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荊林波 宋洋:略論智庫成果轉化評價機制

荊林波 宋洋:略論智庫成果轉化評價機制

從投入產出的視角看,智庫是將智力要素轉化為智力產出並用於指導實踐的組織或機構。抽象地看,智庫成果的產生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將智力要素輸入智庫;(2)智庫對智力要素進行一系列複雜的處理過程;(3)得到智庫成果,並通過智庫產生政策影響力。因此,智力輸入(Input)、處理過程(Process)、智力產出(Output)是智庫成果產生的三個核心環節,對這三個環節進行系統分析,便能揭示智庫成果轉化的機制,我們為此提出智庫成果轉化評價的IPO模型。

智庫成果轉化評價的IPO模型

第一,智力投入是實現智庫成果的基礎。從概念上說,智庫就是將智力要素轉化為成果的機構或組織,因此沒有智力要素的投入則不可能有智庫成果的獲得。更具體地,智庫首先需要專職的科研人員,這些研究人員掌握豐富的專業技能和知識,他們通過對現實世界的觀察和分析提出需要重視的研究問題,然後科研人員利用已有的學術知識和科研技能對問題進行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從而為問題的解決創造條件。可見,作為智庫的投入,智力要素實際上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專職科研人員的學術知識和研究技能,二是調查研究所獲得的資料信息,這些信息中包含了需要解決的某些具體問題。如果一個智庫擁有研究能力出眾的科研隊伍,那麼它具備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主觀條件;如果一個智庫擁有充分的實地調研機會,那麼它具備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客觀條件。因此,對於一個智庫,只有同時具備科研人員和調研條件,才有可能得到研究成果,即智力要素的投入是智庫成果獲得的基礎。

第二,管理過程是實現智庫成果的關鍵。智庫本質上是一個具有特定功能的組織,通過將智力要素進行管理,獲得智力產出,實現智力價值。因此,智庫的管理過程是智力要素能否充分實現價值的關鍵所在,是智庫運行效率的重要決定因素。從組織形態看,智庫通過完善管理過程,為科研人員提供更好的服務,從而讓其更好地發揮智力要素的作用。較高的智庫管理水平能夠更大程度提升科研人員的效率,將科研隊伍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否則,管理混亂、定位不明、獎罰不公、人浮於事,科研人員不可能有良好的產出,智庫的成果轉化必然效率低下。也就是說,我們在智庫綜合評價AMI模式中提出的「吸引力—管理力—影響力」中的「管理力」,包括了7個要素(戰略、組織、系統、人員、技術、風格與共享價值觀),就是我們這裡所分析的管理過程。

第三,有效產出是實現智庫成果的意義。在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環境中,智庫的研究成果通常要服務黨和政府,為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因此,智庫成果需呈報給相應的黨政機關,通過對決策產生影響而最終實現智力價值。可以說,成果的呈報是智庫工作的「臨門一腳」,只有將成果展現給決策層,併產生實際影響,推動了實踐,才算真正發揮了智庫的作用。可見,相比於那些未能呈報給黨政決策部門或者雖然呈報但未能對決策發揮作用的成果,只有對決策層產生了積極影響的智庫成果才實現了智力要素的價值,這樣的成果才是智庫的有效產出。一個智庫只有不斷得到有效產出,才能持續發揮智力要素的價值,積累政策影響力,真正起到智庫的決策諮詢作用。

從系統論的視角看,智庫實際上是消耗智力要素、獲得智庫成果的高度有序的組織,是一個耗散結構,只有當智庫成果以有效產出的形式不斷為智庫增加影響力,從而獲取更多智力要素時,智庫的有序結構才能維持。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智庫的成果轉化對於智庫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

智庫成果轉化時常實效不彰

基於智庫成果轉化機制的IPO模型,我們對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庫綜合評價AMI研究報告(2017)》和《2018年中國智庫成果與人才評價報告》中所收集的智庫樣本(2017年樣本量為722,2018年的樣本量為478)進行系統分析,並以座談形式進行深度調研後,發現當前中國智庫在成果轉化的各重要環節中均存在問題。

第一,智庫基層調研門路不通,問題需求不明確。調查研究是智庫掌握現實情況的基本途徑,是獲取智力要素的重要方面,然而,調研既需要科研人員有充分的研究準備,又需要足夠的經費支持和相應政府部門的配合。一些影響力較小的智庫,在科研人員、經費支持、政府配合等環節都無法達到要求,因此很難開展深入基層的調研,有些智庫找不到要解決的問題,失去了獲取智庫成果的基礎,愈發陷入發展困境。

第二,有智庫,無智慧。有相當多的智庫,借著智庫發展的熱潮,僅僅是在形式上成立了智庫,但其中科研人員並未達到應有的學術水平。這樣的智庫,也是沒有充分的智力要素的,如同無本之木,顯然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智庫成果,因此出現了所謂的「有庫少智」甚至「有庫無智」的現象。

第三,智庫定位不明確,導致學術性低下、專業性缺失。有效智力產出的高回報性,容易引發智庫建設的熱潮。有些智庫並沒有明確的研究方向,而是對熱門話題趨之若鶩。這樣導致的結果是,一方面,智庫的科研人員不能施展自己的研究專長,從而無法充分發揮所擁有的智力要素價值;另一方面,科研團隊沒有機會對某一領域長期持續跟蹤,從而不能積累學術基礎、提升研究能力,這樣十分不利於研究團隊的成長,必將帶來智庫成果轉化效率的低下。

第四,智庫成果的報送渠道不暢通。在現實中,智庫成果只有報送給相應的黨政部門,才有可能對決策層產生影響,從而真正實現智庫成果的價值。但是,地方上的很多智庫缺乏成果的報送渠道,或者即使有報送渠道,也需要層層審批,過程比較繁瑣,相當一批有價值的成果無法向上級報送,從而喪失了產生決策影響力的機會。事實上,即使考慮到報送渠道在客觀上的稀缺性,也可以通過第三方評估的方式,甄別出質量較高的智庫成果進行報送。然而,目前這種機制並未普及,這在客觀上使得地方智庫的發展受到了較大的限制。

第五,智庫成果的績效評測有難度。在現實中,出台一項重大政策措施,往往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有可能源於某些智庫成果的影響,還有可能包含了實業界的因素,甚至可能有某些政治因素。同時,重大政策的發布一般都有嚴格的保密機制,這就更難識別出智庫成果所產生的價值。這種信息的不對稱性,為一些智庫通過不嚴謹的言論產生影響力提供了「投機機會」,這些智庫有可能不是通過紮實的研究和高質量成果而獲得影響力,從而使那些真正發現問題、真能解決問題的智庫未得到應有的重視,這種現象將嚴重破壞智庫發展的良好環境,導致「劣幣逐良幣」的結果。這是特別需要警惕的。

加強團隊建設 促進成果轉化

針對中國智庫成果轉化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基於IPO模型的分析框架,結合實際,我們從智力要素、智庫管理、智庫影響力和外部環境等四個方面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第一,在智力要素的獲取方面要注意短期發展與長期發展相結合。一方面,科研團隊水平的提高通常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因此在短期內,智庫應集中力量對個別研究問題加強實地調研,並通過智庫間的交流嘗試獲取相對低成本的調研機會,從而為智庫成果的產生提供相對豐富的實地調研信息。另一方面,從長期看,應加強科研隊伍的建設,集中力量以個別領域為突破點,引進或培養高水平研究人員,力爭在優勢領域產生持續的有效產出,為智庫發展積累政策影響力。

第二,在智庫建設方面要加強科研團隊的學術建設,並不斷改善服務水平。由於面臨在短期內提高績效的壓力,智庫建設通常更加關注如何快速提高影響力,而忽視了研究團隊的基礎性作用。為了符合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要求,需要更加重視科研團隊的建設,一是要加強智庫的專業化、特色化,從而使特定領域的科研人員有機會長期跟蹤研究,積累學術基礎;二是要注意基礎研究與政策研究兼顧,避免厚此薄彼的情況發生;三是要提高智庫對科研人員的服務水平,在人事制度、財務制度等方面進行改革,以更人性化的服務提高科研人員的工作效率。

第三,積極提升智庫成果的決策影響力。智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外宣傳,增強成果的對外傳播能力、人員與機構的對外曝光程度、智庫的信息公開化程度等。另外,國際影響力體現一個智庫的國際交流狀況和國際化程度,這是對一個智庫的更高要求,適度開展與國際高端智庫的交流,講求實效與成果,推進長期的深度合作,持續性推出高質量的合作成果,將有助於提高智庫的影響力,從而提高成果轉化效率。

第四,進一步改善智庫建設的外部環境。一是重視地方智庫的發展,充分發揮其對當地情況更加熟悉的優勢;二是逐漸建立健全智庫參與決策諮詢的制度性安排,為智庫更好發揮智力價值提供條件;三是應加強智庫成果的第三方評價工作,相對公正客觀地將智庫成果報送相應的決策部門。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淼排版編輯:劉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沉睡海底百餘年!甲午海戰 「經遠艦」的前世今生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