每天一杯這種茶能燃脂、抗衰老、減壓力!
她年少成名,長大後卻慘遭拋棄,流浪於異鄉,憑實力和顏值再次嶄露頭角,經歷大起大落後,終於榮歸故里。
她的名字叫抹茶。你周圍 500 米內可能就有她的身影,不信的話,打開外賣 APP 搜一下。
無論是星巴克的抹茶拿鐵,還是近幾年,一線城市新成立的上百個抹茶品牌,都體現了抹茶的火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但是在我們的歷史上,抹茶曾經一度被遺忘,差點消失。
這個故事,要從唐朝開始。
[公元 780 年 唐]
在浙江湖州的某處居所里,一個中年男人跪坐在桌前,寫完幾個字後放下了筆。
他的眼角微濕,嘔心瀝血二十六年,他終於完成了《茶經》的撰寫,自己也從一個少年步入不惑。
這位名叫陸羽的男人現在還不知道,他的《茶經》是全世界第一本研究茶的鉅作。後人因為敬仰他,尊稱他為「茶聖」。
此時,陸羽的老師,也就是龍蓋寺的智積和尚,正帶領著小沙彌們在寺里的茶園施肥。
一個剛入門的沙彌好奇問道,「師傅,我們為何要種茶?」
智積和尚微微一笑,「茶能凝神,修禪飲茶,最是合適。」
唐朝興佛,在各大山川之上搭建寺廟,弘揚佛法。高海拔的山林,不僅適合怡情養心,還非常適合種植茶樹,於是,佛教和茶道同時壯大。
待勞動完畢,智積和尚拿起一塊茶餅,從餅里掰下些許,碾成細米粒大小的茶末,然後放入鼎中加沸水,還撒了點鹽。沙彌們分而飲之,讚不絕口。
這種喝茶方式,叫 煎茶法。
在《茶經》中,煎茶所用的茶,被稱為 末茶。
但作者陸羽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名字在若干年後變成了「抹茶」。
[公元 960 年 宋]
時光飛轉,轉眼唐朝滅亡,迎來了宋朝。
後宮之中,宋太祖趙匡胤,正看著自己的妃子做茶。
她先是炙烤了茶團,取一部分碾成粉末,放入茶碗。隨後,她往碗里倒入少許沸水,用一個茶筅(xiǎn)將茶末調製成茶膏(避免熱水沖茶造成結塊)。
完成這一步後,她繼續注入更多的沸水,同時用茶筅(xiǎn)不斷攪拌。
沒一會兒,綠色的茶水就冒出湯花泡沫。妃子盈盈一笑,將茶碗端給找趙匡胤。這是宋代最流行的 點茶法,細膩而優雅。
趙匡胤飲了一口,龍顏大悅,「好!有賞!」
皇帝嗜茶,上行下效。
很快地,朝廷設立了專門的茶事單位,提高對茶葉的追求。宋朝著名的貢茶——龍鳳團茶 也因此誕生。
這款貢茶除了工藝繁瑣、精湛之外,茶餅表面的龍鳳花紋甚至是用純金鏤刻而成。每餅值金二兩,在當時的物價系統中相當於一台 iPhone X。
民間更是興起了喝茶的習俗。搬家時,鄰居們會互相 獻茶,兩家人定親,以茶為禮,稱為 下茶,結婚時要喝 定茶。
平時如果閑著無事,可以約上幾個朋友 鬥茶,相互品評自帶茶葉的質量。
可以說,唐宋時期,末茶因為有皇帝的加持,被推至一個高峰。
如果末茶(抹茶)是一個人,這段時光就是她最得意的時候。
[公元 1271 年 元]
元朝建國,末茶逐漸衰落。
元朝統治者完全不認可所謂的 「清飲法」,在他們的美味秘方里,烹茶過程中需要加入各種各樣的佐料,比如 藥材,香料,乳品和油脂。
在元大都的一家茶鋪里,夥計正忙著制茶。
他取出一隻碗,先是放一塊酥油,然後才是幾勺末茶。夥計倒入沸水,然後拿著工具攪拌。
茶鋪里坐著好多位客人,大都在焦急等待著自己那份 酥油茶,喝上一碗,才有力氣幹活。
還有幾位客人點的是 玉磨末茶,在等著夥計一會兒將紫筍茶和蘇門炒米磨成末,隨即制茶。
末茶雖在,但是已經變成了茶飲里,諸多配料的一種,清飲點茶法從元代開始漸漸消失。
[公元 1368年 明]
不到 100 年時間,元朝結束,明朝開始。
明太祖朱元璋的經歷非常神奇,他從一個吃不飽飯的小乞丐,一躍變成了明朝開國皇帝。貧民出身的他,對老百姓的貧困生活充滿同情,又趕上戰爭剛止,需要儘快恢復生產。
朱元璋在登基第一年,就下旨 停交龍鳳團茶等貢茶。
龍鳳團茶製作工序複雜,需要經過 采,揀,蒸,榨,研,造,過黃等步驟,飲用時又得費去一番功夫。既然如此,不如喝散茶,茶葉摘下來,直接沸水泡著喝。這裡面省出的時間精力,都可以用於勞作。
這一道聖旨,給了末茶最後致命一擊。
自此,傳承了上百年的末茶,徹底在中國消失...
[公元1191年 宋]
讓我們把時間往回拉,看看鄰國日本。
當僧人榮西從大宋之旅歸來時,左手捧著陸羽的《茶經》,右手拿著一袋茶種。
在數次遊歷大宋中,他一邊四處拜訪禪師,一邊學習茶術。
回國幾年後,榮西在《茶經》的基礎上,寫出了《吃茶養生記》——日本的第一部茶書。
就這樣,末茶東渡,飄蕩來到了日本,第一時間受到貴族們的青睞。
要不了多久,末茶就改名 抹茶,從一個定義茶形態的詞語,變成特指一款茶:
以特殊覆蓋栽培的綠茶茶葉為原料,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狀的茶飲。
[公元1579年 ]
榮西去世後幾百年,抹茶在日本已經是一種常見飲品。她漸漸從從一種口感追求,上升到精神愉悅。
在一間金光燦燦的屋子裡,一個老者拿著一隻粗大的毛筆,在宣紙上寫下四個大字:
和,敬,清,寂。
隨後,他對著一群徒弟說道,「現有的茶道太過奢華鋪張,我們需要回歸簡樸,清寂。」
老者名叫千利休,是大名豐臣秀吉的茶匠。豐臣秀吉自幼家貧,在成為統治者之後追求奢華,委託千利休打造了這麼一間黃金茶室。
黃金茶室名副其實,從牆壁到門口,貼了超過四萬張金箔。茶台和各式茶具也全部用黃金打造,極盡奢華。
你可能無法想到的是,這間茶室還可以移動,只要經過拆解組裝就可以出現在任何一個地方,讓豐臣秀吉出盡了風頭。
但是茶室的設計者,千利休認為,茶道不應如此奢華。他開始質疑當時流行的飲茶文化,主張回歸精神上的簡約,去掉一切人為的裝飾。千利休的這一道茶,名曰 「空寂茶」,意思是借茶修心。
後來千利休被豐臣秀吉所殺,不幸中的萬幸是,他的「空寂」留了下來,影響後來數個世代。
如果你走進一家 MUJI 的線下店,就能感受到數百年前千利休的空寂。
就這樣,抹茶歷經顛沛流離後,在日本站穩了腳跟,一步步發展起來。最後,回到中國,變成當今時下最流行的飲品之一。
作為一款飲料,抹茶細膩,柔和,賞心悅目。
而科學技術的突破,更給抹茶帶來了更高度的認可。
實驗證明,服用 4 克抹茶粉可以有效增強服用者的 反應力,注意力和記憶力。這是因為,抹茶里含有的 茶氨酸,能穿過 血腦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達到降低壓力、減輕焦慮的效果。
為了保護大腦不受病毒入侵,血腦屏障會拒絕許多物質進入大腦,但茶氨酸能穿過它,直接對大腦作用,算是營養素里的 VIP 了。
當你喝抹茶時,嘴裡那一抹鮮味,很可能就是茶氨酸。
4 克抹茶粉剛好是一杯濃茶的量。日式茶道中,抹茶有兩種飲用方式:濃茶和 薄茶,分別用 4 克或 2 克的抹茶粉,輔以約 60ml 的熱水(70-85°C),用茶筅攪勻飲用。
古人每天喝抹茶,在不知原理的情況下進入放鬆狀態,由此將抹茶和精神境界,聯繫在一起。
還有學者對綠茶和抹茶做了對比。他們發現,抹茶的各種營養素,遠高於綠茶含量,其中兒茶素甚至比普通綠茶要高出 137 倍。
兒茶素是一種 天然抗氧化物,可以穩定有害自由基,防止細胞受損。
為什麼兒茶素在抹茶和綠茶中,相差這麼大呢?
一個原因是抹茶的品種和種植方式。抹茶茶葉在採摘前 20 天會進行覆蓋遮光處理,從而改變了兒茶素的含量。
另一個原因,跟飲用方式有關。
抹茶的飲用方式,源自於宋朝的點茶法。將茶葉磨成細粉,和水融合後飲用,相當於直接把茶吃了下去。
而綠茶的飲用方式是散茶沖泡,浸出率只有區區 35%,無形之中浪費掉很多寶貴物質。
經過近代科研分析,抹茶地位陡然上升,增加了「保健品」的身份。
隨著中日貿易來往日漸發達,抹茶再次回到中國人的視野中。
她曾在唐宋時期受到萬般寵愛,卻在元明時期被丟棄,流浪於異國他鄉。茶香不怕巷子深,抹茶在日本獲得新生,如今終於重回故鄉。
只是,故鄉的人們,大大地浪費了抹茶的好:
他們在抹茶里加了白砂糖、植脂末、玉米糖漿,做出一款款,如抹茶冰淇淋,抹茶拿鐵,抹茶布丁,抹茶毛巾卷一類的甜點。這類食品雖然香甜,卻會讓我們墜入肥胖的深淵。
正統的抹茶喝法,就是單純的將茶粉和清水結合,用茶筅輕攪。茶客在飲茶的同時,撫平自己內心的情緒。
或者,可以在抹茶裡面加入優質油脂,每天出門前來上一杯,靜氣凝神。
抹茶經歷千辛萬苦回來了,我們好好珍惜她,好嗎?
微信關注【野獸生活研究所】,回復「吃」獲取一份簡單的低碳水食譜!
參考文獻
[1]https://www.lifeextension.com/Magazine/2016/3/Brain-Benefits-of-L-Theanine/Page-01
[2]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5268837
[3]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784536
[4]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763469/
[5]https://www.healthline.com/nutrition/7-benefits-of-matcha-tea
[6]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l-theanine
[7]李薇. 中日茶史溯源及抹茶產業發展前景剖析[D].湖南農業大學,2015.
[8]張一潔. 中國末茶文化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2014.
[9]付傑,夏小歡,黃磊,李臘梅,裘君琳.抹茶產業的現狀和前景展望[J].蠶桑茶葉通訊,2017(01):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