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居然是治療白血病的特效藥!
說到砒霜,大家的第一反應應該就是毒藥,然而,這個毒藥居然還是治療兒童白血病的靶向藥物!
自然就是這麼神奇!
(一)
白血病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疾病,兒童的發病率約為每10萬人中4人。全國人口約14億,如果16歲以下的兒童占人口總數的1/4,則兒童約有3.5億人,按此人口計算,我國每年新發兒童白血病1.4萬人。
與成人不同,兒童白血病多數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約佔80%,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只佔1.5%,每年新發兒童病例約200~300例。
然而,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曾經是最兇險的白血病。
這類白血病細胞會釋放大量干擾凝血功能的物質,使患者處於嚴重的凝血紊亂狀態,如治療不及時會因顱內出血等器官出血或血栓形成而快速死亡,早期死亡率極高。
由於這個原因,以往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癒率不足30%。
(二)
20世紀80年代,我國王振義教授首先用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使凝血異常導致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加上化療,使其治癒率達到了80%以上,是我國的一大貢獻。
20世紀70年代,我國首次用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取得良好的效果。
為什麼是砒霜?
事實上,很早之前,我國就已經發現劇毒的砒霜可以用來治病,《本草綱目》中記載砒霜可作為「以毒攻毒」的中藥。
1971年,哈醫大的韓太雲藥師研究發現砒霜對某些癌症有效並應用於臨床。
1979年,同樣是哈醫大的張亭棟教授發表論文證實砒霜治療APL有特效。
後來,我國前衛生部長陳竺院士和夫人陳賽娟院士團隊對砒霜治療白血病進行了深入地研究,進一步揭示了其治療機制。
2016年12月,陳竺院士獲得了美國血液學會的大獎,表彰他和夫人陳賽娟院士等人的團隊,在使用砒霜治療白血病的研究和臨床應用上做出的重大的貢獻!
他們發現,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是由一種叫PML-RARα的融合突變引起的。PML和RARα是兩個獨立的蛋白,它們的編碼基因分別位於不同的染色體上。
偶然的情況下,這兩條染色體會斷裂,然後重新組合,在這個過程中,編碼PML和RARα倆蛋白的基因意外結合到了一起,創造出了一個全新的融合蛋白:PML-RARα。
PML和RARα兩個蛋白本身都不致癌,但融合蛋白結合了它倆的特性,變成非常強的致癌基因,導致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所以,要治療APL,最直接也是最好的辦法就是抑制PML-RARα融合蛋白!
砒霜,正是這樣一個特異的PML-RARα融合蛋白抑製劑!
砒霜能夠特異地結合在融合蛋白的PML部分,然後抑制它的功能,導致癌細胞死亡。全反式維甲酸能夠結合在RARα部分,也是一個針對PML-RARα的天然靶向藥物。
砒霜+全反式維甲酸聯合+低劑量化療,使得APL的治癒率再次提高,達到90%以上。
砒霜成為目前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必須的藥物。
(三)
砒霜可以治病,但會不會治病過程中產生中毒反應呢?
不管是藥物還是毒藥,脫離劑量來談都是沒有意義的,治療用的砒霜中三氧化二砷的治療劑量不超過10mg/日,而中毒劑量大於60mg/日,致死劑量大於120mg/日,因此,治療量的砒霜不會引起中毒反應。
現在的臨床研究主要局限於成人患者,對於兒童患者,兒科血液科醫生多參照成人的方案給予治療。
然而,兒童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藥物的新陳代謝、對藥物的治療反應和副作用有別於成人。成人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方案是否完全適合於兒童患者,長期以來缺乏循證醫學依據。
最近,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羅學群教授領銜、華南地區兒童白血病治療協作組(SCCLG-APL)完成的一項研究表明,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對治療反應有不同的特點。
8月31日,這一成果刊登在了國際學術期刊《美國血液學雜誌》上。
兒童和成人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最開始的誘導治療階段,單純用維甲酸+砒霜誘導治療會導致白細胞升高,成人的發生率約40%,兒童高達80%~100%。高白細胞血症易發生一種稱為「誘導分化綜合征」的併發症,嚴重可致死。
將治療方案進行簡單地改良,即在誘導治療早期加上低劑量、短療程的化療,可大大降低兒童患者併發症的發生率,有效提高治癒率。
砒霜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有靜脈注射和口服兩種方式,羅教授的團隊同時還證實,口服砒霜與靜脈砒霜療效相似,而且感染等併發症發生率則明顯降低。
因此,以後患兒完全可用口服的砒霜代替靜脈製劑,多數時間在家就可以完成治療,很方便。研究為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提供了最新循證醫學依據,進而有望將治癒率提高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