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材料領域如何擔當大任?

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材料領域如何擔當大任?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多維一體·協同推進·跨越發展

——軍民深度融合之新材料透視

深處種菱淺種稻

習主席強調指出,要「加快形成多維一體、協同推進、跨越發展的新興領域軍民融合發展格局」。當前,以形成新興領域軍民融合發展格局為抓手,加強戰略謀劃、前瞻設計,已經成為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路子的客觀要求。

新材料領域如何擔當大任?怎樣不負眾望?不同種類新興材料之間現狀千差萬別,不可能強求一律,但只要踏踏實實走好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之路,就能各有收穫,所謂「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是也。鑒於此,今起軍民融合版推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之特別透視」系列專稿,從海洋、太空、網路空間、生物、新能源等新興領域著眼,結合中外相關產業實際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觀察。

卡脖子與揚眉吐氣

材料研發看成敗

解放軍報通訊員  張  兵

說來您可能不信:放在毒日頭下面一曬,黃金就熔化了!

一向被公認為「不懼烈火」的黃金,為何如此不經一「曬」?當然,這是有前提的:必須把黃金加工到微米級甚至亞微米級的水平。

而這絕非易事,必須靠新材料技術才能實現。

新材料的神奇,由此可見一斑。

無論軍用還是民用領域,複合材料、超導材料、能源材料、智能材料、磁性材料、納米材料等新材料的功能之強大,足以令人瞠目結舌。

僅以複合材料為例,在軍用領域,玻璃纖維複合材料的應用幾乎涉及裝甲車輛的各個部位,與具有同等功能的金屬材料相比,車輛重量大大減輕;而在民用領域,單是2010年航空業使用的2000多萬公斤複合材料中玻璃纖維複合材料就佔35%。

可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材料大有可為。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在新材料領域常常遭遇國外先進技術的「卡脖子」。比如,「液晶屏骨頭」微球,中國製造技術先進,但國產原材料不純影響微球性能,我們被甩在了日本後頭;全斷面隧道掘進機主軸承,中國已經掌握直徑3米的主軸承核心技術,但走出實驗室仍然受材料、工藝因素制約,結果德國、瑞典走在了世界最前沿……

有「卡脖子」的被動與尷尬,就有揚眉吐氣的幸福與喜悅。一些新材料領域,我們因為原始創新持續發力,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譬如,從公開報道看,深圳光啟具有隱身功能的超材料;還有石墨烯,截至2016年在全球主要優先權專利申請統計中,中國石墨烯專利佔比達58%,凡此種種,無不令世界刮目相看。

長久計,怎樣才能改變我國在新材料領域缺乏科學武裝、缺乏工匠精神、缺乏持之以恆情懷的現狀?實踐告訴我們,除了走軍民融合之路,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防割手套與免洗內衣

保障需求看實戰

解放軍報通訊員  王龍偉

11月11日,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中國空軍69歲祝福聲中圓滿閉幕。

負責執勤安保工作的武警珠海支隊中隊長鄭劍飛臉上露出一抹笑意。用他的話說,能確保航展順利舉辦歸功於地方做了大量預演和準備工作,也與我們身上這些「特殊材料」製成的裝備所起的作用分不開。

比如他手上這副不起眼的手套,使用壽命相當於500副普通線手套,稱得上是「以一當百」。其實,鄭劍飛身上許多裝備就是用新材料芳綸纖維製成的,防彈衣、防割防刺裝具都有著非同一般的防護效果。

由於技術封鎖等原因,我國芳綸生產和應用起步較晚。2004年,煙台氨綸(現改名泰和新材)實現了間位芳綸的產業化生產,並逐步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間位芳綸供應商,極大地推動了芳綸在國內市場的應用和發展。2011年,泰和新材實現對位芳綸的商業化運營,走在了全國前列。

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的3年間,民企贏得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芳綸纖維發展步伐更是持續加快。

踏訪天南地北座座軍營,有一種強烈感受,新材料加快武器裝備更新迭代,又何止一種芳綸纖維?在某特種部隊採訪,官兵們現在有了特種材料製成的免洗內衣,複雜條件下執行任務,再也不用擔心一身臭汗、渾身難受了。

令人感動的是,不少官兵表示,與改變身體上的不舒服相比,他們更希望手中武器裝備使用上的「隨心所欲」,比如,使用對紅外線敏感的材料做成的「光電眼」,能夠從離地數萬公里的太空,發現地球表面的導彈發射;使用對聲波敏感的材料做成的「電耳朵」,能夠發現在大洋深處航行的潛艇……

新型材料是軍事高技術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突破口,怎樣更快開發更高效開發應用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答案只有一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虛掩的門與通天的路

喜憂之間看民企

解放軍報通訊員  李東哲

先解決吃飽,再解決吃好。

作為高新技術的基礎和先導,新材料素有「產業糧食」的美稱。一項宏觀數據顯示,我國關鍵基礎材料32%為空白,52%仍依賴進口。

直面這一數據,由我國新材料產業起步晚、底子薄引發的「先天不足,營養不良」的問題,令人憂思。

新材料如同一扇虛掩的門,阻攔我國航空航天的「通天之路」。以在航空航天領域擁有廣泛應用的複合材料和高溫合金為例,長期遭受發達國家壟斷式封鎖,我國航天科技被迫靠吃高價「進口糧」謀求發展。

令人欣喜的是,這條「通天之路」也是「民參軍」的發展之路,更是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創新之路。

以複合材料為主業的浙江歐仁新材料有限公司2004年創立伊始,面對各種功能性薄膜、膠粘帶的生產配方被國外壟斷的現實困境,聚英才、下苦功,發誓要與世界級頂尖企業同台「掰一掰手腕」。

破釜沉舟天不負。由他們自主研發的功能性薄膜複合材料目前已在調試,替換大飛機上的進口材料指日可待。

同樣令人振奮的還有湖南金為集團。用7年時間趕超歐洲50多年技術積累的金為集團,打造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精密特鋼型材料製造系統,成為全球第四家也是亞洲首家掌握此項技術的企業,滿足了國防軍工超高性能和低成本化的緊迫需求。

民企人圓了軍工夢!喜極而泣的金為員工說:感謝軍民融合為我們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大機遇。

從歐仁到金為,民營企業摸索創新、打破壁壘的實踐表明,聚焦「裝備發展、材料先行」的基礎研究,就能破殼而出甚至一飛衝天。

解讀這兩個案例和範本,我們在深切體會民企喜與憂的同時,依稀看到民企在軍民融合中的優勢與困境。

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活生生地擺在了更多民企人士的面前:擁有原始創新,就能推開那道虛掩的門;創新轉化為生產力和戰鬥力,軍民融合就能駛入一條通天大道。

新材料領域,更多民企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幸運的不只是石墨烯

助力民企看軍工

解放軍報通訊員  陳坤豐

沒有電池的遙控器可正常使用。未插電源的電扇風力強勁。這些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奧妙全在新材料!

2018年3月31日,中國首條全自動量產石墨烯有機太陽能光電子器件生產線在山東菏澤啟動。這一項目利用一切可見光進行發電,徹底破解了太陽能發電應用局限、對角度敏感、不易造型的三大難題。

「石墨烯是當前世界上強度最高、導電最好、導熱最強的材料,韌性極強,質量很輕,如果傳統材料科學加入石墨烯,性能還能大大提升呢!」提起有「新材料之王」美譽的石墨烯,北京航材院石墨烯及應用研發團隊材料學博士王旭東興奮地介紹,中國雖非首個研發出石墨烯的國家,但已在石墨烯多個應用領域結出碩果,迄今已形成40餘種新材料,達到了國際領先水準。

軍民融合國家戰略功不可沒!

尤其令人感動的是,從軍工到民用多項成果領跑國際,離不開中航工業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的「創新者」們長達10年的長跑。

軍工動能有效釋放,直接惠及普通百姓。如今,石墨烯在軍用領域廣泛應用的同時,已經應用在民用領域的空氣凈化口罩、動力電池上。

無獨有偶,被「寵幸」的還有高溫合金、複合材料等軍工材料。

2017年,63台北奔重卡再次身披「UN」戰袍出征海外。作為老牌軍工企業,北奔重汽積極貫徹軍民融合國家戰略,主動適應瞬息萬變的國際市場,加快了「軍轉民」步伐。

變則通,通則達,達者成。

今年7月22日,四川航天五源複合材料有限公司在成都發布了兩款復材新產品,分別瞄準民用「光伏產品配套」及「地礦工程」。這意味著早期100%用于軍工的玄武岩纖維,正在龍頭企業帶動下,加速走向「軍轉民」。

據了解,用玄武岩纖維做成的自行車、球拍、滑板,與民用碳纖維產品性能幾乎相當,價格卻下降60%以上。一位民企人士欣喜地表示,這些高精尖的軍工材料轉為民用,將極大地提升民企的技術能力和科技水平,感謝國有軍工集團為民企發展壯大提供強勁動力。

小漁竿「參軍」背後的大思考

民企代表 陳 亮

碳纖維被稱為「新材料之王」,正在替代鋼鋁等金屬材料,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艦艇、兵器及民用領域。

2005年,全球漁竿製造龍頭企業「光威拓展」研製的某型號碳纖維通過「863」專家組驗收。我國首次擁有自己的產業化碳纖維,一舉打破國外對華封鎖——人們想像不到,這一切竟然由第一家進入碳纖維產業的民企創造!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2007年,「光威拓展」啟動中國第一個碳纖維航空國產化應用驗證項目,「小漁竿」正式參軍。與其說這是企業自身的幸運,不如說是軍民融合的必然。

「小漁竿」的大機遇首先來自國家戰略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國家決定設立「863」碳纖維專項,撬開了新材料領域「民參軍」的大門。

「光威拓展」的探索實踐告訴我們,「創新實踐+家國情懷」才是干出一番大事業的先決條件。企業自力更生,自籌資金,自組技術團隊,在無技術、無裝備的困境下,摸著石頭過河,走出了一條敢為人先的創新之路,一舉打破世界碳纖維格局。

如今,我國基本解決了高性能碳纖維應用的瓶頸問題,有效滿足了航空航天等武器裝備對國產高性能碳纖維的迫切需求,同時具備了研發下一代高性能碳纖維的技術基礎。

當前,碳纖維領域的最大問題是「有效供給不足,無效產能過剩」。其背後隱藏的更深層次的問題則是:產業失序,暗藏隱患;報國同路,待遇不同;裝備受制,短板明顯;電價偏高,削弱優勢;進口依賴,產用脫節。

在實現強軍夢的過程中,新興領域基礎材料的關鍵技術怎樣才能更好地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

我們已經解決了碳纖維「從無到有」的問題,要做到「從有到優」,仍需通過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這一路徑選擇。

產業整合勢在必行,重點扶持亟待有序推進。產業發展的安全性和可持續性,必須避免企業間同質化、低質化競爭,國家相關部門不應該再對項目進行「撒芝麻鹽」式的支持,而應該在科研、人才、資金、稅收、金融等政策資源方面對重點企業進行集中、立體的「打包」式傾斜扶持。

英雄不問出處。能在碳纖維行業百折不撓、長期堅守並被國家選為龍頭的企業,無論是國有還是民營,都應當一視同仁。當然,有幸成為龍頭的民企也必須意識到自身肩負的歷史責任,儘快制定和保持與國家高度一致的長期戰略發展規劃,務必要有為國家整體戰略布局犧牲短期利益的決心和準備。

軍民融合深度推進,呼喚深度舉措的陸續出台。在滿足現有需求的前提下,怎樣儘早策划下一代碳纖維的研製?如何改變「型號有需求,纖維才研製」的思路,實現國產碳纖維跨越發展?聚焦諸如此類具有全局性的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參與支撐未來發展的重點領域建設,都需要在逐步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實踐中審慎抉擇,切實搞好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布局謀篇,讓央企、國企、軍工集團和民企各得其位,共同發力。

新材料領域的創新實踐啟示我們,「軍民雙向融合」是一項大課題,也是一個大考場。

無人機航空飛行營地落戶深圳

廖 鍵

「世界無人機之都」深圳又傳喜訊:11月4日上午10時,深圳首家無人機航空飛行營地揭牌儀式在當地羅湖體育館舉行。

深圳作為「世界無人機之都」,相關產業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規模,在軍民融合領域貢獻巨大。據悉,無人機航空飛行營地的建成將進一步完善航空運動基礎設施,滿足無人機培訓、飛行體驗、競速賽事等需求,並從一個具體層面助推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