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香港大學三幢一級歷史建築外部被列為法定古迹

香港大學三幢一級歷史建築外部被列為法定古迹

原標題:香港大學三幢一級歷史建築外部被列為法定古迹


  中新網11月16日電 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香港特區政府16日宣布,古物事務監督(即香港發展局局長)根據香港《古物及古迹條例》將香港大學(港大)三幢一級歷史建築,即馮平山樓、儀禮堂及梅堂的外部列為法定古迹。有關公告16日刊憲。

馮平山樓的正門近景,花崗石門圍上附有優美的古典飾邊。(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


馮平山樓原名馮平山圖書館,為港大的中文圖書館,由已故的馮平山慷慨捐助興建,於1932年12月14日揭幕。


1953年,中國藝術及考古學陳列所成立,在馮平山圖書館其中一個房間舉行展覽。1962年,馮平山圖書館的藏書轉移至新建的香港大學圖書館總館,其後馮平山圖書館改作馮平山博物館,1994年更名為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並於1996年新翼徐展堂樓建成後向公眾開放。


馮平山樓由利安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樓高3層,立面以紅磚砌成,並以花崗石石雕作裝飾。屋頂有一大型玻璃穹頂,立面呈對稱設計。整體設計展示了建築特色,包括扇形的平面布局及中間弧形部分的設計等。立面以大型壁柱、窗框、三角楣飾、矮牆及帶飾線的檐口作裝飾,設計雅緻。以實木精雕而成的舊門、窗戶及其原裝黃銅配件,至今大多尚存。

儀禮堂面向月明泉的正立面,飾有粗面磚柱及造型精美的門廊。(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


儀禮堂於1914年啟用,是第2幢由港大直接管理的學生宿舍,以港大首任校長儀禮爵士命名。梅堂則於1915年啟用,是第3幢由港大直接管理的學生宿舍,以第15任香港總督兼港大第2任校監梅含理爵士命名。


儀禮堂與梅堂均以首幢由港大直接管理的學生宿舍盧嘉堂為設計原型,2樓及3樓為學生房間,食堂、休息室、校工宿舍及浴室則設於地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儀禮堂曾被徵用作臨時醫院,以支持瑪麗醫院,而大學職員和學生則大多住在梅堂。

儀禮堂於1956年改作體育館,1963年翻新後用作宿舍。

梅堂的屋檐下有多個裝飾性的托架,其下方飾有檐楣。(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


1966年6月,儀禮堂和梅堂旁邊斜坡在豪雨下發生嚴重山泥傾瀉,2幢宿舍需緊急疏散,以待全面維修。2幢宿舍東端的舍監宿舍均須清拆,港大藉此把盧嘉堂、儀禮堂及梅堂合併為一個大型宿舍群,改名為明原堂。


明原堂於1969年啟用,由盧嘉翼(原為盧嘉堂)、儀禮翼(原為儀禮堂)及梅翼(原為梅堂)組成。此後,女生也可入住明原堂,部分獲分配住在梅翼東翼2樓和3樓的房間。盧嘉翼於1992年拆卸時,儀禮翼和梅翼分別恢復原名儀禮堂和梅堂。

儀禮堂和梅堂同由甸尼臣藍及刼士設計,樓高3層,以紅磚建造,立面設計雅緻,加入豐富的建築元素,包括正門門口上方的弧形楣飾、粗面磚柱、多立克式柱頭、窗沿、檐楣和欄杆。立面牆身飾有中式陶制漏窗,與紅磚牆對比鮮明。中式金字屋頂鋪有雙層瓦片,具本地特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台灣青年的京冀「雙城記」:大陸適合有「野心」的年輕人
變遷|一場展覽帶你穿越過去40年的廣東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