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大唐鐵血將軍,曾向張公瑾獻計襲擊突厥,張公瑾:道義何在
貞觀四年間,李靖奉命前往邊境與鄰國突厥作戰,一日,李靖喚來張公瑾,共商軍事。當時李靖的想法是:趁著突厥吉利可汗防備疏鬆之際,派遣大唐1萬精騎,以迅雷之勢借白道對突厥地帶發動突襲。
張公瑾聽完以後,也是大為吃驚,因為此時唐太宗已經批複了突厥的請降請求,與此同時李世民派遣使者唐儉出使突厥。所以張公瑾認為此時出兵非常不合適,是置使者的安危於不顧。於是對李靖說到:「此舉,道義何在?」
李靖當然知道唐儉出使突厥,而且還知道唐儉與李世民的關係還不錯,甚至被李世民賜下免除死罪的一項特權。若是一旦讓李靖的計謀實施成功,唐儉生還的希望很渺茫。但李靖依舊將這計策確定下來,並向其說到:「此次兵機,稍縱即逝。唐儉等人只能算是殉國」。
確實,當時那個機會是等都等不來的。突厥是在隋朝末年興起,目的就是為了破壞中原王朝的統治,突厥依靠自己的優勢,開始扶持大量的封地割候的異姓王,以此來對唐朝形成制衡之勢。因此,在唐朝實現一定意義上的統一以後,那些與突厥接壤的地方,仍然是戰爭不斷,突厥甚至還利用大唐百姓逼迫李世民向突厥獻出一定的財帛,才可停手。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在其登基之時,突厥大舉進攻中原,最後還是李世民親征,雙方在渭水一代簽訂條約,與此同時唐朝還向突厥送去大量的財物,以此來保住李世民還沒有坐穩的唐朝。
這可以說是李世民在從軍生涯中的恥辱,因此也是被李世民一直謹記在心。巧的是在貞觀四年的時候,突厥遭遇雪災。與此同時,突厥內部發生大規模的內亂,瞬間讓東突厥的實力下降很多。其實張公瑾並不是心慈手軟之人,當時張公瑾在得知東突厥國力下降以後,就像李世民請命,希望領兵攻打突厥。正是得益於此次戰爭的勝利,東突厥才會低三下四地向大唐示好,並提出請降的要求。李世民見狀,不好意思駁回對方的請求,這才讓唐儉出使突厥,商討具體事宜。
其實此次請降也算是吉利可汗的緩兵之計,畢竟突厥民族只要度過冬季這個疲軟期,馬上就會進入春季放牧強勢期。隨後,李世民派李靖為主帥,張公瑾為副將駐紮在邊境地區,伺機而動。為何李靖是主帥呢?因為他被人稱為是「大唐鐵血將軍」,所以這一切都不言而喻。
李靖在權衡一切以後,下令突襲突厥,恰巧在此次進攻時,山谷中大霧瀰漫,前鋒蘇定方將軍帶著兵馬一路突襲到突厥王庭七里的時候,才被人發現,此時的東突厥倉皇應戰。此戰中,突厥高層損失殆盡,至此,大唐算是滅了突厥這一隱患。
而唐儉,則趁亂逃跑,還撿回了一命。至此,大唐盛世開啟了。
※中國近代最牛家族,走出一位上將、二位中將,其中一人被稱戰神!
※他號稱近代中國軍神,指揮了一次戰鬥,就有三個國家授予其勳章
TAG:麻辣歷史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