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和尚道士畢竟是少數,為什麼多數中國人不信宗教?

和尚道士畢竟是少數,為什麼多數中國人不信宗教?

作者: 秦瞳

和尚道士畢竟是少數,為什麼多數中國人不信宗教?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西安大學舉行「漢服成人禮」

要認真分析,不妨把中國文化分為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世俗層面,講究「實用主義」,拜各種神:送子觀音、財神、太上老君……我有次在某地看到,連丘處機都被設了一個佛龕供著。這些都不是宗教意義上的神,拜他們是因為有訴求,如果拜了半天不管用,中國人也可以翻臉不認神,指著罵,根本沒在怕,這不是宗教精神,這是行賄精神。

中國文化的另一個層面是知識分子層面,也有信仰,但是信什麼,自己說了算,還可以調整,還可添枝加葉,佛祖和基督都拿他們沒辦法。他們的信不是「實用主義」,而是「經驗主義」。

民間的「實用主義」,不過是「經驗主義」的低配版,中國文化走了這一條路,是有原因的。

以前還有人問過,為什麼中國不出哲學家?為什麼中國誕生不了科學精神?這些問題其實都是一個,相當於為什麼男人長不出乳房。這並非是抬杠,什麼樣的文化出什麼樣的人,這是文化基因決定的,我們倒可以反過來一問,歐洲為什麼不出孔夫子?

孔夫子是思想家,不是哲學家,哲學的基底是理性主義,理性主義是舶來品,原產地古希臘,中國文化的基底是「經驗主義」,否則不會一寫史,就寫兩千年。

「經驗主義」是不主張太形而上的,所以中國文化無一不具型,知識分子注重政治,民間注重秩序。理性思考帶來的快感?NONONO,中國文化壓根不碰這一塊,無所謂好壞,這是文化基因。

所以,上下五千年,活得下來的思想都是為了管理大帝國服務的,從諸子百家那裡就定了基調,儒家法家墨家道家,哪個不是討論社會制度?不好嗎?不能說不好,否則兩千年的大帝國早就分崩離析了。

魯迅先生說中國歷史是「吃人」兩字,柏楊跟著也說:中國文化是醬缸文化。

現代人容易跟著人云亦云,完全忘了這兩位都是舊文化里熏陶出來的,中國文化到底是什麼,總要自己看一看才好,更別說還有語境的不同。如果把魯迅挪到現在,開個公號,你看看他都說些什麼呢?估計很不「魯迅」。

要知道,魯迅的好處不是憤怒的小鳥,更不是嗖嗖甩小匕首,而是與時代風氣暗合。

不是中國文明敗給了西方文明,而是古希臘文明打敗了所有文明。

和尚道士畢竟是少數,為什麼多數中國人不信宗教?

拉斐爾的《雅典學院》(局部),圖中兩人為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如果把中國文明放在各種文明裡比較一下,左右看看,一點不丟人呢。

咱們再說回宗教精神。

中國文化早熟,孔子生在基督之前,與釋迦牟尼同時代人。

中國不是沒有宗教的土壤,誰家文明起源不跳大神?殷商尚鬼,有巫氣,類似樸素的宗教精神:

殷人尊神……先鬼而後禮……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

——《禮記·表記》

孔子是商人後代,但是看不慣自己祖宗,他有超越時代的智慧,在思想上有高度,深思熟慮之後,說:「吾從周」,振聾發聵,掐滅了宗教一脈,否則沿著殷商巫文化發展而下,「中國人沒有宗教精神」只怕就成了偽命題。

他用什麼滅的呢?用的是「學習」二字。

《論語》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他以老師自居,認為天下的好東西都是學來的,不是信來的,也不是拜來的,要拜不要拜神,要拜祖宗,為什麼?因為拜的是「經驗主義」,所以他不停地說要學習要學習,自己進了廟也凡事都問,不肯擺個架子充大拿。

宗教進入中國的時候,孔子已經立住了,不是中國沒有宗教精神,而是歐洲文明等到文藝復興才來矯正宗教精神的時候,孔子一開始就給矯正了,這個過程太早熟,以至於我們都以為它沒有發生過。現在反過來去問我們為什麼沒有宗教,倒不妨傲嬌地回一句:我們高級得早。

戰國百家某種程度上都是孔子的信徒,他們講究學,而不是信,戰國紛亂,一亂亂了四百年,是滋生「實用主義」的最好溫床,不實用就活不下去。怎麼才能「實用」?當然要學習。然後催生出登峰造極的「實用主義」——法家,連祖宗也不要拜了!

但無論是法家,還是道家,中國文化在兩千年前大勢已定,知識分子講究「學」,民間講究「實用」。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涇渭分明。

如此,宗教怎麼可能佔到中國文化的便宜呢?除非基督生在孔子之前,除非基督文明在中華文明未成熟時就進來掃蕩,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這個世界就一點意思也沒有了。

孔子給中國的知識分子們都提前打了疫苗,所以他們只肯信「學」這件事,不肯信「神」這件事。這個疫苗到了今天都好使,只要你是個中國人,無不認為要終生學習,跑步都要聽個書,考不上大學痛苦死了,而讓你求點什麼就去拜神,你總會覺得沒必要啊。

我有時看中國人信教,信基督,信佛祖,信喇嘛,虔誠極了,又供養又苦修,還要穿個白袍子去受洗,但一轉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還是個中國人的樣子嘛。


和尚道士畢竟是少數,為什麼多數中國人不信宗教?


中國人信教,是拿宗教當心理醫生了,求的是健康穩定的心理狀態,「上帝就是你的主啊」,這個就算了吧。

中國也是如此,以文化立國,無關宗教,皇帝可信佛,信道,信基督,信薩滿,天下不亂,因為行政機構一直堅定地把持在精英知識分子手中,嘴上是尊孔,但非儒非法,從來都是「雜霸之」。

說到精英治國,秦始皇無疑是開天地的人物,大家對他都有些誤解,但他建立的帝國模式整整延續了兩千年,之後誰也沒動過,到今天還是這樣。

秦皇用人,「子弟為匹夫」,不封一個王子公主,以吏治國,開啟了精英治國之端。東漢舉孝廉,魏晉九品中正制,南北朝門第子弟,直到隋唐的科舉。終於完成中國人獨有的政治結構:精英治國。

知識分子只有在中國可以「安邦,治國,平天下」,歐洲文化之傳統,知識分子進入學術,推動文明,這是古希臘流韻,但中國知識分子很難走這條路,因為他們都忙著治國呢,俗事纏身,禮部、戶部、兵部、各種形而下。

科舉表面上看,是在選拔官吏,實際上是統一文化,只要文化不斷,國運就不斷。

文明古國只有中國一線相承,且脈絡清晰,秘訣在此。

當然,我們扯遠了。

很多人看中國文化是皮毛,覺得背個弟子規,穿個漢服,擺個茶道就算恢復國學了;也有人深受百年積弱的影響,覺得自己的文化一定是哪裡不對,要批判,甚至覺得中國人要去信個宗教什麼也挺好。

其實中國文化有一部分儒雅,謙卑,注重自我修養,以這樣的風格建邦、立業、待人、接物,都美好。

什麼樣的文化基因就會生出什麼樣的人,不要強求,強求才會壞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周是火德,秦是水德,漢初為何不是土德,仍是水德呢?
中越戰爭前許世友親命兒子打棺材:戰死就用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