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出國留學?他說,是為了讓自己的一生不再平庸
根據《2018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近七成海歸稅前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回國後依然青睞在北上廣發展,其中八成的收入低於預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不少人開始置喙:花了家裡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去留個學回來,似乎也沒什麼用。
早年,海外留學的經歷是讓人羨慕的,許多企事業單位招聘的時候會給他們更多的優待。然而近幾年,海歸的現狀並沒有像原來那麼好,出國留學的熱度持續上漲,而質疑的聲音卻越來越多,留學到底值不值?從打算要準備出國的前期準備到申請期間的諮詢、輔導到最後學費、生活費,林林總總的費用加起來驚人。高昂學費打造的留學背景與薪資不匹配,讓如今大部分學成歸國的海歸有了很大的心理落差。
不可否認近年來留學生的境況不盡如意,算是一種海歸貶值,然而這並不能代表留學貶值。出國留學的學生不外乎就那麼幾種,要麼就是家境優越,要麼就是自己特別優秀,通過努力有機會參加交換生項目或者公費出國等等。所以這也意味著,出國深造的不見得都是高材生,而出國求學,學沒學到東西或許只有自己知道。
Gold or golden ?
本科就讀於國內某知名985院校的C,由於導師的項目在加拿大里賈納大學,大四時以交換生的身份被派到加拿大完成論文和畢業設計。國外的學術氛圍確實影響了他對學業的認識及人生的規劃,畢業時放棄了在國內保研的機會,申請美國的研究生。
在許多情況下,要想追求最前沿的研究生院項目需要出國留學,雖然畢業後從事工作並不和專業相關,然後國外生活經歷也可以讓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收穫很多。在不同文化中生活學習的經歷,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能力,更是獲得靈活的批判性思維方面的新技能,這是其他經歷無法替代的。從結果上看只是鍍金,但整個留學過程的確實收穫了很多,並不是鍍金二字可以概括的。
是「金玉其外」浮於表面的光鮮,還是「鈍學累功」夯實自身的內涵,最終取決於留學生自己為什麼留學,以及學到了什麼。海歸只是標籤,並不代表能力,名校文憑誠可貴,實際所學更重要。固然,在求職過程中留學國家、學校排名、專業是「含金量」的重要指標,但是留學生含金量高不高更多的體現在個人自身能力上,如自主學習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及出色的英語溝通能力。名校只是人才的高效過濾器,而在相對漫長而艱苦的學習過程中所收穫的專業知識、語言能力、意志品質的鍛煉即真才實學,才是未來職業發展中的助力。
趨之若鶩 or 雨後春筍?
出國留學被當成一種長期投資,受到了很多父母追捧。想讓自己的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有一個更廣闊的視界,更大平台去施展自己。然而孩子未來終究需要自己來走,留學需要用長遠的眼光和目標來衡量,規劃時拓寬思路。
是否要出國留學,如何才能選擇更好的學校出國留學,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抉擇。曾經,美國是無數准留學生們的第一選擇,對於哈佛耶魯的執念就像我們對清華北大的嚮往那樣理所當然,學校綜排也成為學生選校最重要的指標。不過隨著出國留學的熱度逐年遞漲,留學生的選擇也在拓寬。
想上世界百強名校?去美國不再是唯一途徑!想要人文情調?不妨試試歐洲。鐵定了要移民國外?加拿大和澳洲也是不錯的選擇。而同時,各國政策頻繁變化也給學生的申請路上增加了不確定性,如果鎖定一個國家,很可能人家政府的一句話,就會幻滅自己對留學生活的暢想和對未來的規劃。
在這種背景下,多國聯申趨勢日漸明顯。對於大部分留學生來說,在選擇學校時不會只鎖定一個國家,而是從自身規划出發,更多地橫向考慮多個國家中匹配最適合的院校,常見的策略有英美聯申、美加聯申、英澳聯申等等。一是因為大家注意到,各個國家都有世界排名靠前、教育質量上乘的院校,選擇很多;二是這樣做可以增加申請成功的可能性,規避政策變化帶來的風險,為未來加上多重保險。
L在大學時曾赴英國交換,對英國學校的教育質量十分滿意,而美國不乏IT專業名校,矽谷更是IT人的就業天堂,然而這兩年美國對於留學生工作簽證的政策愈發不明朗,還每每傳出STEMP工作簽證有被限制的可能,但L的最終目標是畢業後通過就業移民,那這美國還應該去嗎?最終,她選擇了同時申請英國、美國和移民政策相對寬鬆的澳洲的院校,在獲得多所名校offer的情況下理智地選擇了悉尼大學。回顧申請的過程,L認為與其糾結,不如給自己更多的選擇,同時理智地進行決策。
此外,為了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培養國內急需的國際化技能型人才,國內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2+2」、「3+1」項目,學生通過在國內兩年或者三年的全日制學習,通過相應的能力考試,並掌握一定的相關專業理論知識,同時可以選擇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等多個國家的幾百所大學繼續學習。這也增加了出國留學的途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申請留學。而這些現象的普及,也使留學更加趨於多元化。
不盲求,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生物專業的F,本科和碩士就讀於國內同一所221學校,研三的時候,收到了美國知名大學的邀請。接到邀請時候的欣喜並沒有持續太久,取而代之的是茫然的留美生活。枯燥無味的實驗室工作,並不是他的初衷。每天穿個白大褂在實驗室提取酯粒,殺老鼠,眼球采血……的生活,讓他無時無刻都在frustrating。當時選擇赴美讀PhD candidates,是為了更好的申請獎學金,為了「前途」更為了「錢途」。而如今對重複的工作內容沒有了激情,畢業又遙遙無期,真的要再堅持5-8年的時間都待在一個充滿實驗、充滿文獻的環境中嗎?到時候再加上一兩年的postdoc,想轉行難上加難。雖然很可惜,但最終,他中途輟學了。
很多時候,留學並不是為了活成別人眼中的樣子,而是變成自己想要變成的樣子。出國留學到底適不適合自己,也只有自己知道。龍應台寫給兒子安德烈的書中曾說——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留學需要根據自身需求,去衡量留學背景的價值,做好規劃。不盲目,不要輕易做選擇。不要因為外在聲音產生了猶豫,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
本文小侃轉載互聯網,侵權可以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