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搜神記:華夏神靈陽性多樣的神靈性格(上)

搜神記:華夏神靈陽性多樣的神靈性格(上)

1

人與神:道家華夏神仙總論

中華的神靈不同於其他文化和宗教中的神靈。

中華神靈來源多樣,具有鮮明的自我個性與大道的德行,有豐富的自身經歷和生活,威嚴但不抗拒人間人倫,而且常有人神往來的諸多故事。

天津楊柳青年畫(資料圖)

在華夏與道家的神靈中,神靈是人的深化,而不是與人隔絕而受人祭拜的對象,神仙的生活是人間生活的完美提升,很多神靈都是人間的聖人與有德之士,乃至由普通人變化擔任。

所以大道和道家的神靈亦希望人間美滿,希望人人幸福,擁有財富和美滿的家庭,與儒家一道是追求天下大同的社會的。

在此基礎上道家更進一步希望人們能長生,一直生活得幸福。所以道家不追求苦修,不認為人是有罪的,更不覺得推動社會進步、改變社會不良面是錯誤的。

因而道家是一種積極推動社會改善發展,追求自我合理的慾望和個性的升華,並同時追求長生的思想和宗教。

所以真正的道家與華夏神仙絕不是一臉嚴肅,毫不通融,毫無個性的泥塑木偶,而是有情有義、鮮活靈動、陽性多樣的神仙。

在當今的社會和時代,因為歷史久遠以及多元文化的雜糅,中華神靈的面目變得非常模糊,對大多華夏的人來說,神靈僅僅成了自己祈求的對象,而不是一個追求的境界與生活方式,也因此失去了與祖先、與神靈鮮活的血肉聯繫。

許多人把道家修行理解成了苦修,認為修真就要滅絕慾望,與社會隔絕,

於是神靈變成了絕對威嚴的樣子而被隔絕起來,毫無個性與自我生活,這是對華夏神靈思想極大的誤解。我們既要尊崇神明,更要明白神明的鮮活陽性。

道家與華夏神靈倡導的是這樣一種生活方式與思想:人間和諧美滿,生命長生久視,對神靈尊崇但不畏懼,對人倫社會中的愛情與物質可以追求但不貪求,注重個性並提升、改善自我,而不是放棄個性、模糊面目、

這些才是真正的中華道家神靈與神仙思想。

中國的神仙信仰充滿了生活氣息(資料圖)

真正的神仙思想和故事被中國諸多筆記體小說、神仙傳記記載,其中干寶的《搜神記》就是其中很優秀的一部經典。

為了防止更多的人誤以為道教與華夏陽性的神靈思想不明是非,一味避絕人性、慾望與社會,如同朽木枯石一般,只勸人忍耐與忍辱,筆者以個人微博之力,做一下分辨,還請各位指正。

2

死而成神,修而成仙

在華夏先人鬼神文化中,對死亡是不畏懼的,不像後世產生的諸多詭異的恐怖傳聞,將神與鬼徹底與人隔絕,導致了普通人一直處在動輒得咎,惴惴不安的狀態,這徹底違背了大道陰陽一體,心神安定的根本法則。

人、神、鬼三界有序,陰陽之間人神往來,平衡美好的生活才是道家根本的追求。人、神、鬼、仙從本質上來說沒有根本的區別,都是陰陽二氣的不同變化而已,人有人的尊嚴和地位。

也可以參與、改善、彌補天地之間的氣數變化,匡扶大道規則,與神與仙是平等一致的。

寧封子作為黃帝的陶正被奉為制陶業的祖師爺(資料圖)

在干寶《搜神記》的第一卷中記載了從神農開始一直到漢朝三國時期的神靈故事。

遠古到漢朝三國的神靈記載基本都是對於人與神之間轉化的記錄,其中並沒有後世那種苦修與過度崇拜的傾向,反而是鮮活多樣的修行方法與神靈的個性事例。

軒轅氏以赭鞭鞭百草,嘗藥性,以播百穀,故號為神農。

赤松子服冰玉散,入火不燒,常入西王母石室,隨風雨而上下,因此成為了雨師雨神。赤將子輿,是黃帝時候的人,不吃五穀,而吃百草的花,又在堯時做木工,也是一個從人而神的仙人。

寧封子是黃帝的陶正,也就是管理燒造陶器的官員,學習異人的掌出火、五彩煙之術,隨後火解成仙。

干寶《搜神記》第一卷中關於遠古到漢朝三國時期的神靈描述眾多,除上述的以外,還包括了彭祖、崔子文、陶安公、淮南王劉安、左慈等等諸多的奇人異事。

這些奇人異事里大多是自由自在,個性鮮明的仙人。這些仙人要麼是為社會做出功績之後成了神仙,要麼就是以不同的方式修行而成了仙。

他們好好生活,人與神之間相互交流學習,最後自然而仙,後世那種對神靈與權貴過度畏懼,失去自我,只求庇佑的狀態在這裡是看不到的。

仙山雲海(資料圖)

「仙」字一人一山,是指人入山修行而成的狀態,在古代仙與神有時候混用,而有時候又是分開的,後世神、仙被大量混用,導致了一些對於神仙與修行的偏差與誤解。

人修行可以成仙;而人死後靈魂不滅,在古人的眼中則有成神的機會,而不是現在認為的死後立刻下地府去輪迴;由鬼而神的神靈也可以再修行,經過鍊度之後再成仙,所以鬼也有機會成神成仙。

這在《雲笈七籤》中有詳細的介紹,在《搜神記》里也有大量的記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卷五的蔣子文死後成神的記載。

蔣子文是廣陵郡的人,在身前就已經自謂「己骨清,死當為神」。漢末的時候蔣子文是秣陵縣的縣令,在追逐盜賊的時候被擊傷而死。

孫權建立吳國的時候,子文被以前的同僚看見他身騎白馬,手拿白色羽扇,跟生前一樣。

他對同僚說,他要當這裡的土地之神,否則的話這裡會發生很大的災難,隨後就發生了瘟疫、蟲害和火災。

吳主孫權於是敕封蔣子文為中都侯,授印綬,建廟宇進行祭祀,至此災害消除。此後蔣子文多次顯靈,保佑戰事與民眾風調雨順。

蔣子文的信仰在三國開始盛行,一直發展到了今天,六朝時期尤其興盛,從皇帝到百姓都祭祀這一位神靈,其神格也一度從土地神發展成了道教傳說中的第一殿閻王秦廣王。

蔣子文的信仰可謂我國神靈文化與靈魂觀念的一次集中體現:人死而為鬼神。蔣子文成神有其歷史的機緣,但更有其神通廣大,廣施功德的緣故。

類似的,後世崇拜的很大一部分神靈亦是死後成神的,例如關聖帝君等。

十殿閻王之首秦廣王蔣子文(資料圖)

人、神、鬼、仙其實本就是一體的,是大道之間相互轉化的結果,形成了一種井然有序的樣子。

大道神通廣大而不失去其威嚴的秩序,人、神、鬼、仙彼此交流往來,以大道的原則平等和諧地相處。人若有德,鬼神敬畏;人若修行積德,生前死後都能成神成仙。

這才是華夏混沌一致的思想,不同於疑神疑鬼、畏畏縮縮的怪異,以及彼此戕害的奇談怪論。

所謂「道在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亦不傷人」,關鍵應該保持自身的道德修持和自然的生活,人不應該把自己放在一個惴惴不安的低下的位置,而應該努力追求大道的德行,成為道家老子口中的聖人。

道家強調人人皆有機會成聖,而非讓你放棄自我,跪拜偶像。

(編輯:靈瑾)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張宇清:呈祥瑞武當顯異象
大俠仙游去:金庸筆下的俠與道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