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電影《淮海戰役》中的道具失誤,你看出來了嗎?這個橋段太兒戲?

電影《淮海戰役》中的道具失誤,你看出來了嗎?這個橋段太兒戲?

文|周渝

電影《淮海戰役》中有個橋段廣為人知:邱清泉將一枚青天白日勳章授給通信兵丁小二,並問他是如何參軍的。丁小二說:「前年,我16歲,我在車站上賣雞蛋,車上有個排長叫我把籃子舉高點,舉高點,我踮著腳舉了上去,他順手把我拎了上去,在我腦袋上扣了頂軍帽,我就當上了國軍。」引起周圍的國民黨兵一陣鬨笑,讓邱清泉十分尷尬。不久後,丁小二得知解放區搞土改,他家分到了土地,便帶了4名國民黨軍士兵和4條槍投奔解放軍,在解放戰士授槍儀式上,粟裕還親自將他自己的軍帽戴在丁小二的頭上。這裡先挑一下刺,邱清泉為丁小二佩戴青天白日勳章時,鏡頭給了勳章特寫,從質感上一眼就能看出那勳章的質感不僅與真實的青白勳章相差甚遠,甚至連高仿復刻品都不如,屬於在潘家園花幾塊錢就能買到的品相。

回歸主題,對民國史稍微了解的都知道,青天白日勳章在國民黨軍隊中代表最高榮譽,有人提出疑問:《淮海戰役》這個橋段是不是編得太兒戲了一些?

《淮海戰役》中,正指揮部署作戰的國民黨第 7 兵團司令官黃百韜(許還山飾)

其實這還真不是導演杜撰或瞎編,這則故事的原型出自國民黨將領李漢萍《邱清泉第二兵團覆滅記》一文中的記述:「因電話聯絡中斷,情況一度混亂,後來該團有一通信兵自告奮勇冒險接通有線電話,使該團了解到崔庄情況,派部隊增援,將圍攻崔庄的解放軍擊退……尤其滑稽的是(12月)十二日國民黨軍進入蕭永地區陳官莊包圍圈後,第二兵團突然接到國防部通令,正式授予該通信兵某某『青天白日勳章』。在兵團部授勛時,龔時英遍找該兵不著。經查,這個通信兵在進入包圍圈後,因糧草缺乏而發牢騷,被第九十五團團長袁子浚加以『共產黨』的罪名秘密活埋了。不得已,龔時英就臨時找了一個士兵冒名頂替接受了這枚青天白日勳章。」

那麼問題來了。但凡國民黨頒發授予青白勳章,都是有特定的編號,且要走一套流程。整個國共內戰期間,南京政府國防部一共只授予了14枚青白勳章,其中四平之戰6枚,榆林之戰1枚,豫東會戰6枚,渡江之戰1枚。整個淮海戰役中,南京政府沒有頒發過該勳章。又如何發下來還找人頂替?

關於青白勳章的第二個謎團來自邱清泉本人。影片中,通過黃百韜之口,說邱清泉鼓吹「徐東大捷」,把青天白日勳章騙到了手。所謂誤傳「徐東大捷」是確有其事,而且不少國民黨將領回憶中都有所提及。鄧林軍甚至提到:「南京《中央日報》十一月二十X日,大肆進行渲染,獎給了第九十五團在徐州作戰有功的排長XXXX、通信兵XXX『青天白日勳章』各一座。隨後新聞局局長鄧文儀到前方『慰勞』時又親自帶來了一座『青天白日』勳章獎給邱清泉本人。」這個版本中,除了通信兵和邱清泉外,還多了個排長。但奇怪的是在青白勳章獲得者的檔案中,連邱清泉都沒有,至於排長與通信兵更是不見記載。

可以得知的是,當時南京政府國防部的確決定授予邱清泉一枚青天白日勳章,但授予青白需要走一套流程,且有隻頒發給活人,不給死人追授的慣例。只能說「邱瘋子」運氣不佳,還沒等勳章發下來,就於1949年1月10日陣亡,授勛只得作罷。參照邱清泉的情況,再反推丁小二的原型,要說那名通信兵因被「活埋」而導致授勛作廢是可能的,但要說找另一名士兵來頂替授勛則斷無可能。換而言之,這幾枚青天白日勳章即使真的存在,也沒有可能送達淮海戰場。

黃維兵團大進軍為 《淮海戰役》 中經典一幕


道具上的失誤

《淮海戰役》由於敘述過於宏大,且要求面面俱到,也不免給電影帶來一些不足。例如表現雙方指揮部的鏡頭過多,解放軍一方縱隊以下的幹部要麼沒出現,要麼只有鏡頭沒有台詞。這也是導致後來不少觀眾吐槽電影「打得不夠凶」的主要原因。不過在普通觀眾眼中,除了認為《淮海戰役》文戲太多,「打得不夠凶」外,大體還是滿意的。對該片吐槽較多的主要是對武器、勳章等較為關注的軍迷。在國產戰爭片中,拍攝於20世紀50年代的《南征北戰》一直備受軍迷們的青睞,主要是當時戰爭剛結束,大量拍攝道具全是真傢伙,影片中除了空前絕後地出現了美製M8灰狗式裝甲偵察車等戰車外,演員穿著的軍服,使用的槍械都是原品,大寫的靠譜。

《淮海戰役》拍攝時距戰爭結束已有40年之久,使用原品已不現實,只能在影視道具上下功夫,但偏偏這一部分出現了失誤。首先是槍械問題,影片中出現了大量背著56式衝鋒槍的國共士兵,在碾庄戰鬥的戲份中,由金鑫扮演的營長有鏡頭特寫,可以明顯看出他手中端著一支經過道具師改裝過的56-1式衝鋒槍。56式衝鋒槍,顧名思義,是中國1956年生產定型的一款突擊步槍,其前身就是射擊遊戲《反恐精英》中大名鼎鼎的AK-47突擊步槍。1956年的槍械出現在1948年的戰場,這無疑是「穿越」硬傷。

其次是軍服出錯,國民黨將領中,黃維等人都穿上了「美式小翻領」。實際上國民黨陸軍在大陸期間的制式軍服並無那種所謂的小翻領,而是中山服式的立領制服。當然,國民黨部隊中的確出現過身穿小翻領夾克的軍官,但所穿的都是美軍的「艾森豪威爾夾克」,這種夾克在抗戰期間就有人穿著,與翻領制服有明顯區別。而那種翻領式的制服是國民黨軍退台後才開始出現的。大概也是從《大決戰》開始,國內影片中的國民黨軍官穿著翻領制服的現象屢屢出現,此風一發不可收拾。

第三個問題則是部分歷史事件時間錯亂。由於表述的事件過多,剪輯安排上出現了漏洞。如陳布雷之死,影片將這部分安排在黃百韜兵團覆滅後,蔣介石一籌莫展,而陳布雷苦勸無果,選擇服用安眠藥自殺。實際上陳布雷死於1948年11月13日,當時黃百韜兵團仍在碾庄與解放軍交戰,蔣介石當天還去電要其「激勵官兵,鼓起最後五分鐘之精神,堅守待援」。按理說,陳布雷之死一幕與淮海戰役並無直接聯繫,應是後期剪輯上的失誤造成的硬傷。

電影《淮海戰役》中,由趙恆多飾演的蔣介石在軍事會議上對國民黨將領做指示

總體而言,影片雖有些許瑕疵,但仍不失為戰爭電影中的精品。電影中有不少堪稱經典的鏡頭,例如黃維兵團進軍,近3分鐘的航拍長鏡頭,大軍以排山倒海之勢挺進,配上激昂的進行曲,將國民黨軍的來勢洶洶表現得淋漓盡致。再如解放軍進攻碾庄時,幾次拉鋸,多次出現肉搏戰鏡頭,屍橫遍野,戰鬥之艱苦不言而喻。這些經典鏡頭在此後的國產戰爭片中都很難再復刻。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荷馬史詩》中的強大希臘國家到底存不存在?
容易受驚且視力很弱的馬是憑藉什麼進行比賽的?運動曾一度遭廢止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