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歲「中國核司令」程開甲逝世,58年前名字列入國家絕密檔案
11月17日上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201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2017年「八一勳章」獲得者程開甲院士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
程開甲 (資料圖)
程開甲1918年8月生於江蘇吳江。中學時代,他就廣泛閱讀了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詹天佑等世界著名科學家的傳記,萌發了要當科學家的想法,並把追求真理的科學家作為人生榜樣。
「我為中國人民迸發出來的創造偉力喝彩!」2018年新年前夕,聽到習主席發表的新年賀詞,院士程開甲備受鼓舞。
對於他所參與的事業來說,世界對中國的喝彩聲,是從一聲巨響開始的。1964年10月16日,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參觀現場。(資料圖)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2017年7月28日,在人民軍隊迎來90歲生日之際,習主席親自將「八一勳章」頒授給為那聲東方巨響嘔心瀝血的傑出科學家、中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程開甲院士。
幾天後,這位被譽為「中國核司令」的老院士迎來了自己的百歲生日。回望百年人生,他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一句肺腑之言,一生為國鑄盾,映照百年風雲。
1937年,程開甲就讀浙江大學,1941年畢業留浙江大學物理系任助教,並從事相對論和基本粒子的研究,完成了多項重要研究。
1946年8月,程開甲抱著「科學救國」的思想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師從物理學大師玻恩教授,期間主要從事超導電性雙帶理論的研究。
1948年秋,程開甲獲博士學位,任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當看到解放軍敢於向英國「紫石英」號軍艦開炮時,他感到中國有希望了。婉謝導師和朋友好意,程開甲整理好行裝,於1950年8月回到祖國。
1960年,一紙命令將程開甲調入北京,加入中國核武器研究隊伍。從此,他隱姓埋名,在學術界銷聲匿跡20多年。
程開甲受命牽頭起草了中國首次核試驗總體技術方案。為圓滿完成中國第一次核爆任務,他和他的團隊把核試驗需要解決的問題分解成上百個課題,走遍全國各科研院所和各軍兵種許多單位,召開了幾百次協作會議。在不到兩年時間裡,全國上下通力合作,很快研製出上千台測試、取樣、控制等各類實驗設備和儀器。
從1963年第一次踏進羅布泊,程開甲一直工作、生活在核試驗基地,在西部大戈壁灘上隱姓埋名20多年。
程開甲在堅守中,展現了為科學奉獻的淡定與從容精神。他為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在羅布泊,程開甲參與組織指揮了包括我國首次原子彈、首次氫彈、首次兩彈結合試驗和首次地下核試驗在內的各種類型核試驗30多次;20年中,他帶領團隊解決了包括核試驗場地選址、方案制定、場區內外安全以及工程施工等方面的一系列理論和技術難題;20年中,他帶領團隊利用歷次核試驗積累的數據,對核爆炸現象、核爆炸規律、核武器效應與防護等,進行了深入理論研究,為建立中國特色的核試驗科學技術體系作出了傑出貢獻。
面對一次次組織安排、一次次調整研究領域,程開甲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回國後,我一次又一次地改變我的工作,一再從零開始創業,但我一直很愉快,因為這是祖國的需要。」
1984年,考慮到程開甲年歲已高,組織將他調到北京,任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科技委常任委員、顧問,國家超導專家委員會顧問。
程開甲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四、五屆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屆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的研究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一等獎,國家發明獎二等獎和全國科學大會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勵。
1999年,程開甲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14年,黨中央、國務院為他頒發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7年,中央軍委隆重舉行頒授「八一勳章」和授予榮譽稱號儀式,習主席親自將「八一勳章」頒授給這位傑出科學家。
「我只是代表,功勞是大家的。」對於這些崇高的榮譽,程開甲有他自己的詮釋:「功勛獎章是對『兩彈一星』精神的肯定,我們的成就是所有參加者,有名的、無名的英雄們在彎彎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去完成的。」
程開甲(中)和科學家們。(資料圖)
程開甲院士曾寫下這樣五句話:「科學技術研究,創新探索未知,堅忍不拔耕耘,勇於攀登高峰,無私奉獻精神。」
這五句話,既是他一生創新攻關的座右銘,也是他一生淡泊名利的自畫像。
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您!
本文綜合中國軍網、北京青年報、澎湃新聞等
微信編輯:納米
大家都在看
一起送別偉大的科學家
※非常恐怖!滴滴是如何把男車主和他們想約會的女乘客成功「匹配」的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