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數字時代,你經得住視頻誘惑,親近文學嗎?

數字時代,你經得住視頻誘惑,親近文學嗎?

當下,面對這浩如煙海的典藏,我們必須拒絕視頻的誘惑,充分利用電子書的便利、輕盈、快捷,凝神靜氣,觸摸經典。

原文 :《數字時代的文學素養》

作者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胡疆鋒

圖片 |網路

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查德·萊文曾說過:「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我想文學教育也是如此,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無用之用,人生大用」。

如果要概括出當代文化的關鍵詞,我想數字化、網路、新媒體等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迴避的辭彙。1995年,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未來學家尼葛洛龐帝出版了《數字化生存》一書,他在書中說:從原子到比特的飛躍已是勢不可當、無法逆轉。一個產業在數字化世界中的前途,百分之百要看它們的產品或服務能不能轉化為數字形式。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他的所有預言幾乎都變成了現實,而且變現時間之快,速度之猛,是所有人都未曾預想到的。對我們而言,數字化和網路已經如同空氣和水一樣重要,我們的衣食住行、工作和生活已經完全離不開它們。在數字時代,我們應該具有怎樣的學習態度,又該怎樣形成我們的文學素養?

更應該親近文學

視聽藝術、多媒體文化是數字時代的強勢文化,但相對於文學,它們提供的審美體驗和想像空間是有限的。要真正感受和領會數字化對生活的意義,積澱深厚的文學素養,必須要親近文學,閱讀和欣賞有著豐富意象和隱喻的文字。這裡我有一組數據:根據2016年的統計,首師大圖書館的藏書量約1000萬冊,在北京高校圖書館名列第一,在全國高校名列第二。不過,這1000萬藏書中,印刷型文獻只有298萬冊,電子圖書有679萬冊,電子期刊20萬冊,也就是說,學校藏書的三分之二都需要用各種電子設備甚至用手機閱讀。

面對這浩如煙海的典藏,我們必須拒絕視頻的誘惑,充分利用電子書的便利、輕盈、快捷,凝神靜氣,觸摸經典。數字時代,我們依然可以做到博覽群書、韋編三絕、集腋成裘。閱讀文學作品時,我們要有良好的胃口,能咬筋嚼豆,既能翻看怡人的爽文如網路小說,也樂意品讀厚重的名著,即使一時讀不下去也要多翻一翻。正如布魯姆在《西方正典》中說的那樣:經典文本給予的不是愉悅而是極端的不快,成功的文學作品是產生焦慮而不是舒緩焦慮。精讀和泛讀留下的印象、體驗是無法替代的。厚積才能薄發,觸類才可旁通。在未來的某個時刻,這些積累就會從你心底突然跳出來、湧出來、溢出來,構成你的底氣、膽氣、才氣,讓你與眾不同、卓而不群。同時,我們也要學會挑選與文學課程相關的精彩的網課、慕課、微課、公開課,和全世界最優秀的學者共度文化之旅。

更應具備自控意識和自省態度

按照尼葛洛龐帝的觀點,數字化生存有四個強有力的特質,分別是:分散權力、賦予權力、全球化、加強合作。網路讓我們擁有了更多的選擇和自由,更容易激發和滿足我們的好奇心,獲得了更多的與朋友、與外界的溝通方式。不過,正如康德所說的那樣: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娛樂和遊戲只是大學生活的一部分,決不能成為大學時代的主題曲。朋友圈分心,抖音亂神,吃雞勾魂,「第五人格」難以描繪出精彩的人生。痴迷於娛樂和遊戲,最終只能讓我們感受到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難以真正發現「我的世界」,從而失去我們自己的「王者榮耀」!

20年前,痞子蔡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橫空出世,華語網路小說開始粉墨登場。在數字時代,似乎遭遇親密接觸的機會也大大增加了,誘惑隨處可見。很多同學也盼望著在大學時代能演繹一段美妙的愛情故事。對此我深表理解,也雙手贊成。青春萬歲,真愛有理!能和一個有趣有愛的人一起虛度光陰是很浪漫的事情,不過,我建議同學們同時也能保持一種自省態度。我特別喜歡魯迅先生的《傷逝》中的兩句話,願意和同學們分享:「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

要堅持當代性,學習做一個當代人

處在當代,是否就一定意味著我們是當代人?答案是否定的。按照義大利學者阿甘本的觀點,當代性是一個人與自身時代的一種獨特關係,它既依附於時代,同時又與時代保持距離。那些與時代太過於一致的人,那些在每一個方面都完美地附著於時代的人,不是當代的人。這恰恰是因為他們無法目睹時代,無法堅守自身對時代的凝視,無法察覺時代的弊病和問題。做一個當代人,就是要做一個有勇氣的人,要擁有阿多諾所說的「連進步也不放過」的批判精神,保持永不過時的大學精神,即「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以網路文化為例,網路既為我們賦權,也剝奪了我們的很多權力,用自由扼殺自由:網路暴力、娛樂至死如影隨形,玄幻仙游小說經常逃避現實,宮斗穿越故事大肆宣揚權謀,等等,這些現象都需要我們去發現、去質疑、去反思。

數字化時代對文學教育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我們需要具備的文學素養還有很多,探索真理、從事學術研究是一條狹窄而艱難的道路,猶如刀鋒,讓人生畏。「剃刀鋒利,越之不易;智者有雲,得渡人稀。」(本文為作者在2018年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有刪減)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31期第6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弗朗西斯·福山:亨廷頓的思想遺產
中國文學應該由誰來譯?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