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上極悲情的皇后,父親和丈夫都是皇帝,飽嘗兩次亡國之痛後自殺

史上極悲情的皇后,父親和丈夫都是皇帝,飽嘗兩次亡國之痛後自殺

文/格瓦拉同志

對於皇室成員來講,人生最悲慘之事莫過於遭遇亡國之痛,彼時,他們或被殺或受辱,鮮有能得以善終者。所以為了避免受辱,有些人便選擇以悲壯的形式,自己了結性命。比如,新帝王莽之女、漢平帝的正妻-孝平皇后王氏便是其中典型。

王氏是新帝王莽的長女,生母為孝平皇后王氏,生於漢成帝元延四年(前9年),彼時王莽還是漢朝的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兩年後才初登大司馬之位。王莽執政才1年時間,漢成帝便駕崩,漢哀帝即位。哀帝在位期間,大尊祖母傅氏、母親丁氏,並任命兩家子弟為高官,王莽因此被免職,退回到封地新都避難。

史上極悲情的皇后,父親和丈夫都是皇帝,飽嘗兩次亡國之痛後自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王莽兩度執掌朝政,終成漢朝實際上的「當家人」

王莽在封地內表面上擺出一副閉門不出、安分謹慎的模樣,但在私底下卻暗中聯絡黨羽,圖謀復出執政。6年後,漢哀帝駕崩,由於沒有子嗣,王莽遂利用這段權力的「真空期」,迎奉姑母、太皇太后王政君臨朝聽政,並再度出任大司馬的職務。王莽復出後,大肆誅除朝中政敵,徹底地掌控了朝政。

王莽重掌政權的同時,扶立成帝的另一位侄兒劉衎(中山孝王劉興之子)為帝,是為漢平帝。劉衎即位時年僅9歲,而臨朝聽政的王政君又因老邁沒精力理政,所以朝政大權便成了王莽的「囊中物」。

王莽為鞏固自己的權勢,不僅禁絕平帝的生母衛姬入朝,而且還在平帝13歲的時候,將自己的女兒「塞」給他做皇后(「四月丁未,莽女立為皇后,大赦天下。」見《漢書·卷九十九上·列傳第六十九上·王莽傳上》),時在元始四年(4年),當時王皇后也只有13歲。

史上極悲情的皇后,父親和丈夫都是皇帝,飽嘗兩次亡國之痛後自殺

孝平皇后守寡時,年僅15歲

平帝在位時,王莽通過軟硬兼施的手段,迫使太皇太后晉陞他為宰衡,封安漢公,接下來他要做的,便是篡位。然而隨著平帝的年紀漸長,已經不甘心再做岳父的傀儡,言辭舉動之間開始流露出想要親政的打算,而這竟然給他招致殺身之禍。元始五年十二月(實為公元6年初),漢平帝被王莽暗中下毒害死,年僅15歲。

漢平帝遇害後,還是少女的王皇后便成了寡婦,而這一切全是拜其父所賜。平帝死後,王莽為避免年長的新皇帝登基後約束自己,便以「兄弟不能相襲」為由,將宣帝的玄孫劉嬰扶立上位。由於劉嬰當時只有1歲,還是個襁褓中的嬰兒,所以王莽只是扶立他做皇太子,而沒有讓他稱帝。

史上極悲情的皇后,父親和丈夫都是皇帝,飽嘗兩次亡國之痛後自殺

王莽輔佐孺子嬰,做了「假」皇帝

但就在同時,王莽卻脅迫姑母冊立自己為假皇帝(「假」是攝理之意),代替劉嬰攝理朝政。當然,劉嬰在名義上還是漢朝的君主,所以王莽便奏請冊立自己的女兒王皇后為皇太后(「後立歲余,平帝崩。莽立孝宣帝玄孫嬰為孺子,莽攝帝位,尊皇后為皇太后。」見《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王皇后雖然升了級,但由於年紀輕輕地便守了寡,所以絲毫沒感覺開心。

兩年後(公元8年),羽翼豐滿的王莽迫使姑母交出玉璽,並接受劉嬰的「禪位」,正式滅亡漢朝、創建新朝。王莽稱帝後,冊封妻子王氏為皇后,與此同時則降封劉嬰為定安公,皇太后王氏為定安公太后(下文稱「小王皇后」)。自從漢朝滅亡後,小王皇后便經常稱病不參加朝會,以示對其父王莽的抗議。

史上極悲情的皇后,父親和丈夫都是皇帝,飽嘗兩次亡國之痛後自殺

王莽篡漢建新,自立為帝

王莽為了能讓女兒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便將她的封號改為「黃皇室主」,並打算將她改嫁給立國將軍公孫建的兒子孫襐。在王莽的授權下,孫襐冒充太醫為小王皇后看病,並乘機對她調情。沒想到小王皇后將孫襐大罵出宮,並由此發病不肯起床。王莽見女兒執拗如此,就此打消讓她改嫁的念頭。

莽敬憚傷哀,欲嫁之,乃更號為黃皇室主,令立國將軍、成新公孫建世子襐飾將醫往問疾。後大怒,笞鞭其旁侍御。因發病,不肯起,莽遂不復強也。引文同上。

史上極悲情的皇后,父親和丈夫都是皇帝,飽嘗兩次亡國之痛後自殺

孝平皇后最終自焚而死

西漢覆亡後15年,新朝也在起義軍的聯合打擊下走向滅亡,而王莽也死於亂軍之中。面對著長安城內的亂象,小王皇后因害怕被叛軍抓獲後受辱,最終竟投身於未央宮的火海當中,結局令人唏噓(「及漢兵誅莽,燔燒未央宮,後曰:『何面目以見漢家!』自投火中而死。」見《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

史料來源:《漢書》、《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磚家 的精彩文章:

陳叔寶之弟在唐朝做宰相,曾助李世民登上皇位,因與同僚吵架被免
唐朝到底有多開放?僅從三個方面可見一斑,千百年後依然令人嚮往

TAG:文史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