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石鼓文》寫得更高古,這篇乾貨你值得收藏
石鼓文,古老的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發現於唐初,共十枚,高約三尺,徑約二尺,分別刻有大篆四言詩一首,共十首,計七百一十八字。內容最早被認為是記敘周宣王出獵的場面,故又稱「獵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石鼓文的字體,上承西周金文,下啟秦代小篆,從書法上看,石鼓文上承《秦公簋》(春秋中期的青銅器,銘文蓋十行,器五行,計121字。其書為石鼓、秦篆的先聲,字行方正、大方。橫豎折筆之處,圓中寓方,轉折處豎畫內收而下行時逐步向下舒展。其勢風骨嶙峋又楚楚風致,確有秦朝那股強悍的霸主氣勢。
然而更趨於方正豐厚,用筆起止均為藏鋒,圓融渾勁,結體促長伸短,勻稱適中。古茂雄秀,冠絕古今。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開小篆之先河,在書法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姚元之(1773-1852) 臨石鼓文
下面,給大家整理並講解《石鼓文》學習方法:
1
橫畫
轉,緩慢收鋒,使歸於畫中。要求端若引繩,起止無跡。畫有長橫、短先以五字執筆法執筆,藏鋒逆入,中鋒運筆,勻速行筆,走筆時有提有按,提按相間,在筆畫的中央從左向右均勻平穩地運行,至收筆處提筆圓橫,其法相當。
2
豎畫
先以五字執筆法執筆,藏鋒逆入,中鋒運筆,使筆由上而下垂直運行,走筆時有提有按,在筆畫的中央從上向下平穩運行,至收筆處提筆圓轉,從右向左緩慢收鋒使歸於畫中。要求振動下行,所謂鱗勒之筆,豎有長豎、短豎,其法相當。
3
橫彎畫
先以五字執筆法執筆,藏鋒逆入,中鋒運筆,從左向右均勻平穩地運行,至彎處筆管外揠,作轉後,中鋒下行,至收筆處提筆圓轉。相當於橫畫與豎畫以外拓法相交合。
4
豎彎畫
先以五字執筆法執筆,藏鋒逆入,中鋒下行,至轉筆處筆管外揠,提筆右行,至收筆處提筆圓轉,收鋒歸入畫中。相當於豎畫與橫畫以外拓法相交合。
5
左右弧畫
(1)相向式左右弧:用筆過程相當於豎畫,寫左弧時筆管微向右揠,寫右弧時筆管微向左揠。寫出後字形與括弧相似。
(2)相背式左右弧:將上述的左右弧變成右左弧,即先寫右弧後寫左弧。注意運筆至彎曲處時,筆力隨腕使轉,平穩過度。
6
上下弧畫
(1)相向式上下弧:上下弧的運筆相當於基本相當於橫畫,所不同者,寫上弧時,藏鋒入筆後,筆管微向左揠,右肘向外撐開,筆隨腕外轉;寫下弧時筆管微向右揠,筆隨腕內轉。
(2)相背式上下弧:與相向時上下弧的寫法相同,只要將上下顛倒過來,使上弧在下、下弧在上即可。
7
圓弧畫
圓弧筆畫相當於左右弧畫對接在一起的樣子,先寫左弧,彎度較大,注意保持中鋒飽滿,再寫右弧,也是彎度較大。所需注意者,一是藏鋒起筆,二是彎轉圓和,三是接筆處需焊接到位,不留痕迹,四是保持點畫婉轉流暢。
8
S形弧畫
這種弧畫看起來有點繁難,實際並沒有那麼難,只要把它看作是左豎彎、右豎彎和左豎彎的結合就可以了。藏鋒入筆後,運用腕力左右使轉,中間不要間歇停頓,筆鋒始終在筆畫的中央運行,至彎曲處時,須將筆鋒輕提,旋轉的角度應當控制平穩,注意保持點畫的婉轉流暢。如果感到一次運筆有困難,可以分兩次運筆,但要特別注意兩次運筆之間的銜接,不能出現介面的痕迹,也就是說,要把下一次運筆的起筆起到上一畫的裡面去,如同焊接在一起的一樣。
9
寶蓋頭
篆書的寶蓋頭是自中央向左右兩邊分張擴展出來的,如同一個大屋頂。先以五字執筆法執筆,自中間逆鋒起筆,做圓勢,略下行。轉腕向左,至字之左半盡處外拓向下,略向內彎,至下向左圓收;再自上面中間逆鋒起筆,向右行至字之右半盡處,提筆外拓轉彎,略向內彎,至下向右圓收。所應注意者在於左右對襯,兩邊做彎,不宜用折。
10
弓字形
這是練習篆書轉彎的根本筆法,以五字執筆法執筆,藏鋒逆入,筆管左揠向右運筆,以逆勢至橫盡處右彎,快速提筆右揠左彎,行筆至橫盡處,外拓下彎,再快速提筆左揠右彎後行筆於畫半處右揠下彎,略向左提筆出鋒。所應注意者,畫不能粗,以細勁為上,手腕要活,左右運腕自然流轉,多用提筆,輕而有力,渾勁蒼茫。
公眾號又雙叕改版了,為了不錯過精彩內容,建議您按照圖片提示,將「書法屋」設為星標(安卓用戶「置頂」)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主編丨汪玉琪
總監丨馮錯
編輯丨祁朦 周麗君
※看了他的臨摹,PK原帖後,他被稱為「臨帖複印機」
※為什麼你的行書總寫不好?因為缺了「行氣」
TAG: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