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青春期的表現,絕不能用「叛逆」一詞就簡單概括
青春期是孩子個體意識、人格、心理形成的關鍵時間,在這個階段,孩子追求獨立,渴望成為一個獨立於家庭的存在。其實家長眼裡的「叛逆」,背後隱藏的是孩子發展的必然規律。
為了幫助家長們更好的了解青春期,陳遙老師還總結出了以下三點,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正視負面情緒
有的家長可能會發現,您的孩子可能有許多不好的小習慣,比如咬指甲、暴飲暴食、扔東西等等。對於這些小動作,請不要急於糾正他們。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一些特定的行為動作來宣洩這些負面情緒帶給他們的壓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也許你會說,這些行為是不好的,我要去培養孩子的情緒自控能力。但真相是,情緒控制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是不合理的。
阻止孩子的情緒宣洩反而會讓他們難以排解,就像是一個水庫,如果缺少管道,那麼時間久了,水就會溢出來。
二 理解孩子的「兩幅面孔」
讓很多家長感到吃驚又難過的是,孩子們在外界會表現活潑、陽光、溫和的一面,但面對家人的時候卻總是缺少耐心、說話刻薄。這其實是一種正常現象,因為孩子正處在一個尋找自我的過程中。
青春期的孩子會開始「調試」自己,他們仍然是家裡附屬品,但是他們並不喜歡這個身份,所以表現出來的情緒是討厭和反對。同時,他們正在嘗試從心理上獨立於家庭。
孩子所表現出的表裡不一致,並不是他們不知道這樣不好,而是他們知道卻無法改變,無法做到一致。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去協助他快速地、順利地度過這個轉換期。
換個方向想,正因為你是最親近的家人,所以他才會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暴露出來。
三 黃金4:1法則
許多心理學研究得出的結果表明,與孩子溝通要遵循4:1法則,即說四句好話才能批評一句,或是讓孩子感覺到(而不是你自己感覺到)你對他好四次,才能做一次原則性管教。
總結起來可以稱為「四正一負」——四個正面的加上一個中性或負面的,這樣才能維持良好緊密且正向的親子關係,家長手中的這條「風箏線」才不會太松,也不會太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