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蝕日風暴》:它不是「新港劇」,是一部更好看的港劇
於近日收官的《蝕日風暴》讓喜愛港劇的觀眾過足了癮。這部以香港警察緝毒為背景的警匪劇,由張智霖、薛凱琪、王陽明、梁漢文等兩岸三地的明星出演,不僅在優酷播放量突破20億,在馬來西亞ASTRO、新加坡StarHub等平台皆取得了收視第一的成績。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蝕日風暴》是一部由寰亞傳媒金牌製作人梁家樹擔任總監製、陳德修擔任監製製作出品的港劇。與以往港劇有所不同的是,《蝕日風暴》不再是一部內地視頻平台的「買賣劇」,而是一部優酷的「定製劇」,優酷不僅僅是播出平台,更參與了《蝕日風暴》的製作。這也讓此劇的「身世」更複雜了幾分。
港劇?「新港劇」?只是一個名詞而已
隨著網劇《無間道》和《蝕日風暴》的熱播,由香港團隊製作、大陸視頻平台播出,或者由平台方進行定製的「新港劇」成為了人們議論的話題。
梁家樹
「新港劇」的「新」體現在何處?梁家樹介紹,首先是在製作手法上的創新,香港和大陸有著不同的文化底蘊,自然會造成觀眾的審美差異。原先的港劇,很大一部分面對的只是香港本地的觀眾,而當面對大陸這個規模更大、層次更多的觀眾群時,在製作上自然會有所側重。
但除此之外,對於「新港劇」並不需要有那麼清晰的定義。港劇在很大程度上與英劇、美劇一樣,都只是某一個地區的劇。如今,隨著播出平台的變化,港劇也慢慢從電視台走向了網路平台,成為所謂的「新港劇」。「其實都是電視劇而已,只是在不同的平台上播。」該劇監製、寰亞電視製作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陳德修道。
陳德修
在香港,除TVB外,還有寰亞、英皇、邵氏等影視製作公司。但對於內地觀眾來說,所認知的「港劇」大部分會和TVB划上等號。TVB在製作上一直保持其濃厚的生活特色,比如「我下碗面給你吃」之類的經典台詞,雖然是一種令人熟悉的「港味」,可同時也是內地觀眾對於「港劇」的刻板印象。
此次,寰亞聯手優酷打造的《蝕日風暴》正是一次打破港劇固有套路的新嘗試。以梁家樹、歐冠英為領頭人的寰亞劇集團隊擁有相當豐富的港劇製作經驗,比如《潛行狙擊》《衝上雲霄》等令內地觀眾耳熟能詳的作品均出自兩人之手。《蝕日風暴》的港味是以更宏觀的視角展現,而非程式化的台詞和劇情,同時也減少了家長里短的生活化場景。
此外,寰亞還選擇和優酷進行深度合作。一方面優酷在國內網路平台里與港劇淵源最深,很早以前,優酷就是內地觀眾觀看港劇的首選平台,因此積累了大量的觀眾基礎。另一方面,作為如今的三大視頻網站之一,優酷對內地的電視劇市場,包括內地的規範也更加了解。
在《蝕日風暴》的製作中,優酷從策劃階段便參與了進來。除了讓這部劇更對內地觀眾的胃口,還會及時指齣劇本里不符合內地電視劇要求的地方,進行修改。在劇情前半段,有一場監獄暴動戲,優酷平台看到劇本時,建議刪掉這場戲。但由於這一場暴動對於劇情推動至關重要,香港團隊堅持要保留,優酷平台便也同意想辦法來保留這場戲。
這樣的合作模式最大程度上發揮了各方優勢,也使得寰亞可以將更多精力專註在劇本創作和拍攝上。
大陸在電視劇上有許多「發明創造」都是讓香港團隊津津樂道的,比如視頻彈幕。梁家樹爆料張智霖在《蝕日風暴》播出期間,就會開著彈幕看自己的劇,並被觀眾的吐槽逗得哈哈大笑。
「我們只是想更加進步」,梁家樹道。當港劇離開其土生土長的環境,水土不服的陣痛是必須經歷的過程,但同時,這也是一個讓港劇這一面老招牌能夠注入更多新元素的機會。
「你們老說『新港劇』,其實『新港劇』不就是我這個『新人』拍的港劇嘛。」梁家樹笑道。
港劇北上:特色先行
相比內地的製作環境,香港製作團隊在警匪劇和行業劇上一直有著天然的優勢。因此,寰亞首先選擇了《無間道》和《蝕日風暴》來打開內地市場。內地、台灣以及香港演員的混搭陣容讓人眼前一亮,也讓這兩部港劇有了些不一樣的味道。
梁家樹笑稱《蝕日風暴》的男演員陣容不輸如今內地流行的「小鮮肉」,警匪片曾經是男觀眾的心頭好,他們希望通過投其所好,讓這部劇也能吸引更多的女性觀眾。
如何克服文化差異,即語言、地域、甚至生活方式所製造的差異,可謂是港劇面臨的最大問題。「我最近才知道『66666』(對別人的讚許或反諷),還有『2333』(覺得好笑)的意思,但是在我們的劇本里,這些是沒辦法寫進去的。」梁家樹舉例道,在台詞以及生活化的場景上,「水土不服」的現象會格外明顯。
為了讓劇中來自各地的演員能更好地理解劇本,在《蝕日風暴》的片場會準備兩套劇本,一套簡體字,一套繁體字。此外,為了製作粵語與普通話兩個版本,製作團隊會先進行現場收音,然後根據演員本身的語音和腔調,來選擇和他本人最貼近的配音演員。
但地域差異並不完全是一種障礙,與英劇、美劇、日劇等劇種一樣,港劇中的「港味」很大程度上正是來自地方化的場景和表達。「什麼叫港劇?拍在香港發生的事情,不就是港劇了?」
有了地域文化的差異,才能讓不同製作團隊在各自領域中大展拳腳。正如內地無法做出如《蝕日風暴》一般的警匪劇,來自香港的團隊也無法拍出一部講述內地小城人們喜怒哀樂的電視劇。
因此,在港劇北上的過程中,發揮港劇的特長是不可或缺的。《蝕日風暴》的成功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
刨去香港演員、港式生活等總是附著在「港劇」這個名稱之上的標籤,梁家樹要實現的 「港劇北上」,不僅僅是將香港的劇集放在內地的平台上播出,更是將香港製作的優秀內核與內地的硬體相結合。
的確,與寸土寸金的香港相比,大陸的一切都是龐大的。不僅有許多可以拍攝的場地,也有許多可供選擇的優秀演員。與原先相比,演員與角色的契合度會更高,給予製作人的創作空間也更大。
梁家樹不太同意港劇會逐漸被大陸市場「同化」這一說法,在他看來,港劇並不是一種異族文化,不需要被「同化」,而更多的是被「習慣」。正如南方的冬天有 「打邊爐」,北方的冬天有涮羊肉。但無論差異有多大,美味的食物始終是美味的,優秀的電視劇作品也是如此。
克服差異,打造精品
除了正邪之間的交鋒,更有樊毅、林音等遊走在灰色地帶的角色,讓《蝕日風暴》的情感和人性更為豐富。
吸引演員王陽明接下這部戲的,除了令人熱血沸騰的警匪劇情,更重要的就是樊毅這個角色的複雜性。與張智霖飾演的主角凌風相比,樊毅作為一個灰色人物,所受到條條框框的限制會更少。此外,由梁靖琪飾演的前僱傭兵林音雖然戲份不多,但仍十分出彩。
以梁家樹製作劇集的經驗來看,絕對的好人和絕對的壞人在生活和戲劇里都是不存在的。戲劇是在體現社會現狀的同時,有其敘事邏輯。每一個角色的行為都應該有其原因。而位於灰色地帶的角色則能給劇集增添不少異色,帶給觀眾衝擊,並引發觀眾對其體現的社會現象的思考和討論。
為了完成這樣複雜的劇本,香港團隊一直採取非常系統的集體創作制度。由兩位資深的編審帶領一個編劇組,按照起承轉合四個階段共同完成劇本。因此劇本的結構會更強,也更容易對內容進行監管。
在《蝕日風暴》的製作過程中,編劇組的人數多達10人。在劇本創作前先進行分場,即將每一集劇本里不同的場景分開,先寫出一個沒有對白的大概框架,包括有多少人,在怎樣的場景,聊怎樣的內容。
通過分場,製作團隊的勘景和製作會更加迅速。此外,編劇們在清楚知道自己的分工之後,也能根據分場進一步打磨人物的台詞。編劇寫好劇本之後,編審會進行複核,保證劇情和人設的連貫。據梁家樹介紹,這一套劇本編寫方法,內地製作公司也開始逐漸採用。
2007年,在香港回歸十周年之時,梁家樹監製了TVB與中央電視台合作拍攝的商戰電視劇《歲月風雲》。這部劇里幾乎集結了當下TVB所有的一線演員,更有內地演員廖京生和馮紹峰的加盟。
《歲月風雲》是一部家族商戰劇,也是難得的大陸香港合拍劇。這部劇讓梁家樹發現了合拍的難點,一方面香港觀眾習慣了熟臉,不熟悉,甚至不認識內地演員,另一方面內地觀眾也無法理解香港豪門家族中錯綜的人物關係,以至於無法入戲。
「文戲是最難拍的。「梁家樹道。如何以情動人,讓來自不同地域的觀眾感同身受?這個問題從2007年就在他腦海里一直至今,《蝕日風暴》對灰色地帶里人性難題的展現正是一次嘗試。
《蝕日風暴》獲得成功之後,除了如魚得水的警匪題材劇,行業劇同樣也成為了未來寰亞繼續深入內地市場的重點。內地近年來少有出色的職場劇,對於熟悉如何打造精品時裝劇的梁家樹和寰亞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文/一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