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堪布《開顯解脫道》講解 2

堪布《開顯解脫道》講解 2

《開顯解脫道》傳講(2)

——索達吉堪布2017.06.27第116次UC開示

02

第二部分

今天我們繼續講前行念誦儀軌《開顯解脫道》。我前面給大家說了,要在四天內用四節課的時間講《開顯解脫道》。昨天講了共同四加行,今天準備講皈依和發心,最後兩堂課講後面的部分。

我們在座的各位,包括網路上聽課的道友,這四天當中如果能聽的話最好完整地聽完,因為無論顯宗密宗的任何一部法,它都有一個傳承,而且這樣的傳承非常重要,尤其是密宗的傳承對每個人來講很重要。為什麼呢?大家應該清楚,前一段時間我們講一個公案的時候也說過,比如看一個人他有沒有這個法,主要是看他有沒有這個傳承,並不是看這個人有沒有法本或光碟。有些人可能認為,我有這一本書,我就有這個法,那不一定的;或者說你看過這一本書,也不一定你有這個法。但如果你在某一個上師面前親自聽過、親自學過,說明有傳承。

比如大圓滿前行法,從蓮花生大士一直到現在一脈相傳,各個不同時代當中的高僧大德們口耳相傳,一直到今天。今天你所求的法有法脈、有傳授——比如說從麥彭仁波切傳到今天,今天我們也傳給下一代的這些眾生。這樣的話,傳承有它特殊的加持力,這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所謂的傳承,還有其不同的竅訣。比如說我們看了這本書,如果只是自學,就不一定能掌握裡面的道理;如果有一位上師把這樣的教言直接傳給你,裡面的很多道理我們也會明白的。就像世間當中學習任何一個知識,中醫也好,甚至我們經常說的開車也好,或者各個學校教授的一些技術(包括科學技術、傳統的技術),都需要一個師傅或者老師給你指點。經過老師指點,你有這個傳承的話,你再給別人講,跟前面從來沒有看過的時候完全是不相同的。

所以我們對傳承一定要重視起來,如果沒有特殊的情況,盡量把一部法的傳承全部圓滿。我也知道,現在我們每一次講課的時候,像亞洲很多地區沒有很大的時差,因此可能聽法也不是那麼困難的——當然我們這邊跟東北很多地方的時間也不太相同,大概是兩三個小時的時差;而地球另一面的那些人,他們聽法的確是有一定的困難:有些是凌晨三點鐘起來聽課,有些是凌晨五點鐘起來聽課,有些可能十二點鐘開始聽課。所以我看到很多聽受傳承的人,的確是對佛法非常重視,否則,我們對一般的世間知識絕對不會這麼去祈求,不一定是如此地精進。

這次跟大家講的五加行雖然比較簡單,而且我們一些老學員、一些佛教徒,有生之年或者說以前的生命當中,應該聽過很多次了;但就像《薩迦格言》裡面講的「大海於水不厭足,智者於法不厭足」,修行人一輩子當中,應該很願意接受前輩大德的甚深教言,不應起厭煩心。

五加行非常重要,從2006、2007年開始,十年以來,包括在學會當中,我們一直大規模給大家傳授五加行,要求大家修五十萬加行。到現在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完成了,尤其是今年,有相當多的人完成了五加行。當然有些人修的質量不一定很高,但不管怎麼樣,跟其他人比較起來,大家前面的功課都沒有落,之前發的願也沒有違背,這幾年以來可能一直在很努力地修行。我也希望通過我們這次四堂課,讓大家對五加行有一些不同的認識,最主要的是,五加行修法一定要明白。

當然,五加行的修法在《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當中講得非常清楚,以前我們也盡量地給大家講過,其他的上師們也在不同的場合當中都給大家講過。因此,我相信很多人不會有很大的困難,可能最大的困難在於實際修行當中。有些人可能十年、二十年還沒有修完加行,說是特別忙,但這是一個借口,實際上是自己根基不足或者特別懶惰等原因,不然的話二十多年連五十萬加行都修不完是不可能的。相反,有些人確實特別忙,但卻在短短的時間當中修完了五十萬加行。

其實修五十萬加行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講非常重要,這不是為了聽密法,而應該是在遇到了佛法、得到了人身、值遇了具相的善知識……如此眾多因緣聚合的時候,讓我們暇滿難得的人身不會虛度而修持五加行,這的確是非常有價值的。因此,我們也要想辦法,讓還沒有修完加行的人繼續不斷地修。

有些人發願比較容易,十年前發願,五年前發願,但後來實際當中卻是得過且過,這樣的話非常不好,包括我們有些發心人員。學院有些發心人員一方面發心比較忙,確實聞思和發心比較忙的話,我們原來也有過一些開許,可以稍微對他們有一些特別的關心。但是,如果長期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所以我也希望學院各部門發心的負責人,給沒有修完加行的,尤其已經承諾在短短一年、兩年或三年當中修完的人員,稍微有一些政策上的特殊待遇,這樣可能方便一點。比如他們「上班」的同時,兩三天給他們一個半天或一定的修行時間。當然各個部門的負責人看情況而定, 關心他們也很重要。總而言之,時間不會等我們的,一年很快過去了、兩年很快過去了……如果我們一直這樣下去,那可能死的時候五十萬加行都沒有修完,這樣的話確實比較遺憾——很遺憾!

今天主要講五十萬不共加行。不共加行一般是皈依十萬遍、發心十萬遍、金剛薩埵百字明十萬遍、供曼茶羅十萬遍,然後是上師瑜伽,蓮花生大士的心咒要念一部分,不過主要是上師瑜伽的磕頭頂禮十萬遍。一般上師蓮花生大士的心咒另外算,如果這個加起來的話有六十萬,也有這樣的演算法。

華智仁波切在《大圓滿前行》當中也講了,頂禮的時候,一般人如果沒有修完五十萬加行的話,把皈依和頂禮兩個合在一起修,也有這樣的傳統。但一般來講,這兩個分開為好。原因是什麼呢?因為修皈依的時候,自己應該在皈依境前安靜地坐下來修皈依法;而磕頭的時候,只是作為上師瑜伽前面的一個條件,主要是以七支供。法王如意寶以前也講過:雖然《前行》裡面說磕頭和皈依一起修,但是一起修的話,可能皈依修得不一定很圓滿;如果質量上要提升的話,那麼應該分開修。

我以前修的時候是一起修的,當時德巴堪布仁波切給我們講一個月的前行,要求我們一定要在一個月當中完成皈依和磕頭。所以我每天早上起來磕三千多個頭,念一遍皈依偈磕一個頭。當時我們是磕小頭不是磕長頭,這樣就比較方便。時間倒是沒有問題的,一個月下來……基本上我們用28天就修完了。

原來好像有一個叫郭子師的,他現在已經圓寂了吧,當時好像接近六十歲的時候,他用了20天的時間就把頭磕完了—— 「您看,師父,我磕得多好啊!我現在磕頭,越磕身體越輕飄飄的了。」(笑)所以有時候我們老年人磕頭也比較容易吧——不過最好還是分開修。我們當時是一起修的,上午、下午有課,中午的時候要磕一千個頭。當時我是住在一個老喇嘛那裡,吃中飯之前不磕,吃完飯後開始磕,磕完有時候休息一下。我當時有一雙皮鞋,有時候就擦自己的皮鞋,覺得這樣比較好看一點。有一次那個老喇嘛說:「你不好好磕頭,擦皮鞋幹嘛?」(笑)——那時剛剛出家,身體雖然出家了,但是這個心還沒有出家。

這次我們一定要把五十萬加行在三堂課當中教會大家。五十萬加行怎麼修呢?我想在座的大多數人應該非常非常清楚。但要修的話一定要有質量,這是修五十萬加行的主要意義。每一個加行都要有一種質量,如果沒有質量,光是念個十萬遍皈依偈,其實意義不是特別大。

下面我們先講皈依。首先為什麼要皈依?這個必須要明白。為什麼要皈依呢?我們要知道,從輪迴當中解脫,一定要依靠自力和他力。而僅依靠自力是很難從輪迴當中解脫的,要依靠三寶的力量才能解脫。那三寶是什麼呢?就是覺悟者,也就是在這個世間當中獲得最究竟覺悟的佛陀、佛陀所宣說的妙法以及修行妙法的僧眾,這三者我們稱之為三寶。三寶到底怎樣?自己應該先好好去了解,不能盲目地皈依,不能人云亦云地隨著別人所說而皈依,有智慧的人一定要觀察清楚:我為什麼要皈依?

皈依的發心有三種:

最下等的皈依,為了即生當中的快樂、健康或者發財等目的;

中士道的皈依,為自己從輪迴當中獲得解脫而皈依;

上士道的皈依,為了利益天邊無際的眾生而皈依。

所以發心方面你要考慮好,然後你所皈依的對境要觀察好。這些都已經觀察完了以後,你要真正作皈依。

當然,皈依有不同的儀式,包括《大圓滿心性休息》當中所講的四皈依的簡單儀式。儀式很重要,但更重要的,皈依是什麼呢?就是心靈的一種非常堅定的誓言,堅定的一種決心,這個是更重要的!我們有些人認為,是否皈依主要是看皈依證或者說上師認不認可我。我是不是上師的徒弟?——「看上師咋說的。上師如果說我是他的徒弟,我就是他的徒弟;如果上師不承認的話,那我好可憐……」但實際上,不是上師承不承認的事情,也不是你的皈依證做得好不好。最主要的是,你自己在上師三寶面前發一個堅定的誓言,而且這樣的堅定誓言一定要經過深思熟慮。自己再三考慮以後發這種誓、下這樣的決心,這樣的心態可以叫做皈依的心態。在這樣的發心前提下你皈依了,你的相續當中才真正有皈依的戒體。

我們要作真正的皈依,就一定要在皈依境面前,反反覆復念偈頌十萬遍來完成,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經常講皈依的方法,就是在皈依境面前念誦十萬遍皈依偈。我們修每一個加行的時候,最好自己以閉關或者以比較靜修的方式來完成,這是很重要的。當然在座的各位,有些因為上班的原因沒辦法每天都閉關的話,根據工作不同,有些在自己的辦公室裡面可以邊上班邊靜坐一兩個小時專修加行;有些人沒有這樣的方便,可能早上修一兩個小時、晚上修一兩個小時;還有我們課餘的一些時間,包括假期或者周末,可以專門用來修五十萬加行;有些甚至請假半年,到一個比較寂靜的地方去,把五十萬加行完成,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我們把它當做一個在生命當中很重要的事情,那你一定能抽出時間;如果你沒有把它當做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事,也許確實你抽不出時間來。這不僅是我們修加行,任何一件事情也是如此。

我們修行的最好方法就是修這樣的加行。不要拖的時間太長了,如果拖的時間太長了,到了後面,也許你修加行的信念不一定有的。就像《入行論》裡面講的一樣:我們凡夫人生起的善念就像是在黑暗當中的閃電一樣,這也是依靠諸佛菩薩的加持和威力而得到的,但是它不會長久,只是偶爾產生而已。我們有這個機緣的時候,就一定要立下誓言:五十萬加行我在有生之年當中一定要完成!然後在兩年或者三年,不超過三年的時間完成。這樣,你將來可能確實變成一個很好的修行人。

為什麼是五十萬那麼多呢?其實它是一種從質量和數量上面的一種磨鍊,可以說是對我們的一種鍛煉,或者說是一種訓練。那麼觀修的方法是什麼樣呢?我在這裡簡單先念個傳承,然後講一下。(上師念傳承)

前觀五枝如意樹

中央蓮師金剛持

傳承師尊空行繞

前枝導師三時佛

右近佛子大乘聖

後枝佛典經函卷

左枝八勝聲緣僧

周邊智慧護法眾

明觀十方三時中

諸皈境如芝麻莢

前觀我及母親等

普天眾生敬頂禮

從今直至菩提果

以最誠信而皈依

我們修加行的時候一定要有皈依境的唐卡,今天我們這裡沒有,為了表示緣起,我剛才要求他們拿蓮花生大士的像,結果好多人跑來跑去請了兩尊蓮花生大士的像。皈依境主要是蓮花生大士,我們都知道,蓮花生大士是密法弘揚者、開創者,他的加持的確不可思議,原來我們講《七句祈禱文》的時候大概提過一些。其實我本人而言對蓮花生大士的信心應該說是非常大,我沒有出家的時候,從小對蓮花生大士的信心就無法言表,可以這麼講。我也希望我們的道友平時祈禱蓮花生大士,這非常重要。這不僅是我今天講一次,反反覆復地講過很多次。

有些事情給大家反反覆復地講,好像在耳邊變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到一定的時候就變成自然了。我們在修行過程當中,有時候習慣很重要。好像卡耐基的一本書裡面說過,一定要養成好的習慣,不然的話就不行。他講了一個故事:某一個地方有一個非常珍貴的點金石,但是混在特別多的石頭裡面。據一個探索家說,海邊有一塊點金石,比其他石頭要重,而且它有一種很好的光……有一個人知道這個情況之後想:一定要想辦法到海邊找到這個點金石。他用什麼樣的方法呢?因為那個地方石頭特別多,而點金石有不同的特點,他就把每一塊石頭拿來檢查:這不是點金石,這不是點金石……他每一塊石頭拿來看一下,不是的就扔到海里。年復一年,多年來把很多的石頭都扔到了海里。有一次他真的遇到了那個點金石,但是因為已經習慣了,他明明眼睛看到了,心裡也已經知道了,但是他的整個習慣已經……就沒辦法了,他還是說「這不是點金石」,然後扔到大海裡面去了。

所以,好的習慣和不好的習慣,到一定的時候還是有差別的。「習慣和不習慣」,我們佛教裡面叫做修行,我們從好的方面修行的話,到一定的時候自然而然就……如果我們不好的方面去習慣的話,明明知道這個是不合理的,但是我們可能很難改。

我們修加行的時候,一定要在皈依境面前自己修。最好是在自己的佛堂里掛皈依境的唐卡,方便的話還可以放一些經函、佛像、佛塔,然後在前面做五供(做一些供養)。如果自己家裡實在不方便——有些人可能是家人信仰的原因或者自己家裡房子都沒有、在別的地方上班——這種情況下有一些照片也可以,因為你的條件有限,只是一個皈依境的小照片放在自己修加行的地方,然後前面如果方便的話做一些花、香、水的供養。總之你修行時,前面必須要有一個觀想所依;沒有這個所依,也就是說沒有這個觀想對境的話,很難觀想起來。

皈依境

很多人經常講:我現在心靜不下來,我現在特別浮躁,大圓滿前行的皈依境怎麼樣想也是一會就跑了,觀不起來,為什麼?其實這個我剛才講的一樣,我們可能沒有習慣。一般來講,剛開始一兩個禮拜有一定的困難,過了一兩個禮拜之後心就自然調整下來了。心調整下來了以後我們修什麼法就特別容易。你不一定將所有皈依境的一切相全部觀得特別清楚,但是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這個時候,一會兒觀想皈依境的蓮花生大士和三寶所依,一會兒像剛才我們前面講的那樣,自己在上師三寶面前發堅定的誓言:哪怕是遇到生命危險,我也不會捨棄上師三寶!這樣的決心和信心相結合的心態下,猛厲地念皈依偈。

所謂的皈依對境,麥彭仁波切在這個頌詞當中已經講得比較清楚:「前觀五枝如意樹」,就像皈依境裡面一樣,觀想一個五枝的如意樹,中央樹枝上面有鄔金蓮花生大士。這裡沒有說佛父佛母雙運,一般來說,如果你對密法沒有生起堅定的信心,就觀單身的蓮花生大士,這個蓮花生大士的形象跟皈依境裡面的蓮花生大士的特徵一模一樣,在《前行》中講得比較清楚。蓮花生大士的本體是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的自己的根本上師——自己的根本上師已經變成了蓮花生大士,要這樣想。

最主要的,要在五條枝的中央觀想鄔金蓮花生大士。然後觀想其周圍有很多傳承上師、空行和護法神在整個虛空當中瀰漫著、圍繞著。大家知道,《前行》裡面講了幾個不同的傳承上師。比如佐欽派的,《前行》裡面講了從法身普賢王如來、報身金剛持如來、化身喜金剛……迦納思扎、布瑪莫扎等直到現在所有的傳承上師。

在前面的樹枝上觀想現在佛本師釋迦牟尼佛、過去佛迦葉佛和未來佛彌勒

佛等等浩如煙海的三世諸佛。在右邊的樹枝上觀想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

除蓋障菩薩、地藏王菩薩和彌勒菩薩等八大菩薩為主的所有大乘聖者。

在後面的樹枝上觀想所有的佛典——大圓滿的所有續部、瑪哈瑜伽的續部、

阿努瑜伽的續部,顯宗《大藏經》裡面所講的律部、寶積部、般若部等為主

的所有顯密經函。

在左邊的樹枝上觀想八聖聲聞僧為主的聲聞緣覺聖者僧眾。這裡不是大乘八大聖者,佛陀有十大聲聞弟子,這裡應該是以其中八大弟子為主,如目犍連、迦葉、舍利子、阿那律等八位聖者。有時候是十位大弟子,有時候是八位殊勝聖者,由聲聞緣覺聖者僧眾圍繞。此外在整個周圍,觀想無數無邊浩瀚的寂靜和忿怒的、男相和女相的智慧護法眾。

如此,全部明觀十方三世當中所有的諸佛菩薩、聲聞緣覺。剛才講的蓮花生大士跟上師無二無別;前面的三世佛代表佛寶;左邊和右邊的大小乘聖眾是三寶中的僧寶;後面觀想的是法寶。這樣,上師和佛法僧三寶在皈依境中全有了,就像是芝麻莢打開一樣,密密麻麻的。也就是說,在我們自己的前面,非常清楚地觀想以蓮花生大士為主的所有十方諸佛菩薩。

一般觀想時,自己先坐下來,前面最好先念《八吉祥》《大自在祈禱文》三遍,然後念發心儀軌、上師瑜伽,之後念一遍《開顯解脫道》頌詞。如果沒有時間,那就直接開始。在真正念皈依偈之前,應該安住發菩提心,好好地看一看皈依境唐卡,然後心靜下來思維:我今天為了利益一切眾生,好好地修十萬遍皈依法,我是作為一個佛教徒在三寶面前再三地發願,我要皈依三寶。這樣的話,修行的質量就非常好。否則,就像我自己很年輕的時候,心可能比較浮躁,邊磕頭邊念皈依偈,完成倒是完成了,只是為了湊數字,可能質量的確不是很好。但後來,凡是修法念誦儀軌、祈禱三寶的時候,我經常很真誠、很認真地念誦。

另外環境很重要,環境要比較寂靜,然後自己也要下決心,比如說你每天要兩三個小時閉關修加行。我們藏地一般是這樣,基本上都以閉關的方式來修加行,除了護關的人專門給他送三頓飯,修五十萬加行的整個期間都不受打擾。大家也很支持和配合:「他在修五十萬加行,不要去打擾他。」不像有些人偷偷摸摸地修五十萬加行。有些居士據說是在走廊當中修;有些因為家人沒有信仰不被理解,只能在單位或其他環境中修完加行。

有些人的確很精進,自己條件也不太好,工作也經常特別累,而且家庭狀況和單位也不支持,這樣的人也能空出一些時間;反而是自己各方面條件很不錯、家裡人也非常支持的有些人不精進。其實,人最主要是自己的心,如果自己的心很虔誠的話,他總有一些辦法。我聽說,有些人的家屬沒有皈依並且非常反對,但他每天都以出去鍛煉身體為由,早上五點鐘起來,到一個地方去修兩個小時,這樣來完成加行。每次他家屬問的時候,就說「哦,今天我跑步去了」「爬山去了」「我去鍛煉身體了」,這樣基本上修完整個加行的時候,家屬還沒有發現。

這是前面講到的皈依境。皈依境的觀想,就是把皈依境的唐卡放在面前,將以蓮花生大士為主的三寶所依觀在前面。如果觀得不是特別清楚,那麼就像以前有些上師的教言那樣,你就大概地觀想蓮花生大士為主的三寶所依,然後在這個三寶所依面前發誓願:我要修皈依。然後就開始念皈依偈誦:

遍滿虛空盡邊際

上師本尊空行眾

佛陀正法聖僧前

我與六道敬皈依

在這個沒有邊際的虛空當中,遍滿虛空界的所有的上師為主的本尊、空行,以及佛陀、正法和聖僧——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講的,在自己的前面觀想:上師、本尊和空行,就是所謂的三根本;還有三寶。寧提派儀軌裡面是「真實善逝三寶三根本,風脈明點自性菩提心」。我們這裡主要講遍滿虛空際的上師、本尊和空行,還有佛陀、正法和僧眾,在他們面前,我和六道眾生——把自己怨恨的敵人、冤家或者一些鬼神觀在前面,今生當中的父母在左邊、右邊,六道眾生在自己的周圍。

如果位置觀得不是特別清楚……我們有些道友,「這是我的位置!」然后座墊扔來扔去,「不能接觸!這是我的位置。」其實,我們佛教徒不應該這樣。不然的話,觀想上師的時候也是很困難的……這裡是這樣講的,把自己和自己的父母、怨敵——有些人說,我在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仇人,我前面都是空的,放什麼呀?觀什麼呀?這個你倒不一定觀得那麼清楚……如果你有怨敵的話,放在前面——但我們可能不會放在前面。怨敵是應該放在自己最看不見的地方,如果他在前面的話,我皈依修不好……不要說前面,旁邊都不願意。父母也許放旁邊——但有些人跟父母的關係也不太好……所以素不相識的人放在旁邊或者前面可能好一點……

其實這在大乘佛教裡面有特殊的意義。我們修皈依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父母和怨敵沒有什麼差別的……甚至怨敵的地位跟其他人更不同,你看是把他放在前面的。一般怨敵坐在前面的話,覺得很討厭;如果怨敵的個子高一點,把前面的皈依境擋著的話,那就更不願意把他放在前面了。但是在修皈依境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冤家、一些鬼神、包括羅剎等凡是對自己的身心有損害的各種眾生都觀想在前面,一心一意地念皈依。

念的時候,一般一座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都可以,比如念了300遍,完成了一座,就開始結座,結座的時候也要觀想。《前行》裡面不是講了嗎,好像用石頭擊中鳥群一樣撲向皈依境,也就是我和眾生全部都化光融入前面的皈依境,然後前面的皈依境從周邊慢慢慢慢全部融入到蓮花生大士,蓮花生大士最後變成一個明點,明點再慢慢慢慢融入法界,一切都變成空性。在這樣的空性或者說是法界當中稍許安住。

如果安住的整個境界能證悟成離四邊八戲的中觀境界的話,這就叫作所謂勝義的皈依。皈依有世俗的皈依和勝義的皈依。勝義的皈依,最後把一切萬法變成空性,而且連空性的概念都不存在的這麼一個狀態。有些人可能稍微在一無所有的境界中安住,就認為自己已經證悟了空性,其實這跟真正的空性還差得比較遠。不過我們在什麼都不執著的境界當中稍微安住的話,這就是智慧資糧的因。我們將來要成佛的話,一個是需要福德資糧,還有一個就是需要智慧資糧。智慧資糧的話,每一次我們修行到最後,心稍微安住,一兩分鐘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然後又產生分別念的時候,就迴向善根。

之後一切的威儀,包括行住坐卧,就像《前行》裡面講的一樣,全部是上師的顯現。有時候把上師三寶觀想在自己的肩上,有時候觀想在自己的心間,有時候觀想在自己的頭頂上,一直用各種方式來供養、祈禱,這就是我們皈依的一個威儀吧。一座間的修法大概是這樣。通過這種方式念十萬遍皈依偈,一定要完成!

希望我們在座的各位,如果各方面因緣具足的話,一定一定要在有生之年當中完成五加行!現在包括藏族的很多年輕人和藏族的有些老師,現在修加行的人比較多,非常隨喜。在漢地,我們三十年以來非常努力地勸大家修加行。因為我們自己也是通過修加行以後,心就真正已經融入法。雖然不敢說是完全融入,但的確到現在自己出家人的形象沒有捨棄,修行人的威儀還是保持著。其實這個很不容易的,一個人剛出家,剛開始進入一個講經說法的行列,可能比較容易,但任何一件事情要堅持下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而我自己認為,到現在也沒有捨棄出家形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剛開始的時候修了加行。修加行以後,相續中很多不好的分別念全部都遣除了,這樣才真正成為一個佛教徒。

真正的佛教徒,並不是我剛才講的那樣:你的皈依證辦了沒有?上師承不承認?或者自己認為「我是佛教徒」。自己認為自己是佛教徒,但也許你根本算不上佛教徒,因為真正的佛教徒是哪怕有生命危險也不會捨棄三寶。我記得上師如意寶1993年的時候去加拿大海利費克斯,有一個晚上,當時我也在場,有一個記者問他——記者最喜歡問比較尖銳的問題,他問法王:您遇到最大的困難的時候,您必須做的是什麼?你遇到人生當中無法想像的、最大的違緣或者障礙的時候,您會想到什麼?法王當時說:我會一心一意祈禱上師三寶。這句話對我個人來講影響很大。每次遇到比較恐怖的、沒有安全感的,或者人生中遭遇一系列事情的時候,我不會想到其他,就是:哦,我應該祈禱上師三寶,它的功德和威力是不可思議的。後來確確實實很多因緣的轉變也是難以想像的。

所以,我希望我們佛教徒在自己人生當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像有些人說的「我現在進入一個瓶頸了」,遇到一些狹道,很難走出來的時候,要祈禱上師三寶,在你的前面自然而然會現出一個光明的道。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皈依的一些學處和功德,在其他地方也講過,我在這裡不廣說。

下面我們講一下發心。(上師念傳承)

發心我這裡不廣說。實際上修發菩提心的時候,前面的對境跟皈依境一模一樣,也是蓮花生大士和三寶所依,也就是剛才說的皈依境。一般我們修皈依和發心時候都是用皈依境的唐卡,而且皈依境的唐卡在佛堂裡面經常是放在最重要的地方。我看到很多居士的佛堂,的確很不錯的,供著蓮花生大士、皈依境,而且皈依境也是做得非常好的。最早的時候,80年代吧,我們當時造的皈依境,質量很不好的。當時我們做了很多次的皈依境,好像這幾年皈依境的唐卡越來越好看了。皈依境如果非常清楚的話,觀想起來就特別容易。一般來講我們真正修密法的人,皈依境特別特別重要,在自己的佛堂當中,或者自己重要的辦公室,或其他地方都要放著皈依境。在皈依境面前,不僅僅是修五加行的時候,平時長期應該放一些供品,把它當作是自己終生當中皈依的對境。

有些人結婚後把兩個人的照片一直掛在屋子裡面,這個就成為皈依境;離婚的時候沒辦法用,有些把它燒了,有些放在垃圾桶裡面。我們皈依三寶永遠不要這樣,要把皈依境放在你最重要的地方,並且經常做一些供養。凡夫人有一個這樣的所依很重要,比如在你的辦公室當中有一個蓮花生大士的像,經常看到就會馬上祈禱。所以作為凡夫人,所緣對境很重要。但有些人可能太那個了吧,有些可能是工作的原因不太方便,但有一些人好像覺得這都是相,我學中觀就可以了。其實暫時這樣想的話,以後可能不一定成功。我覺得這是理論家,理論家的很多修行都不成功的。

說實話,也許你們不開心,但是通過長期的人生經驗來總結,很多人講得特別好,智慧也很不錯,但是沒有信心,或者信心是偶爾性的,這種人很容易退失信心。而帶著智慧的信心,虔誠修行的這種人,皈依和發心不容易退轉。

所以,第一個,要求大家修皈依、發菩提心以及其他五加行的時候,佛堂當中最主要的要放這個皈依境。我去過一些佛教徒的家裡,確實非常好。有些佛教徒,包括一些寺院里,可能不是很方便,那你放一個標誌性的,就像我們《大圓滿前行》裡面那樣的一張照片,放在自己的佛堂里也是可以的。現在漢地有個別一些道場,藏傳佛教的一些佛像、唐卡,這些不是特別明顯的話……也不一定非要放特別明顯的。我們1987年去五台山的時候,有些寺院能接受放蓮花生大士,有些寺院不能接受。不能接受的話……法王說蓮花生大士的像最好每一個寺院裡面都放,後來我們就做了很小很小的蓮花生大士像,放在他們羅漢殿的一些小小的空間里,表面上根本看不到——為了一個緣起。還有好多蓮花大生藏在不同的山洞裡面。

所以有些時候很需要善巧方便。我們現在各個地方也有一些不同的道場,這些道場,我們不是為了控制他們,也不是為了把他們全部拉入藏傳佛教,我們沒有這個想法,如果有這種心理的話,動機就不是很純了。我們為的是什麼呢?就是希望漢地本地的佛法要弘揚起來,我們是一種服務的心,而不是領導的心,這有很大差別。我是為大家服務,也是為整個漢傳佛教、整個全世界人類的這些宗教,我是去服務的話,他們沒有危機感。如果我們要控制、統治天下,我們要霸佔寺院的話,那對方就有防備心,會特別注意。發自內心地講,我們藏傳佛教不需要涵蓋多少。如果我們佛教真的有一些意義的話,那我們還是把這種精神奉獻給全世界的人類。

我相信將來十到二十年,藏傳佛教會越來越興盛。全世界很多人的目光聚集在青藏高原上,但可能很多人只不過覺得這是個神秘的地方,藏地這樣的世界屋脊很純凈,大家都很關心。但我想最主要的,是沒有損壞的、有著圓滿完整傳承的藏傳佛教,給世界帶來了利益,很多人從心靈上獲得解脫。所以學習藏傳佛教很重要的,不然全世界的人來到這裡,大多數人只是采采野花,看看藍天,這解決不了你心裡真正的痛苦。藏地真正的風景、最神秘的地方就是藏傳佛教,它對你們的心靈非常有用。

將來可能藏地的機場越來越多,高速公路也越來越多,我們非常擔心,隨著藏地的開放,如果整個宗教和文化沒有被很好地保護,有可能慢慢慢慢會毀滅,有這個危險性。

如果我們學習藏傳佛教的這些人,大家一起把真正利他、平等的思想——先不說密宗當中最高的境界,但是像菩提心這樣的利他思想,慢慢慢慢傳達給世人的話,也許……如今這個時代,心靈危機,大家物質上不缺,但心裡特別痛苦,人類自古以來都沒有現在21世紀這麼多的抑鬱症,抑鬱症從來沒有達到這麼高潮的時候。因此,我們學習藏傳佛教的時候,一定要學到藏傳佛教利他思想的精華部分。不要光是穿著一件藏地的衣服——當然這樣穿也很好,騎著馬,穿著藏裝,這樣也很好。

我們從康定上來的時候,看到很多人騎著馬,穿著藏裝。那些老鄉說是騎馬一次要13塊錢,騎上去以後轉好多次,下來的時候要你給多少多少錢。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這樣,很多旅遊的人覺得這就是藏地。其實藏地的文化不是光騎馬就可以了,騎個馬還沒有品嘗到藏地真正的智慧。藏地高僧大德們把真正的智慧全部寫在書里,如山一樣堆在寺院裡面。然後我們在寺院裡面拍個照、門口拍個照,「啊,我到了喇榮佛學院」,其實只是在喇榮佛學院的門口拍個照片,還沒有真正進入智慧的佛學院——智慧的佛學院和形象的佛學院還是有差別的。所以,真正的融入文化可能更有意義。

剛才講了,第一個是要在這個皈依境前面發心。第二個,一般我們修菩提心的時候,前面會修四無量心。以前也講過,前一段時間講《大乘經莊嚴論》的時候也專門講了一品,所以這裡就不多說。一般來講要生起菩提心的話,一定要先修四無量心,這是第二個條件。

第三個,真正觀修的話,這裡的正行是這樣的:

吙!如三時佛及佛

發起殊勝菩提心

我亦為度普天眾

發起無上菩提心

這個是我們的發心儀軌,要念十萬遍。大家也都知道,為什麼要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為了利益眾生,斷除自私自利的心。不管是什麼樣的成就,只要是大乘佛教徒的話一定要發菩提心。阿底峽尊者也說過,大乘和小乘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有沒有發菩提心,以發菩提心來分界。

實際上我們在座的應該也非常清楚,如果沒有發菩提心,世間的一些成就除外,出世間的成就可能沒有辦法。學禪宗的明心見性一定要發菩提心,為什麼呢?不利益眾生的證悟者哪裡有啊?不可能有的!學凈土宗的話,也是一樣要發菩提心,因為凈土宗往生極樂世界的四大因——《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裡面都講了,包括我們講《觀經》的後面,發菩提心講得非常非常清楚。往生極樂世界的四大因——明觀福田、積資凈障、發菩提心、發願迴向,其中一個就是發菩提心。藏傳佛教當中包括修大圓滿、大手印等等,所有的這些修行,都不能離開菩提心。所以,一定要有菩提心。當然我們個別的一些傳承當中,好像顯現上並沒有重視菩提心。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不發菩提心的佛菩薩是不會有的。如果你有發菩提心的前提,那麼這個修行是會成功的,這個修行是大乘的。

因此,我們在座的各位,無論是你是修顯宗的,還是修密宗的,大家都認為自己是大乘佛教徒,那麼大乘佛教徒的話一定要發菩提心。而且這樣的發菩提心,光口頭上說一下是不行的,一定要知道,所有的眾生無始以來都當過自己的父母,我這一次,依靠此時此刻這種發心的力量,一定要救度這些眾生!心裏面想:以前像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觀音菩薩等所有的諸佛菩薩,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也是發了菩提心的,現在他們已經如願以償了;我今天也在諸佛菩薩面前——剛才講的蓮花生大士、上師三寶面前,我也一定要發起無上的菩提心!以這樣的心態,非常認真地、虔誠地念誦。

我昨天不是講了,要品嘗到修行的味道。意思是什麼呢?你修皈依的時候,心裏面想:「我一定要皈依上師三寶,有生命危險也不會捨棄三寶。」這樣來想。發菩提心的時候想:「我一定要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菩提心像如意寶一樣,以前沒有生起的話讓我馬上生起來,以前生起了的話,不要讓它損減,要蒸蒸日上。」 「香且森竅仁波切,瑪基巴南潔傑結,基巴年巴美巴揚,恭內恭德培瓦效。」我們每天的念誦當中都有這個偈頌,《入菩薩行論》當中也有這個發願文。

我們確實特別希望今天在座的人,好好修加行。有些已經修完加行了,但願意再修。有些人經常跟我講,已經修了一次加行但覺得還要修,還要修兩次、修三次。但有些可能一次都不能完成。當然每個人的情況,包括意樂啊、身體啊,都不相同,所以我們也不能抱怨。如果實在是不能修,不能禪修,自己也不要特別埋怨自己、天天打自己,這樣的話,可能你的心理會發生一些變化,也不太好。

反正心態要健康,如果你天天都是——啊,我這麼懶惰的人,我這麼惡劣的人,我這麼愚痴的人,現在又不修加行、又不做……就是天天都對自己不滿意、侮辱自己、輕毀自己的話,最後可能自己的心理就不健康了。心理不健康的話,修加行就更說不上了,最後說話都是顛顛倒倒的,旁邊的人都有點害怕——啊?怎麼了?這個人是不是有點問題啦?——這樣不行的。作為佛教徒,即使不能修行,心理一定要健康,一定要吃好穿好,一定要睡好,這個是我們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對吧。先要活著,先要健康地活著,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地活著,在這個前提下,如果能修五十萬加行是最好的;如果實在不能修完加行的話,你千萬心理不要有任何大的毛病。當然有小的壓力是可以的,有時候在壓力下才有動力,有動力才有真正的成功。

所以我們修行的時候心理一定要健康,這個很重要。不要覺得別人都修得那麼好,我為什麼修不了?然後自己打自己,自己說自己,慢慢慢慢心理就有一些變化,這樣不大好。即使修不成下一輩子再修吧,實在不行的話,只要你健康就可以,對吧。我真的這樣認為的。有時候有些法師也不要催得特別嚴,不然他被逼著,最後會不會發生什麼事情——現在很多人的心理特別特別脆弱,我們根本想像不到的。一句話沒有注意,別人就覺得被傷透了,再也沒辦法了,完全像玻璃一樣已經碎了。有些玻璃是比較堅硬的,但是現在個別人的玻璃心是特別特別容易破碎的,稍微碰一下,「啪……」就不行了。

這是發無上菩提心,修十萬遍。如果按照密宗的發心,是:

我與無邊眾

本是正等覺

了知如是性

發大菩提心

這是密宗的一些修法。一般密宗特殊的一些修法、一些大修,也是專門念這個發心偈的,有些儀軌當中也有。

收座的時候,把皈依境變成光融入自己的身體,那麼自己獲得了諸佛菩薩的加持,變成與諸佛菩薩無二無別,然後慢慢慢慢融入空性當中。在空性當中安住一會,最後起定的時候做迴向。

一切威儀當中,利益他眾的心和行為不能改變,這是菩提心基本的一些要求。發菩提心的功德、學處,還有一些具體的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修行方法,包括六波羅蜜多的道理,我們在其他的論典當中已經講過。

不管怎麼樣,我再次希望大家要修加行。不要認為自己工作忙,或者身體不好——如果身體實在不好的話,原來上師如意寶在世的時候也講過,可以每一個加行用兩百萬遍金剛薩埵心咒或者觀音心咒來代替。要變成一個很好的修行人,最好是修完五十萬加行。確實人都會完全不同的。我就明確感覺得到,修完加行的人,就像野馬已經被馴服了一樣,這個人的心和身體都已經調伏得很不錯了。沒有修完加行的話,即使你再好的根基,還是跟真正密法的根基有一定的距離。

雖然我也知道,你們有些人連一個禮拜聽一堂課都有一定困難,修這麼多加行的話,也許對有些人尤其是大城市裡面的這些道友來講確實壓力比較大。如果壓力實在大的話,你們就慢慢慢慢來吧。因為我剛才也講了,心理一定要健康,不要太逼迫自己了,不然的話,有時候好像修行也修不好,工作也做不好。

現在有些人,好像修行對他來講不是心靈的妙藥,反而成了一個負擔。其實我覺得這可能是不會調整的原因,如果會調整的話,工作再忙,確實有一些影響,但不是那麼困難吧。我認為很多人的成功,一個是靠自己的能力,一個是自己的智慧,還有一個就是時間的積累。你每天少睡一個小時,或者你把散亂的瑣事減少一部分,這樣一來,也許可以擠出修行的時間。當然這是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己決定。

不管怎麼樣我們還是很歡喜,我是發自內心講的。有時候我去大學的時候,說我今天很高興,其實有時候不是那麼高興,好像已經習慣這樣講了。但是我在學院當中,跟大家一起講大乘佛法,或者念《普賢行願品》,是真的發自內心很高興。每次都想今天有課很好的,不像我們有些人——哎呦,今天有課好痛苦啊。我的話,今天有課很高興,好好地念《普賢行願品》來做迴向,非常有意義。

我覺得人生的意義,應該是對佛法的學習和修行,這才是人生的意義。當然這是我們佛教徒的觀點,非佛教徒不一定這樣想,其他的很多行為也覺得是有意義的。當然這一點我也不會否認,也非常讚歎。但是作為大乘佛教徒來講,每天都應該,要麼做一些利他的事情,要麼自己修行,同時發願迴向也很重要。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dvd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索達吉堪布教言彙集 的精彩文章:

上師開課通知——10月26號

TAG:索達吉堪布教言彙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