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故宮裡的六百年地磚,為何一塊能賣四十萬,比黃金還貴?

故宮裡的六百年地磚,為何一塊能賣四十萬,比黃金還貴?

故宮裡鋪就的地磚,被稱為「御窯金磚」,是明成祖朱棣修造紫禁城時,親自挑選的。六百年的歲月過後,這些鋪在地上的磚頭也成為歷史的見證,價值連城。近年拍出的刻有「明永樂」字樣的地磚,一塊就高達四十萬,這著實令人驚奇,究竟怎樣的磚頭才會比金子還要值錢?

翻閱《金磚墁地》《姑蘇志》等古籍發現,明代永樂四年,明成祖下詔修建皇城,工部大臣得令都趕赴全國各地,挑選上等木料石料,另有一支人馬卻直奔各處磚窯,收集篩選磚頭,最終脫穎而出的都被送到明成祖跟前,最終指定了姑蘇「陸慕磚窯」。

陸慕磚窯取材本地特有的陸慕黃泥,為紫禁城燒制的細料方磚具有普通方磚無法匹敵的有點,史載它細膩密實,敲之有金石之響,斷之無孔,而且沾水不濕不滑,越擦越量經久耐磨,最能襯托宮殿的華麗,故而得到皇帝的青睞。明成祖還派遣工部專門前往陸慕督造。

陸慕黃泥方磚每一塊製作起來都極為複雜,從選泥、練泥到出窯打磨,要經過二十幾道工序,整體耗費720天。常言道「慢工出細活」,2年時間練就的方磚,耗費了巨大的時間和人力,品質必然是最頂級的。然而明清之後,已經沒人在用到這種磚頭了,陸慕磚窯也逐漸消失,也成為歷史記憶的縮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邦哥 的精彩文章:

此人名叫「徐夫人」,可他卻是個男的,他還差點殺死秦始皇
古代歐美販賣黑人奴隸,上船前總把他們脫得精光,為何要這樣做?

TAG:小邦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