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研究者推理:大小本無別,宇宙並無宏微之分

研究者推理:大小本無別,宇宙並無宏微之分

科學家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一切未知事物,究其理,明其因,歸納總結,推理演算,尋其內在「規律」,藉以服務人類。天文學家探索的目的,是研究宇宙奧秒之理,觀測天體動態演變,尋其動變之規律,預測天象之異常,為人類「地球家園」保駕護航,也為人類「太空夢想」奮力揚帆。

其實,不止科學家、天文學家等喜歡探索研究,地球人類基本上都喜歡探索研究宇宙。

幾乎每個人都喜歡仰望星空,喜歡觀望天象,有著對無邊浩瀚宇宙之嚮往憧憬——太空夢想——恣意遨遊整個宇宙。

我們知道,宇宙主要有顯物質(行星,恆星,星雲,星系,星系團,超星系團等),暗物質和暗能量等組成。那麼,宇宙之外會是什麼樣子呢?

有一句古哲言:「外無界,內無極」。不同領域研究者,對此哲言有不同的理解解釋。如果讓水木理解,水木覺得,以此語來形容宇宙很是恰當——宇宙之狀,沒有大小可言——宇宙向外探索非常大,大的永遠尋不到邊界;宇宙向內探索又非常小,小的永遠看不到極限(哪怕人類科學家向「夸克」扣門而暫時無法打開,但並不代表最小的宇宙粒子就是夸克)。

根據量子理論,宇宙應是多重的,那麼多重的宇宙會是什麼樣子呢?

研究者關於多重宇宙的觀點,曾經大致分為四種(可查閱「水木長龍」或「水木長龍探索科學宇宙」的早期文章,2017年12月25日發布的《站在宇宙邊緣將會看到什麼,科學家揭開…》):串並聯宇宙論,量子意識宇宙論,環層相套宇宙論,螺旋內外兩旋宇宙論。為便於讀者朋友理解,此處補充完善一下原先文章論點。

串並聯宇宙:源於黑白洞理論。多重宇宙如串珠般首尾相連,若黑洞為出口,白洞為入口,進入黑洞的同時又從白洞一邊出來,進入下一個宇宙內。

量子意識宇宙:源於量子力學理論。宇宙由觀察者意識作用而成,隨觀察者意識而改變。觀察者意識狀態的不同,會形成各種不同的宇宙形態。所有宇宙形態都處於「隱模式」狀態,即處於待激活的疊加態,直至觀察者意識「激活」隱模式宇宙狀態,導致「隱模式」宇宙的波函數坍縮。

環層相套宇宙:即前面所說的「外無界,內無極」。宇宙層層相套,一層一層,如同洋蔥一般。每一「蔥皮」表面至下一「蔥皮」之間的空間(不包括下一層但包括上一層的「蔥皮」)構成一個宇宙。這樣的多重宇宙有無數層,向外沒有最外層,向內也沒有最內層。

螺旋內外兩旋宇宙:每一種宇宙都呈螺旋型進化演變。即所有的多重宇宙,都沿螺旋形的進化軌道從低級向高級狀態進行演變。沿螺旋向內演變,宇宙進入微觀界態;沿螺旋向外演變,宇宙進入宏觀界態。而微觀界態與宏觀界態,單從宇宙而論,並無本質區別。即表象大小之不同,並不代表其內在本質也一樣。

比如,微觀世界裡的一顆原子,在人類科學有限的水平內,怎能否定其內部不存在同樣豐富多彩的宇宙世界,甚至比我們所在的宏觀宇宙更豐富多彩,蘊藏有更大更多的能量?可以思考一下原子彈的威力,科學以裂變聚變解釋,果真如此嗎?有無可能,未經許可強行挪用了微觀宇宙——原子宇宙——里的真空能量?果如此,每一次的強行挪用,對微觀宇宙里的生命都是一次無可估量的大銷毀,豈不哀哉!

有科學家兼哲學家與宇宙探索者曾說過這樣的話,大致意思是:宇宙之形態,並無大小之區分,人類視界造成的假象而已。也就是說,原子的世界,並不一定真的就比我們所定義的宏觀宇宙小,甚至裡面的空間更大(可查閱「水木長龍」2017年08月08日發布的文章《原來真是一花可以裝下我們一宇宙,一沙可以提供給我們居住的空間》),生命種類更多。人類探測不到,說明科技水平尚有限,並不能以「看不到」而認定其不存在,不是嗎?

如果愛因斯坦在後半生能夠明白「大小本無別,宇宙本無宏微之分」的道理,或許也不會帶著「尋找大統一理論」的遺憾離開我們這個世界。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對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長龍」原創,轉載標明出處,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木長龍探索宇宙 的精彩文章:

是什麼力量導致地球板塊四分五裂?考古學家推測:遠古超核武器
量子理論剖析催眠技術的騙局—前生記憶可能並不是真實的

TAG:水木長龍探索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