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寺汝窯素胎器淺議
圖1(1)
圖1(2)
圖1(3)
圖1(4)
圖1(5)
一種北宋產的汝窯不可爭辯地攀登上中國陶瓷高聳的塔尖上,一覽眾山小。
一座窯址的發現使偏僻的清涼寺村聲名鵲起,各大博物館都來為其館藏的傳世汝瓷認領「出生證」。
一部河南近年來少見的《寶豐清涼寺汝窯》考古報告為人們提供了學習、認識、提高、鑒賞研究汝瓷可以信賴的系統性巨著。
一隻汝窯小盤在2012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以2億元港幣成交,創造出至今宋瓷的世界紀錄。
汝窯瓷器漸漸火了起來,人們對汝瓷的追捧與興趣與日俱增,學習汝瓷成為時尚,收藏汝瓷成為熱門。一個對汝瓷梳理脈絡、還原實質、豐富內涵的熱潮逐漸展開。
在漫長的汝瓷收藏和鑒賞過程中,收穫了一定量的殘器和標本,這其中有一部分素燒器(片),存量不太多,在帶釉的標本堆中還是顯得很特別,也並不被人所重視,但閑暇時仔細對這些素燒器(片)以及相關資料上的素燒器(圖1),綜合對比、分析研究發現一些值得回味的感覺,現將個人一些淺薄的認識提出,與大家共同交流,僅供參考。
圖2(1)
圖2(2)
圖2(1)
圖3
圖4
一、北宋汝瓷素燒器
在汝瓷燒制工藝中,素燒有單獨的作坊,專門燒制的窯爐,甚或有專門廢棄物的堆放地,一般來說許多汝瓷標本堆中比較少見素燒器(片),但有時發現一編織袋全是素燒器(片)。由於燒造溫度的不同,其素燒器(片)的胎色亦有不同,溫度較低的呈色大都為磚紅色,胎質疏鬆,吸水率較高,長期埋藏在地下,易被污染,在其表面形成黑斑和泛鹼的白色跡痕;而溫度較高的素燒器(片)的胎色胎質相對緻密,胎色呈淺黃色,溫度較高胎色則越淺,吸水率則比溫度低的磚紅色素燒器要低,長期埋在地下,污染物吃得淺,顯得表面光滑乾淨(圖2)。
對素燒器研究的意義首先是對汝瓷的燒造工藝的學習,汝瓷從原料的開採、粉碾、沉澱、製備成型、修坯、裝飾刻劃、晾乾才能進入素燒窯爐低溫燒制,這樣才有利多次掛釉,能提高其成品率,它是汝瓷燒制工藝的重要一環。
其次對汝瓷素胎的鑒賞與汝釉器比一一對應,進一步鑒別是否北宋汝瓷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一般來說,凡是有上釉的汝瓷,必然能在窯址上找到相對應的素胎器(片),同樣,真正的北宋汝瓷素燒器(片)就應當能找到所對應的汝釉器(片)。例如原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三犧尊、出戟等兩件器物多年來被當做汝瓷所珍藏,但在窯址上卻找不到帶釉的器(片),也找不到素燒的器(片),從而更加確切地表明它們不是清涼寺所生產的北宋汝窯器物。台北故宮博物院理所當然地將此兩器從館藏汝窯瓷器中剔除。
最後汝瓷素燒器是研究汝瓷裝飾的最原始最清晰的「原裝版本」。由於汝瓷的二次上釉開創了北宋末期瓷器的厚釉工藝,為追求汝瓷溫潤的玉質感,其主流釉色中月白釉、天青天藍釉系乳濁釉,把汝瓷的裝飾覆蓋過後,裝飾紋飾顯得不清晰,甚至完全看不清。就是連沒有裝飾工藝素麵汝瓷,在口沿、底足、拐角、轉折處,因其施釉而不同程度會改變其本來的形狀,甚至尺寸。所以汝瓷器型、裝飾工藝表達的最清晰的原版是其素燒器。對於北宋汝瓷裝飾工藝和器型的研究藉助對其素燒器的觀察是條有效的途徑。
圖5(1)
圖5(2)
二、幾件非北宋汝瓷的素燒器
《寶豐清涼寺汝瓷》是河南考古人員十幾年辛勤工作的結晶,它詳盡、科學、縝密、系統地表述出汝窯的全貌,是學習、研究汝瓷的一本難得的教科書和參考資料。在學習過程中,發現有三件標為北宋成熟期汝瓷的素燒器。苦於找不到對應的帶釉汝瓷器(片),結合其它文獻資料綜合比較,個人認為這三件應當是金代青、鈞釉器物,與北宋汝瓷還是有較大的差別。
1.「清涼寺汝窯址出土成熟期瓷洗,Bc型,」素燒,被稱為是汝窯瓷器中最少見的標本之一,目前尚未發現有燒成的器物。圓形,弧腹,口沿一側有一個月牙形板沿,板沿下有一圓形鋬與器腹相連,復原口徑18.8厘米,底徑7.4厘米,復原高度5.6厘米(圖3)。汝瓷的器形大都遵循古制,特別是仿戰漢青銅、玉器禮供器和宋代金銀器、漆器流行的器型,而此器卻帶有明顯的西域金銀的遺風,其作用應為宗教用品,北宋很少見到此種器型,但在金元時期,中原地區卻常見到青釉、鈞釉同器型器物,尤以鈞釉為多。現藏於河南博物院的就有一支1992年在淅川縣丹江口水庫出土的「鈞釉鋬耳洗」(圖4),其器型、尺寸均與此相符。在禹州神垕劉家的窯址和河南考古研究院2005年春對汝州市大峪鄉東溝窯挽救性發掘都發掘出與之器型相似的瓷器,都定為金代鈞釉器。
2.「清涼寺汝窯址出土成熟期瓷盤,Cb型」(圖5)素燒。蓮瓣口,瓜棱腹,器型較大,深腹,窄 口,沿內折,內外平底成花卉狀,口徑18.2厘米,底徑11.4厘米,高5.8厘米。此器在窯址同樣沒有發現相對應的帶釉的汝釉器片,反倒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於2001年發掘禹州神垕劉家門窯址出土有一與此相同器型的「鈞釉蓮瓣洗」(圖6),此窯址被河南考古研究院更正為金代窯址。河南博物院收藏一件1980年嵩縣城關鎮出土的定為金代「鈞釉蓮花瓣洗」(圖7),形與尺寸也與此素燒相同。這件清涼寺窯址出土的素燒瓷盤應是金代鈞釉的素燒器,而不是汝窯素燒器。
3.「清涼寺汝窯址出土成熟期瓷盤,E型」也是素燒器,未發現有上汝釉的器(片),被「推測可能是汝窯停燒前的產品」,十六瓣瓜棱腹,平底,口徑21.8厘米,底徑13.5厘米,高6.2厘米(圖8)。此器型不符合北宋汝瓷舊制,倒是在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有一件與此同型的「鈞瓷月白釉帶紅斑」的器型(圖9),大維德基金會亦藏有一件與此器型相仿帶紅斑的鈞釉。
綜上所述,原本被標為北宋汝窯址成熟期的三件素燒器,因未能在窯址找到帶汝釉的器(片),反倒在金代找到鈞釉的相同器型,說明這三件器物不是北宋汝瓷的素燒器,應為在清涼寺窯址上金代所燒的青瓷或鈞瓷的素燒器。
這三件器物進一步證明了古陶瓷前輩陳萬里先生「鈞瓷繼汝窯而起」的論斷是正確的。同時對汝瓷與鈞瓷的斷代傳承關係將會起到十分重要的參考作用。
圖6
圖7
三、金代仿汝素燒器
在清涼寺汝窯遺址的器物標本中有一種素燒器十分引人注目,仿青銅紋飾出戟瓶(圖10)和長方形盤(圖11),這二種素燒器片未能發現有上釉的器(片),在《寶豐清涼寺汝瓷》一書中明確標明這些標本在金代地層出土,地層關係明確、定位準確,在該院2012年在清涼寺原址配合遺址博物館建設的考古挖掘中,發現一個灰坑,大量出土幾乎清一色的素燒器片,對初步認定其燒造和堆積時代不早於金代,認定並非實用器,或許是祭祀用器,其中最為精美的當屬仿青銅器出戟瓶。
北宋汝瓷器物中有不少器物的器型源於戰漢時期祭祀用青銅器、玉器禮器器型,而晚於北宋的南宋官窯亦有不少器型仿商周青銅禮器的器型和紋飾(圖12),這些都與北宋宣和圖譜的上、下二冊有關,南宋的南方和金代的北方在該時期的陶瓷紋飾都出現仿商周青銅紋飾,反映出南北二朝二地都仿商周古紋飾,這一時間上倒置,倒是值得探討。
值得注意的是在清涼寺汝窯遺址上,現在暫時還未發現這批素燒器(片)有上釉的器(片),但在清涼寺周邊的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卻發現有一些上釉的器(片)(圖13),與窯址上金代地層所出素胎器(片)完全吻合,如出一轍。
清涼寺遺址上只發現素燒器物,而未發現有上釉的器(片)這一現象,個人認為只是暫時的,遺址還有很多地方未被發掘,已發掘區域有限,相信今後隨著更多區域被發掘,會有更豐富的內容被發現,人們熱切地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
在清涼寺遺址上除了發現大量精美的北宋汝瓷器片,近期又在遺址發現北宋以後仿汝的器物,進一步豐富了汝瓷的外延和傳承,這對進一步研究汝窯瓷器的影響注入了新的內容。
汝瓷之所以偉大在於千百年以來從未被超越,它所表達的美學 ,反映出北宋文人審美的高度,但應清醒地認識到,人們對汝瓷的研究僅剛開始,尚處於初級階段,尚有許多問題需要人們認真、嚴謹、系統地、持續地深入地進行研究和探索,需要科學考古發掘的再發現和再考證,所以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汝瓷創燒於過去,發掘發現於現在,完善清晰於未來。
汝瓷是河南的,亦是全國的,還是世界的。
圖8(1)
圖8(2)
圖10(1)
圖10(2)
圖10(3)
圖10(4)
圖11(1)
圖11(2)
圖12
圖13(1)
圖13(2)
※瓷器鑒賞小知識:「淡筆道吃胎」
※宋代汴京官窯瓷器的謬誤以及真品賞析
TAG:古玩收藏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