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臨終前說了4個字,大臣都裝沒聽清文史家頭疼600年無解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從放牛娃這樣一個底層出發,一步步登上了大明帝國的開國君主,按照今天的觀點,他的成功就是一個勵志的典型。
但等到建立大明王朝後,晚年的朱元璋,患上了一種猜疑症,身邊的人都不放心,即使是他的那些兒子們,也早早地分封在外,一方面是為了鎮守邊境,另一方面是脫離朝廷權力的中心。
但是當朱元璋年老之後,擺在他面前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有關皇位繼承人的人選選擇。其實早在朱元璋剛建立大明江山的時候,就將世子朱標立為皇太子,朱元璋非常喜歡朱標,一心一意想要將他培養成為帝國的接班人。
朱標這位太子也非常爭氣,為人勤勉,也極其孝順,由於立儲較早,同時在群臣中也有著較高的威望,應該說是大明帝國最為合適的接班人。但不幸的是,在洪武二十五年,朱標從陝西巡視回來,患上了嚴重的風寒,隨後不久因醫治無效而病逝。
朱標的去世,對朱元璋打擊很大,辛辛苦苦培養了二十多年的帝國接班人,就這樣離他而去,這對於年老體衰的朱元璋,想要重新挑選一位合適的皇位繼承者,顯然是太倉促了。沒有過多精力思考這個問題的他,將目光投向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朱允炆作為朱元璋的皇長孫,身上有著其父朱標的風格,為人性情敦厚,也非常體貼年老的朱元璋,親情加上對太子朱標的愧疚,讓朱元璋最終選擇了朱允炆,立他為大明帝國的下一任皇帝。
然而在朱元璋彌留之際,他好像突然想到了什麼,當時的朱元璋,已經是氣若遊絲了,這時的他忽然將臉朝向身邊的大臣,努力從口中吐出含糊不清的四個字:「燕王來否?」如此重複了好幾遍。
不知道是因為朱元璋的聲音太小的緣故,還是大臣們忙作一團沒有注意到朱元璋這句話,因此直到他閉上眼睛,也無人回應。
朱元璋臨終前口中念念不忘的燕王朱棣,是他的四皇子,為人驍勇善戰,無論從性情上還是文治武功上,都是除了太子朱標之外最為合適的帝國皇位人選。只不過為了避免皇位上的爭奪,朱元璋早早地將他派往了燕雲之地鎮守邊患。臨終前的他,突然想到了朱棣,究竟是因為什麼呢?
數百年來,專家們對此謎團也疑惑不解。是否是朱元璋想改變遺命,讓朱棣接班成為皇帝嗎?還是想要囑咐朱棣,不要和侄兒朱允炆爭奪江山,上演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呢?所有的一切,都隨著朱元璋的去世而成為了難解之謎。
※他因處理這件事而焦頭爛額,不但被人埋怨還說他是賣國賊
※清朝對國家的統治讓人震撼,什麼使得他們強大,難道是因為人數?
TAG:我在故宮當兵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