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人最沒品的十大惡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作者:大亮
林語堂先生曾寫過一篇《今人的十大惡俗》,京博君覺得在當下社會依然適用:
腰有十文錢必振衣作響;
每與人言必談及貴戚;
遇美人必急索登床;
見到問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態;
與朋友相聚便喋喋高吟其酸腐詩文;
頭已花白卻喜唱艷曲;
施人一小惠便廣佈於眾;
與人交談便借刁言以逞才;
借人之債時其臉如丐,被人索償時則其態如王;
見人常多蜜語而背地卻常揭人短處。
01
腰有十文錢
必振衣作響
腰有十文錢,必振衣作響。說明沒有什麼錢,這是典型的自大。
可能是古時人們普遍貧窮,難覓富者。所以,兜里稍微有幾個小錢,便有意識弄得衣兜像小河流水嘩啦啦響,以引起別人的羨慕。
古時候,石崇、王愷鬥富,絕無僅有;現在,鬥富、炫富的成批成堆。
比闊鬥富之風甚囂塵上,攀比心理日盛,流風所及,連城鎮、農村親朋鄰里之間送禮隨份子,也水漲船高,逼得人們要面子不顧里子,打腫臉充胖子。
「哎呀,年收入才一百多萬,還不夠買房呢!」每逢朋友聚會,總會有類似這樣的聲音,我買的房子又賺翻了多少倍,股票又漲了多少點,講的不亦樂乎。到了買單的時候,卻不見人。
談錢,其實很惡俗。你又不分給別人,說出來無非是顯擺自己。
林語堂這句話,在今天其實稍微有些改觀。應改為:腰有十文錢,必朋友圈顯擺。分享生活、分享心得都可以,唯獨沒必要的就是「窮得只分享錢」了。
為人,最好還是盡量保持低調。
02
每與人言
必談及貴戚
「唉你知道嗎?我有個親戚/朋友/同學/同事……老厲害了。」每與人言必談及貴戚,說明這個人很沒有什麼地位。
一個人往往只有覺得自己份量不夠的時候,才會喜歡拉別人來「墊背」。
每個人身邊總會有很多這樣的人:家境平平,沒啥才華,機緣巧合認識或者間接地認識幾個大官或者土豪,於是聊起天來,三五句必言「昨天我和某某局長在哪裡吃飯。」「昨天我和某某土豪在哪裡嗨皮。」說的眉飛色舞。然而靠近權力不代表擁有權力,靠近權力財富不代表擁有財富。
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如果總拉別人出來以顯示自己,萬一有一天別人遇到事情,需要你的「貴戚」或朋友幫忙,你這牛都吹出去了,幫還是不幫?喜歡吹噓賣弄,不實在,不靠譜。
"緘默應多福,吹噓總是蠢。」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03
遇美人
則急索登床
現如今,很多人精蟲上腦,張口閉口就是約,但「性」畢竟還是一件特殊的事情,把「約」這件事情大張旗鼓宣揚出來,這真的是挺低俗的。
社交工具泛濫的時代,認識人越來越容易。曾經談戀愛,先是小曖昧,然後輾轉反側想怎麼發出一條簡訊;見面手心出汗,在初春的某個下午她故意摔了一跤,才終於牽手……
今天這社會,很多人剛認識搞清楚性別,就開始問到底去哪個酒店。如果對方拒絕,立刻就把同樣的話去問另一個。其「效率」之高,令人驚嘆。
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色慾是人之本性,再怎樣存天理滅人慾,難免一時半會少有鬆懈;只要不行差踏錯,就不是惡,無罪。
衡量惡行的,是結果,是形跡。因此,法律允許人的內心有觸犯的想法,但只要沒有付諸行動,就不為惡;而一旦行為越界,那就觸犯了法律,會遭受懲罰。
04
見問路之人
必作傲睨之態
這句話,主要是說對陌生人的態度,也是不自信的表現。
「外來的吧?第一次來吧?來時候怎麼不查查地圖啊?」他很討厭這一部分的自己,所以會把這自己身上的這個陰影投射到問路人身上。以一種傲慢的姿態來對待路人,其實也是以傲慢的姿態對待內在那個無知的自己。
畢竟只有當你的力量足夠強大自信的時候,別人才有尊重你的理由。
蘇軾遊玩時,曾進入途中的一座道觀進香。
道士以貌取人,看他穿著樸素以為他是尋常百姓,便冷漠招呼:「坐!」然後吩咐童子看茶!
期間蘇軾和道士聊了起來。言語間道士發現來客氣度不凡,馬上請蘇軾進入大殿:「請坐!」然後又吩咐童子敬茶!
蘇軾在接下來與道士的聊天中更是展示了自己的才華,道士連連稱讚,這才發現原來蘇軾是當官的。道士立即請他進入一間靜雅的客廳,恭敬地說:「請上座!」再次吩咐童子敬香茶!
最後蘇軾寫下了一副對聯:"坐請坐請上座,茶敬茶敬香茶",以諷刺道士的勢利眼的嘴臉。
試想,如果這個道士聊天的對象不是蘇軾而是其他一般人,他怎麼可能改變自己傲慢的態度呢?
面子,從來都是自己掙的,而不是別人給的。
05
與友人相聚
便高吟其酸腐詩文
這句話說的,就是無時無刻不忘記顯擺的意思。與朋友相聚便喋喋高吟其酸腐詩文,動不動就「子曰...... 」其實這才是沒有才華。
每個人身邊或多說少有這樣的人,說起話來滔滔不絕,雖然講的漏洞百出,索然無趣,卻也不允許他人打斷他。
這種人在實際生活工作中屬於極為自負之人,他們一直覺得別人傻,時時刻刻被自己的才華給驚呆。可實際上,這些人多半沒讀過幾本書,學歷也低,在生活中也是個普普通通的平凡人。
但他們卻並不甘心這樣,通過一種虛假的想像,把自己臆想成一是個有錢的,有地位,有才華,有能力人。他們幻想自己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像尊重有錢、有地位、有才華、有能力的人那樣尊重自己。
現在倒是很好,因為大家聚會沒人聊這個了,只是低著頭看手機。所以這句話,今天應該改成:與友人相聚,便低頭看朋友圈點贊。
06
頭已花白
卻喜唱艷曲
這裡講的「唱艷曲」並不是指真的唱「小黃歌」,也不是指年紀大了就不能想「羞羞」的事情了。林語堂說的是關於為人師表的問題。
在很多中國人的記憶中,談到老年人一般都代表著處事講規矩,待人有禮貌,把品行看得很重。
如年長的人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不高聲喧嘩,他們理直氣壯地制止小孩子們扔石子、砸玻璃、打路燈,更不準打架罵街;
他們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喝有喝相,因此也以身作則地說,吃飯不該趴著歪著,吃東西不能出聲,夾菜更不要如雞頭啄米,立時挺胸抬頭,坐時身板端正。
在農村亦是如此,不少受傳統社會環境熏陶過的老人,無論「成分」如何,也不管識不識字,對讀書、對文化,從眼神里都透出一股敬仰之意。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良言三冬暖,惡語六月寒」,這都是很多農村老人直至一生的信條。
可現在,越來越多的老人蠻不講理,有很多老人罵街、碰瓷、猥褻卻還覺得自己是老人、是長者,所以一切都要讓著我,頭已花白卻寡廉鮮恥,這就是所謂的為老不尊。
在《論語·憲問》中有這樣一處:「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翻譯過來就是說:原壤叉開雙腿坐著等待孔子。孔子罵他說:「年幼的時候,你不講孝悌,長大了又沒有什麼可說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蟲。」說著,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可見中國傳統的尊老和孝道,也是有條件的,就是老人要象個老人的樣子,不然不但得不到尊重,還給痛罵「老而不死」。
07
施人一小惠
便廣佈於眾
沒有什麼真正的實力,這種人,其實是非常自卑的人。
幫人這種事情,就是圖個自己樂意,甭想著別人感恩戴德。最好幫了就忘記,否則老惦記這事給別人很大壓力,到最後甚至討厭見到你。因為一見到你,就覺得虧欠你。
最美好的情景莫過於,若干年之後,一個人說「當年如果不是你幫我……」,一個說「你要是不提,我都忘記了……」
08
與人言談
便刁言以逞其才
「刁言以逞其才」,就是嘴賤的意思。
「你這麼說不對!你難道沒聽過誰誰誰的那個理論嗎?」
你辛苦努力工作獲得的獎賞,有人在午餐時冷冷的說「其實誰遇到這樣的機會都會做得不錯。」你會不會立刻想把對方變成午餐?這不是率真,這是嘴賤。
這種行為,其實也是對自己無能的一種掩飾,當他用這種刁言惡語,顯示自己的強大,實則是外強中乾。其實他很害怕別人看到他內在那個卑微的自己,那個弱小的自己,他用這種方式來告訴別人,我很厲害的,你們別惹我。
一個人只懂得表達自己,那是專斷和獨裁;一個人只體諒別人,那是懦弱和虛無。而在兩者之間尋找到平衡,也就如同揮拳出去的那一刻,也懂得控制角度和力道,這才是真正成熟的人。
09
借錢時其臉如丐
被人索債時其態如王
這種人在自卑和自大兩個極端擺盪。
當他向人借債時,內在是一種無力,無助的狀態,像乞丐一樣沒有任何尊嚴,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他採用討好別人的模式。暫時把自己放在一個很底下的位置,但是當這樣做的時候,他內在是不舒服的,會壓抑很大的憤怒。
當別人向他索償時,他就把自己曾經壓抑的憤怒表達出來,以一種高高在上的自大的姿態來對待對方,他借債時有多卑微,被人索償就有多自大。
真正有良心、有理智的人,從來不會靠借別人的錢,來滿足自己的私慾,而更願意以自己的奮鬥,來改善自身的生活。
10
見人常多蜜語
而背地裡卻常揭人短處
「你別看他生活的挺好,你知道他背後多少…… 」最討厭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人。
當他和人交往時,並不敢明目張胆的與別人發生衝突,在他看來,一旦發生矛盾衝突那是相當可怕事情,自己會束手無策,會害怕對方的攻擊。
明代晚期思想家呂坤《呻吟語》中有這樣的一個說法:「處小人,在不遠不近之間。」
小人往往人前一套,背後一套;他們擅長搬弄是非,喜歡挑撥離間;與他們相處,我們不能與他們議論,不要輕易吐露自己的想法。
我們自身更應避免做這樣的人,對朋友應該坦坦蕩蕩,光明磊落。有不爽當面講,而背後要維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