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覆滅時,崇禎皇帝為大明殉國,為何清朝難出這樣有氣節皇帝?

明朝覆滅時,崇禎皇帝為大明殉國,為何清朝難出這樣有氣節皇帝?

崇禎登基的時候大明王朝其實已經走到了末期,崇禎雖然盡了最大的努力來維持朝廷,卻無法改變大明王朝傾覆的結局。大明內部是各種層出不窮的農民起義,外部還有後金勢力的虎視眈眈。

1644年的3月18日,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進了北京城,崇禎皇帝沒能做到天子守國門的英雄,卻踐行了君王死社稷的節氣。但是在明朝之後的清朝卻從來沒有這樣的情況出現,為什麼清朝就沒有這樣有氣節的皇帝呢?

明朝的崇禎皇帝因為無法守衛國土而自盡在了煤山,但是清朝的皇帝面對外來侵略者可從來沒有如此的氣節,不論是跑去熱河避難的咸豐,還是被慈禧帶著西逃的光緒,他們好像都認為自己活著更重要,而到了溥儀,甚至不惜跑去滿洲當了日本人的傀儡,為什麼差別會這麼大呢?

第一,明朝和清朝的文化有很大的差異,明朝時典型的以儒家作為治國思想,而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忠孝仁義禮智信」,明朝上到君臣下到百姓,只要是識字的都接收了儒家傳統教育的熏陶,因此他們對於氣節都非常的看重。

北京被李自成攻佔的時候,自盡的也不止是一個崇禎皇帝,還有數百的大臣和老百姓,也包括了皇宮內的太監和宮娥,這是一種文化上的氛圍。可是清朝就不同了,滿族人是統治者,可是又是絕對的少數派。「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在滿清統治時期是一直存在的,所以漢人的地位始終不高。儒家學說也只是他們統治漢族人的工具,他們不需要漢族大臣有什麼氣節,他們需要的就是老實的奴才。

第二,明朝和清朝所遇到的時局不相同。現在很多人說明朝毀於黨爭,其實明末隨處可見的自然災害才是比較根本的原因。因為沒有糧食,活不下去才導致天下大亂,所以李自成一呼百應覆滅了明朝。而清朝的農民卻沒有那麼慘,起碼他們那個時候還有高產的玉米和土豆。

第三,明朝和清朝遇到的敵人不同。除了內部的農民起義軍,這兩個朝代末期都遇到了外族的入侵,明朝時遇到的是北方的少數民族滿族,而清朝遇到的則是外國人,包括日本人和歐美人。對於明朝皇帝來說,京城被佔領就意味著國家的覆滅,不論是李自成還是後金的皇太極,他們想的都是攻佔京城後自己當皇帝。

而清末的農民起義軍始終沒能打到京城,當時的外來侵略者也是將短暫佔領北京當做談判的籌碼,他們並不想顛覆清政府的統治,只是想清朝皇帝割地賠款,所以才保證了清朝的延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馮趣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李世民有14個兒子,競爭者從多,為何要傳位給軟弱的李治?
史上獲得過「常勝將軍」稱號的4位猛將,最後一人竟死於女人手裡

TAG:老馮趣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