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古代游牧民族的起源與變遷 盛唐之強令人讚歎
在前幾日,刀叔撰寫過不少關於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的戰爭解析案例。後來有不少讀者紛紛向刀叔提出,能不能把東胡、匈奴、韃靼等游牧民族的起源和變遷說一說。今天,咱們就按照時間軸來捋一捋。對游牧民族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們,看過之後如果感覺還比較滿意,別忘了給刀叔點贊、收藏和轉發!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鬼方青銅器)
到底中國歷史上哪個才是最早的游牧民族,這個真的不好講。回到原始社會,咱們都是身穿樹葉的那群人。因此,我們就從第一個奴隸制社會,也就是夏朝時期開始說起。
夏商周
夏商周時代,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有兩個。一個是匈奴,一個是東胡。那時候的匈奴在如今的內蒙古中部、山西北部地區,而所謂的東胡,因為生活在匈奴的東部,因此被稱為東胡(東周時期,匈奴人自稱胡)。
(匈奴人的祖先——夏桀)
匈奴民族其實和華夏民族是同源同根的,公元前16世紀夏朝滅亡後,夏桀的一支後裔逃到北方,在吞併其他部族之後成為匈奴民族。東胡其實是一個統稱,是一個部落聯盟。其中包含了東胡、濊貊、肅慎三大民族,這三大民族也被稱為中國古代東北三大民族。
在這個時期,匈奴和東胡勢均力敵,命運的傾斜是在秦朝。
秦
這個時期的匈奴和東胡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其實也是得益於在戰國時期的幾次民族交融與打劫。東胡最鼎盛之時號稱「控弦之士二十萬」,在歷史上他們有位好學生,就是趙武靈王。
(秦末漢初河套附近地區邊界示意圖)
匈奴雖然在河套地區被蒙恬打得懷疑人生了,但元氣未傷。公元前206年,這一年秦朝滅亡,西楚建立,匈奴和東胡這兩個民族也發生了一場戰爭。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擊敗,余部聚居烏桓山和鮮卑山,東胡分裂成一南一北的烏桓(南)和鮮卑(北)。
自此,中國歷史上「東胡」這個名字徹底消失,留下的只有東北游牧民族心中的復國圖騰。
漢、三國
秦朝末年匈奴把東胡給滅了,作為東胡的後裔——烏桓和鮮卑相對還是老實的,匈奴在中國北方一家獨大,直到漢武帝上位後對北方做了幾次整頓。
公元前60年左右,匈奴虛閭權渠單于死,引起內部分裂,先後出現五單于爭立的情況,混戰不斷,最後發展為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的相互攻伐。最終,南匈奴的呼韓邪單于臣服漢朝,北匈奴的郅支單于接著折騰。
(南匈奴人)
東漢時期,竇憲「燕然勒功」,北匈奴被徹底打垮開始轉戰中亞和西亞。鮮卑趁著匈奴和大漢帝國打仗悶聲發大財,南下不斷攻打烏桓。東漢末年,烏桓見打不過鮮卑,便轉頭欺負已處於「病貓」狀態的東漢。
直到三國初年有一個叫「阿瞞」的油膩中年男子,捋一捋鬍子帶著青州兵和袁紹的老家底,徹底把烏桓給滅了。至此,烏桓的名字在這裡也被徹底抹掉了,鮮卑進入了巔峰期。
晉、南北朝
三國時代,曹操滅了烏桓,中原地區天天三國殺,匈奴早就成了「植物人」,給了鮮卑極好的生存土壤。從晉朝到五胡亂華時代,鮮卑分裂成三大部族,即北鮮卑(拓跋)、東鮮卑(宇文、慕容)和西鮮卑(慕容)。
在這個時期,西鮮卑也就是所謂的慕容鮮卑,他們內部也搞了一次分裂。其中一部帶人去青海東部定居,這就是吐谷渾。而北鮮卑(拓跋鮮卑)這一頭,內部養了一個奴隸民族叫柔然。公元386年,拓跋珪自稱代王,面對前秦的四分五裂進行趁火打劫,後來又自稱魏王。公元398年,拓跋珪在山西大同稱帝,是為北魏,統一了中原大部分地區。
(拓跋珪公園)
這個時候,拓跋鮮卑基本都南遷了,而當初所養的「奴隸」柔然在北鮮卑的原居地徹底翻身了,時不時地就和北魏干仗。南北朝時期,已經翻身做主人的柔然也養了「奴隸」,有一個民族專門給他們打鐵造兵器,這個民族叫突厥。
一開始突厥人僅僅有數百人,後來發展到了數萬人,基本上都是周圍其他民族遷入的。公元552年突厥又大敗柔然,以漠北為中心在鄂爾渾河流域建立突厥奴隸制政權。「可汗」為最高首領,其子弟稱「特勤」,將領稱「設」。大突厥汗國鼎盛一時,直到盛唐的出現。
隋、唐
隋朝時期,大突厥汗國已經形成,成為了中國北方最大的游牧民族政權,一直威脅著中原政權的邊境。曾經的西鮮卑「小弟」——吐谷渾也成了氣候,控制了如今青海全省範圍。得益於中原地區的連年征戰,曾經的東胡後裔也在中國東北重新復興,只不過他們叫室韋和靺鞨。這個時期,高句麗也統一了朝鮮半島。
(東、西突厥地圖)
受到隋朝的離間,大突厥汗國被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在突厥汗國分裂的時期,室韋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其境內(相當於現在的吉林省)一支烏桓後裔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部落小聯盟,他們叫契丹。
時間到了唐朝,這時候的突厥和大唐的劇本有點像漢朝和匈奴了,只不過唐朝相對更善於處理少數民族問題,多了一些懷柔政策。
不出意外,大唐滅了突厥。嚴謹的來說不是滅了,而是打服了。一同臣服於大唐的還有室韋、靺鞨、契丹和高句麗。大唐對它們是懷柔政策,分別建立了安西都護府(管理西域番邦)、安北都護府(管理東突厥、薛延陀、回紇等部)、室韋都護府(管理室韋、契丹)、黑水都護府(管理靺鞨)和安東都護府(管理高句麗),它們便是大唐六大都護府的前身。
(70年代人的偶像)
這時期的大唐四海來朝,成為漢人心永遠用的榮耀。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有幾位北京小夥子留著長頭髮高唱著「今宵杯中映著明月,豪傑英氣大千錦亮」,全國上下《夢回唐朝》。
後來,大唐無暇管理周邊少數民族,突厥有了一次短暫的復國(不是後突厥,是後突厥之後的突厥)。只不過這次復國後,內部派系比較混亂,幾大部族誰都看不起誰。其中的一部叫回紇,在受到唐明皇李隆基的深切關懷下表了表忠心,最終把突厥給乾死了,建立了回鶻汗國。
時間到了唐朝末年,世居青海的吐谷渾還活著......從南北朝到隋朝再到唐朝,吐谷渾一直採取和親聯姻政策,一直佛系的活著。直到五代十國時期,契丹的橫空出世。
五代十國、宋
五代十國之初,契丹崛起,回鶻從如今的內蒙中部被攆到了新疆中部,吐谷渾則是直接被吞併。在西域發展的回鶻後來又分為三部分,即高昌回鶻、甘州回鶻和黃頭回鶻。高昌回鶻也被稱為西州回鶻,西州回鶻被少數民族稱為畏兀兒,跟如今的維吾爾同音不同字。至於維吾爾民族的發展史今天不做闡述,因為原因比大家想像中的複雜。
(蕭峰:契丹人和漢人是平等的)
後來地球人都知道,契丹人建立了遼朝。契丹人還是跟大唐學到了不少,面對其統轄的漢人是分而治之,尊重其風俗和生活習慣,並允許漢人做官。建立遼朝後的契丹人,面對漢人的政策和《天空八部》還是有很大出入的。
與此同時,在契丹東陲的長白山地區,黑水靺鞨的後人重新建立起了自己的部落。趁著遼朝和大宋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這支部落迎來了自己人生的巔峰,這支部落叫女真。
後來女真滅了遼朝,建立了金朝。對於宋朝來講,換湯不換藥,生命不息戰鬥不止。與此同時,曾經柔然的兩個小部落在外大興安嶺以南,也就是如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地區的中南,這兩個小部落後人合併一處建立了一個新的小部落,叫做蒙兀室韋。
(今呼倫貝爾蒙兀室韋)
元、明
蒙兀室韋早先叫達怛,後來被稱為蒙古各部有了一個總稱叫韃靼。蒙兀室韋建立了蒙兀國,國王名叫合不勒汗。合不勒汗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但人家有一個大名鼎鼎的重孫子,名叫鐵木真。
之後鐵木真和他的孫子忽必烈到底幹了什麼事,大家都知道了。相對比遼朝,元朝對待漢人的政策就沒那麼好了。除了元成宗搞過一次全國反貪後,基本上沒太多的政治作為,結果是越反越貪,跟後來的朱同志有點像。
(朱元璋是不是鞋拔子臉,到現在是個疑問)
元朝末期,剛剛說到的朱同志在亳州都快活不下去了。幾經輾轉帶著劉伯溫、徐達、常遇春等人把蒙古人趕回了北方老家,建立了明朝。明朝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漢人政權是從南往北統一全國的。後來藍玉同志對北元做了一次回訪,北元徹底覆滅,分裂為韃靼和瓦刺。
明朝初年韃靼被打個半死,瓦剌卻成精了,造就了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如果不是于謙在北京九門外禦敵,歷史要重新改寫了。
(土木堡之變地圖)
瓦剌見干不動大明便也推行內部政治改革,結果卻革了自己的命。瓦剌CEO也先死後,瓦剌內部分裂,分裂成四大部落,即綽羅斯、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另有輝特等小部。
後來,綽羅斯雄霸天山南北成為了瓦剌第一部落,改名叫準噶爾。
清
就在準噶爾雄踞西北時,東北的女真人再度復興,建立後金,入山海關後成了後來的清朝。順治三年(1646),當初的瓦剌各部(包括準噶爾部)首領二十二人聯名奉表貢,就此確定了從屬關係,納入清朝的版圖。
(統一前的瓦剌各部)
同樣是順治三年(1646),準噶爾部有一個年僅三歲的小男孩,後來成了清朝的心腹大患,這傢伙名叫綽羅斯·噶爾丹。1696年在如今蒙古國肯特山南,噶爾丹主力軍被清軍擊潰。第二年,康熙第三次征討,噶爾丹徹底掛了。就此,蒙古各部盡歸大清。
後來到了民國以及現代,我們走向了民主與共和,游牧民族就此正式跟中原組成了一個大家庭,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這個家,叫中國。愛我中華!
(本文為「刀墓手札工作室」團隊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違者必究!)
※這三個姓氏常被誤認為日本人,其實這是中國三千年前古老姓氏
※秦姓流傳到日本後改姓為羽田和波多,後來出了不少名人
TAG:刀墓手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