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基建狂魔」又一力作——港珠澳大橋

「基建狂魔」又一力作——港珠澳大橋

它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它擁有世界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

它用世界最大的震錘建造人工島;

颱風、地震、海船、航班、海洋生物,無一不在挑戰著這項工程的極限!

它就是橫跨伶仃洋,連接香港、珠海、澳門,被稱為「現代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的港珠澳大橋。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舉行通車儀式,這座大橋的成功建造,為「基建狂魔」——中國又收集了眾多「世界之最」!

港珠澳大橋從設計到建造歷時14年,這其中的難度是難以想像的,而今年夏天我們也為它捏了一把汗。超強颱風「山竹」的侵襲,給中國和東南亞國家造成了巨大損失,但是港珠澳大橋卻在颱風中巋然不動。大橋的抗風能力,對於整個橋樑來說至關重要,尤其是伶仃洋海域,這裡是颱風多發地,每年超過6級以上風速的時間有將近200天。橋樑的抗風能力如果沒有處理好,大橋就有可能像一個巨型鞦韆,隨風搖擺,甚至斷裂倒塌。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美國塔科馬海峽大橋。這座橋在1940年7月通車,然而僅僅四個月後被一陣微風摧毀。這是由於空氣彈性顫振引起的震動使橋樑結構像麻花一樣徹底扭曲了,進而使鋼樑發生斷裂。隨著越來越多的鋼纜斷裂,最終橋面承受不住重量而徹底倒塌。

這次事件的發生,讓空氣動力學和共振實驗成為了建築工程學的必修課。

在港珠澳大橋在建設過程中,同濟大學的葛耀君教授帶領團隊負責大橋的抗風實驗,他們發現了一些不利的渦振現象,通過風洞模型實驗成功找到解決辦法,可以將40厘米的振幅降到只有6厘米。

中國被冠以「基建狂魔」之名,正是由於這些科學家、工程師、設計師、工人的共同努力,才讓這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縱有千古,橫有八荒,我們跨過了前人未曾逾越的高山大川,建造了眾多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這些超級工程充分展現了「基建狂魔」的真正實力!

11月18日,「造就·學者」工程專場請到了同濟大學的葛耀君教授,他是我國著名的橋樑結構專家,今年9月當選國際橋樑協會主席。葛耀君教授的科研成果直接應用於盧浦大橋、東海大橋、舟山西堠門大橋、港珠澳大橋等大跨度橋樑中。而最值得葛耀君教授驕傲的是,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橋樑都是中國人自己造的!

此外,我們還邀請到了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翟國方教授,他是國家「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際風險分析學會中國分會副主席;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的仲偉東,他參與設計的一批疏浚船在航道疏浚、填海造陸工程、人工島建設等重大工程中有廣泛應用。

他們將為大家揭示這些超級工程背後不為人知的技術和秘密。

分享嘉賓

(排名不分先後)

葛耀君

同濟大學教授,橋樑結構專家,國際橋樑協會主席,他的科研成果直接應用於盧浦大橋、東海大橋、西堠門大橋等,並主持港珠澳大橋的抗風實驗。

翟國方

南京大學教授,日本筑波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學博士,現任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兼任城市規劃與設計系主任。

仲偉東

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研究員,海洋工程作業船設計領域資深專家,海工部主任助理,長期從事挖泥船、半潛船、打撈救生船等多種工程船型的研發。

更多嘉賓敬請期待

活動信息

主題:造就·學者 工程專場

時間:11月18日 14:00

地點:上海黃浦小劇場

活動報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ASA愛好者 的精彩文章:

塔拉納基之夜

TAG:NASA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