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時間遺忘的土地」,正被中國喚醒!
文/花叨叨
巴布亞紐幾內亞,這個「被時間遺忘的地方」,這幾天被世界上最多的聚光燈照亮。
APEC峰會即將在這裡召開,來自中美俄等多國領導人陸續踏上這個南太島國的土地。
這個長期與世隔絕,而且長得「有點像非洲」的國家一邊展露著熱情的笑容,一邊卻顯得手忙腳亂。
由於首都莫爾茲比港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賓館,龐大的各國政府代表團和記者團被安排在游輪上,而游輪,還是澳大利亞提供的。
正在現場採訪的刀哥傳回的一手圖片,為記者團提供住宿的游輪入口。
此次APEC峰會的會場之一,巴新的國際會展中心是由中國援建,而整個安保則由澳大利亞負責。
如今西方輿論談起巴布亞紐幾內亞,不再是澳大利亞身邊的小不點,它們在這裡嗅到了地緣政治博弈的氣息。
這裡的真實情況,遠比它們猜想的要複雜。
1,世界最「土」的土著?
頭髮捲曲,皮膚黝黑,看起來像非洲人——這是巴新人最鮮明的外貌特徵。「巴布亞紐幾內亞」這一長長的國名,也確實與黑非洲存在淵緣。
西班牙航海家1546年到達這裡時,見島上的景物民情及當地居民的膚色衣飾極像西非的幾內亞,故稱其為「新幾內亞」。在此之前,葡萄牙人到該島國活動時,曾根據島上居民的頭髮特徵稱它為「巴布亞」,在馬來語中意為「卷頭髮的人」。
巴布亞紐幾內亞有著世界上最為隔絕的地理環境,沒有之一。
在直升機發明前,沒人知道這些有高山也有雨林的小島上到底什麼樣,不僅當地的土著號稱世界最「土」(接觸文字最晚),就連許多植物和動物都是與世隔絕的,只在巴新獨有。進入現代社會,還是最近二十多年的事。
今天的莫爾比茲港
這既與巴布亞紐幾內亞自身獨特的自然環境有關,也有殖民和戰爭的原因。
由於擁有600多個大小島嶼、800多個部落以及700多種語言——幾百個相互語言完全不同的部落分散在幾百個島嶼上,帶來的結果是高度分裂。在殖民者來到之前,這裡甚至沒有國家的概念。
由於長期處於與世隔絕的原始氏族社會,西方對巴新的了解從19世紀初才開始的。之後,便是漫長的殖民時期。
19世紀下半頁,英國和德國相繼瓜分新幾內亞島東半部及附近島嶼。1906年英屬新幾內亞交給澳大利亞管理。一戰結束後,澳軍佔領德屬新幾內亞。
在二戰中巴新一度為日軍佔領,並成為一個關鍵戰場。戰後澳大利亞將原英屬和德屬兩部分合併為一個行政單位,稱「巴布亞紐幾內亞領地」。一直到1973年,巴新才開始實行內部自治,到1975年脫離澳大利亞獨立。
由於殖民和戰亂,加上其獨特的內部條件令有效的全國性管理難以實現,到上世紀70年代獨立之前,巴新國內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屈指可數,國家政府和法院等系統主要靠首都一家澳大利亞創辦的大學輸出人才。因此雖然名義上歸澳大利亞管理,但實際上澳當局也並不在巴新的發展上花太多心思。
巴新至今仍是世界上較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也是APEC成員里最小的經濟體之一,直到現在,仍有超過80%的人居住在偏遠農村,很少接觸現代媒體和政府機構。
在今天很多澳大利亞人的觀念里,巴布亞紐幾內亞只是一個原生態的度假勝地,僅此而已。
2,與澳大利亞的恩怨情仇
南太島國遠離工業,這裡風光秀美,堪稱旅遊天堂。不少島國對中國人免簽,巴布亞紐幾內亞是其中之一。
莫爾比茲港的黃昏
然而真正要去到這裡,卻不得不經歷繁瑣的手續和忍受漫長的旅途:雖然島國免簽,但你必須先辦理澳大利亞或者紐西蘭的簽證,因為你不得不在這裡轉機,哪怕你要從一個島前往另一個島(比如從巴新到斐濟),雖然離得近,但卻沒有直航飛機。這裡基本上只有澳航和新航為數不多的幾趟航班。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對島國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其中,澳大利亞影響尤其大。
實現巴新的穩定、繁榮和團結,是澳大利亞的穩定目標,原因是「如果周邊鄰國能夠保持穩定、繁榮和團結,那麼它們將不太容易受到可能對澳大利亞利益懷有敵意的外國勢力影響」。
換言之,如果實現對澳大利亞的完全「友好」,那麼「對澳大利亞懷有敵意的外國勢力」就無法進入後院。
澳大利亞為此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自1975年以來,澳大利亞就一直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最大援助國。此外,澳大利亞每年都對太平洋島國的文官、司法、警察和軍隊系統進行詳細的培訓:政府官員基本是在澳大利亞留學回國的,國內的法律幾乎是以澳大利亞法律為藍本而寫成的,另外一些澳大利亞聯邦警察也被派往巴新,並在其警察系統中「高級且能發揮戰略作用的崗位」上任職。
最近,新上任的澳總理莫里森還表示,澳大利亞將幫助巴新建立一個新的海軍基地,同時繼續加強培訓該國警察。
澳大利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之間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同時在現實中存在如此深厚緊密的聯繫,按理說,兩國雙邊關係應當異常親密。但實際情況且並非如此。
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每當巴布亞紐幾內亞國內出現紛爭,澳大利亞都會通過「隔空喊話」來斥責巴布亞紐幾內亞,這種情況幾乎成為一種慣例,鮮有例外。
另外一個原因則在於,冷戰後澳大利亞緊跟美國,參與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這消耗了澳大利亞大量的國防精力,降低了對周邊的戰略關注度。
此外,儘管澳大利亞每年給予高額援助,但是巴布亞紐幾內亞民眾的實際獲得感並不高。這些援助主要集中在教育、醫療、保健和政府服務等領域,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則是通過諸如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機構。
由於設定了較高的先決條件,即國內配套改革必須跟上,因此這些援助呈現出的一大特點就是,評估,評估,再評估。
每年接待少則幾十個,多則幾百個評估團是家常便飯,高昂的評估費用也被計算在援助金額之內,缺乏效益和效率,官僚機構、諮詢公司浪費太大,成為南太島國的普遍抱怨。
3,「中國援建」
曾經有人說,巴新是一片被時間遺忘的土地。但如今人們談到這裡,必然提起中國。
巴新起步晚,與外界聯繫不多,有著種種缺點,比如交通不便、治安混亂、物價昂貴、暴力事件頻發,但卻有一個無可辯駁的優點:「錢實在太好賺了。」
許多在巴新的華人這樣感慨。
巴新的中國元素
巴新礦產、油氣、漁業、林業和農業資源豐富,是世界上第十大銅生產國、第十一大黃金生產國、南太平洋地區第三大漁區,未來前景廣闊。
與澳大利亞軟性的援助和投資相比,中國的援助和投資則顯得乾脆利索。
中國援建集中在巴新的基礎設施項目和加工工業上,彌補了以往澳大利亞和西方援助的短板。對巴新提出的要求,中國不設前提,只要是互利互惠的,擼起袖子就干。不但給錢,而且從設計修建到運營管理一條龍服務。修橋鋪路,建樓蓋館,一磚一瓦,看得見摸得著,立竿見影,因此受到當地歡迎,而「中國援建」的標識牌也越來越多。
或許是受「基建狂魔」的刺激,澳大利亞日前也承諾將注資20億,用於南太島國的基礎設施建設。
這是澳大利亞以前幾乎不會涉足的領域。BBC稱,這是澳大利亞被迫「向中國學習」。
澳大利亞輿論一直在負面臆測中國與南太國家開展合作的「戰略用心」,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輿論在一旁火上澆油。「中國要控制南太」「中國要在這裡建海軍基地」,這樣的聳動話題不斷變熱。
澳大利亞的不適應,有國際政治的內在邏輯。而且畢竟我們是過去交朋友、謀發展的,發生不必要的誤解只會推高各方的發展成本。
圍繞南太,中澳有必要加強溝通,中國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消除這方面的誤解也是有現實意義的。發展是這個時代的主題,大家都不該太神經質,搞得哪兒都是地緣政治。
中澳可以在南太地區開展合作,比如開展三方發展合作。比如中國與紐西蘭在庫克群島聯合建設的供水項目,就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示範。從低敏感度的民生項目做起,慢慢增進政治上的互信,未必是不可能的事。
在南太,澳大利亞及美國等對中國有誤讀,也不一定是壞事。讓這一地區成為中澳等化解、減少戰略互疑的一個磨礪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最重要的是,中國的確是帶著善意進入南太的,我們沒有離開自己的正當利益一步,我們努力尋求的的確是各方的共同利益。事實總會比臆測更強大,相信這個道理會逐漸產生作用。
本文特別感謝正在巴新採訪的留一叨,文中所有圖片都是刀哥在現場所拍一手圖片。
※基辛格在世!他今天對中美關係的評論話里藏著話
※拉著瑞典從天堂墜落的人,今天被罷免了!
TAG:環球風雲補壹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