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的「英雄情結」,只有此老頭解釋最透,看罷如當頭棒喝

中國古代的「英雄情結」,只有此老頭解釋最透,看罷如當頭棒喝

(說歷史的女人——第489期)編者按:關於英雄,其實是沒有的,流傳千年的不過是虛無的「英雄情結」。所謂「英雄情結」,到底是什麼,似乎歷來之人都是除了吹捧,鮮有人追問過這英雄情結到底是什麼?不過讀了堡子先生的這個短隨筆,不得不承認,中國古代的「英雄情結」,只有此老頭解釋最透,看罷如當頭棒喝。當然這純屬堡子先生一家之言,各位看官如有不同看法,請理性留言探討。

英 雄

(一)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杜甫 《蜀相》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諸葛亮用智慧建立殺人的微笑神話,周瑜用「燒人」建立大丈夫的功名,我真的不喜歡他們,再怎麼說的好,我只相信一點,三國無義戰。亂世出英雄,可是亂的是百姓啊。

古代專制社會,決定中國的「士」,把「治國,平天下」的道路,修建在皇家的地盤裡,和平年代的弄臣,戰爭年代的英雄,就是他們的終極目標;目標不能在人生的理想中實現,便一輩子糾纏在「英雄情結」之中。「士」寫英雄,便有了上面所謂的「大氣詩」和「豪放詞」,一沾英雄的氣,心胸狹窄的杜甫和思想落伍的蘇軾也在後人的眼裡「氣壯山河」了。蘇軾急頭絆腦地將只有十來米(如今看來不到十米)高的黃岡紅色岩石,當作赤壁去憑弔,那是因為皇家把他「拋」急眼了。在黃岡低矮的紅色岩石和高大的蘇軾雕像前,岩石的低矮和蘇軾的高大,在心裡形成的反差,到如今還令我不舒服。我實在看不出黃岡那地方什麼時候「驚濤」「拍岸」了,什麼時候「亂石穿空」了,實在生不出「大江東去」的浩瀚氣勢,我知道這是我不待見周瑜和諸葛亮的緣故。末流之「士」羅貫中寫了《三國》之後,國人說「三國」已成中國的文化現象。

朋友的朋友辦了個名叫「山人阿郎」的生態園式的「文化」大飯店,三國故事貫穿其中,朋友要我給他的這位朋友寫點東西,我從命,寫了如下一個對聯:

正奇山人用赤壁之火燉農家菜

且喜阿郎在小橋流水會貂嬋女

朋友的朋友送我兩個字:狗屁!我感覺我又去了一次黃岡。

這是誰的錯?

想一想,《紅樓夢》在外國很熱,而《三國》為什麼熱不起來呢?

中國人活今世,活不到聖人和皇帝,就想活英雄,活不了英雄,就說英雄。我以為,說英雄,不如說天使。

全唐宋的詩詞,抵不住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朽。而杜甫的許多詩抵不住他的一句詩: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我不喜歡出英雄的亂世,喜歡狗熊遍地的治世。

(二)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 《赤壁》

寧為白夫長,不做一書生。 ——楊炯 《從軍行》

戰爭是中國「士」建立功名的捷徑。在「仕」的觀念里,戰爭幾乎沒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專制社會,皇家就是國家,保衛皇室就是保衛國家。「名」已令智昏,國和家的「一統」,更讓「仕」們甘心情願做皇家的敢死隊。盛唐時代的許多戰爭未必不是以強欺弱的侵略戰爭,學習盛唐關於戰爭的詩歌似乎應該謹慎。我們一味地沉浸於閱讀戰爭詩歌的快感之中,是不是犯了「王者」的霸權思想?大漢民族每一次進行的戰爭都是正義的?我們很少發現有哪一個「仕」,超出大漢民族的情感,質疑戰爭的正義與否。智慧如諸葛亮,為之「死而後已」的蜀國,竟然是一個極度腐敗、民不聊生的「四川火鍋」。所以,他的前期歸隱,實在是一種反彈。智慧不等於價值,希望我們在研究歷史的時候,不要過多或一味關注民族智慧,應該多多檢審我們民族的行為價值。

(小妾看老爺,只看老爺的家勢和賞賜的多少,不管老爺的好壞。)

我寧願曹操霸佔了孫權和周瑜的「二喬」,也不願「東風」給「周郎」提供方便。我要質問杜牧的是:「二喬」的命難道比幾十萬百姓的命值錢?

至於文人的從軍,實在是搗亂。一個莽夫自願從軍,可能是為了混口飯,一個文人清醒而自願從軍,不是為了皇家(政權),就是為了自家(功名)。他所處的時代,沒有國家意義上國家,而他又看不見蒼生,既無國家觀念,又無民生感情,他不是搗亂是什麼?當然除正義戰爭之外。

文人欠缺勇敢,一個「百夫長」他也干不好,只能幹個連參謀或文書。大宋不是毀在文人手裡嗎?

有幾個「仕」真正為蒼生擔當苦難而擁有卑賤?

有幾個「仕」不是為了權與貴寧願讓蒼生承受苦難?

(文/堡子,大學教授,史學思想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他有經天緯地之才 但憋了72年才遇見明主 一出山就改變歷史
中秋節必讀的5首詠月名詩 李白上榜 蘇軾第2 第1有宇宙意識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