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賈平凹何以「自在獨行」?

賈平凹何以「自在獨行」?

「中國古代最好的作家基本都是文章家,到了現代,文章和文學走了兩條路。」在近日舉行的「文章的復興:賈平凹散文創作現象學術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孫郁梳理了文章自「五四」以來的脈絡,認為賈平凹是在西北大地上,和山川、河谷、古老的民風互動,無師自通,「他一下子能捕捉到兩漢以來,或者六朝以後,一直到元明清中國辭章的妙處」;他對辭章也有考據,而且對風物把玩都跟傳統士大夫有很多相似之處。

據北京時代華語國際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寧炳輝介紹,賈平凹精選散文集《自在獨行》上市兩年來,累計發行量已超過100萬冊,僅噹噹、京東網的評論數量就超過50萬條,成為近兩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名家經典散文作品。

賈平凹的第一篇獲獎作品《滿月兒》發表於1978年3月,到現在整整40年。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白燁稱賈平凹為「改革開放40年來的貫穿作家」。白燁說,大家了解賈平凹的小說,實際上他的散文影響也非常大,是被教材收入作品最多的散文作家之一。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執行主任張清華表示,《自在獨行》的暢銷不是個人現象,而是屬於整個新文學、整個當代文學的現象。他認為,賈平凹的散文之所以受到這麼多人的歡迎和認可,一定有其內在的邏輯。陳曉明、歐陽江河、李洱、程光偉等評論家、作家圍繞文章的復興這個主題發表了各自的觀點。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評價賈平凹的文章有很強的理論自覺,他的散文觀就是文章觀。他認為,對賈平凹散文的深入探討,就是重新認識、思考中國的文章之道。

賈平凹坦言,《自在獨行》的暢銷對自己是一個鼓勵,「《自在獨行》大部分內容是上世紀80、90年代寫的。現在沒有那麼多精力寫散文,但在心底里,我仍然喜歡散文,因為寫散文更自在,特別自在」。

《中國教育報》2018年11月16日第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召開第五屆世界中醫藥教育大會
葛晨虹:學倫理學,做倫理人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