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級機械木工的一天工作
無榫卯,不紅木。榫卯是中國傳統紅木傢具之魂,榫頭和卯眼緊緊咬合,宛若天成,巧手木匠運用不同的榫卯結構,組裝出各式各樣的傢具。榫卯萬年牢,整套傢具甚至整棟房子不用一根鐵釘,卻能使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來源/:膠東在線 圖/文:清風編輯:荳荳
本期主人公:六級機械木工,80後的程俊偉36歲,是廠子里最年輕的木匠。
榫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最早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浙江省餘姚市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的原始居民的木房子,就運用了凸型方榫、圓榫、雙層凸榫、燕尾榫以及企口榫等。明式紅木傢具代表著傳統木工技藝的巔峰,榫卯結構有近百種。榫卯結構已成為一種文化遺產,需要更多的木匠一代接一代地傳承下去,才能讓它繼續綻放異彩。
正是出於對榫卯結構的迷戀,程俊偉從白木木匠轉到紅木木匠。山東楓林紅木家具有限公司一建廠,他就慕名而來。雖然之前有七年機械木工的經驗,到了楓林紅木後他要求從學徒做起,用一個月的時間吃透了榫卯結構的奧妙,順利出徒。那一個月,他把中午吃飯和休息的時間都擠出來,對著圖紙研究,甚至晚上回家也把圖紙帶回家,一點一點地琢磨。現在他會用三十多種榫卯,抱肩榫、燕尾榫、棕角榫、夾頭榫、攢邊等等,現在是信手拈來,一看圖紙,就知道這塊木料該用哪種榫卯結構,該從哪裡下手。
他拿起兩塊打鑿好的木構件,把榫頭和卯眼對起來,嚴絲合縫,「木頭不像鐵釘,時間長了會生鏽鬆動,影響傢俱的壽命,榫和卯連在一起,時間長了,兩塊木頭渾然一體,用上百八十年都沒問題。」
紅木傢俱講究工藝的精巧,無論多繁複的紋路,憑藉榫卯結構都能實現。程俊偉拿出一張圖紙,一個97公分*40公分的書櫃門,中間是一塊雕花的木板,四周是木條組成的線條,就要用上100多塊木構件。一塊塊木構件只有手指頭粗細,最小的木構件還沒有一根手指長,無論多小的木構件要經過開榫、打眼、起線、打槽等多道工序。程俊偉拿起一個邊條告訴記者,就這一塊小小的木構件就要經過12道工序。
相比以前,現在的木匠開榫、打眼都是靠機器來完成,像開榫有專門的開榫鋸,起線有專門的鏤銑機,各種各樣的機器有十幾種,每個木匠都要熟練掌握。用機器開榫、打眼,不僅要心細更要有竅門,程俊偉有六級機械木工的專業技能,上手很快,他還不斷琢磨著怎樣能又快又好地加工木構件。
到楓林紅木六年,程俊偉各式各樣的傢俱都做過了。他現在正在做的是一架雙月洞門架子床,各種長短不一、形狀各異的木構件足足要用700多塊,每塊木料都要開榫打眼起線,在手裡摸上個五六遍。現在是備料階段,等把把700多塊木構件全部開榫打眼起線完就要一個月的時間,組裝也要用上半個月。架子床工藝複雜,床頂是一個個相連的圓圈,為了讓木構件開榫打眼的部位如一,他還專門做了模具。在他的工作台下,放著一摞摞的模具,都是他為了工藝的一致而自製的。
喜歡上木匠這個行業要從程俊偉上高中時說起,當時他的一位本家哥哥在煙台一家鐘錶廠上班,每當放假他就到哥哥的工廠里打零工,也就是幹些打掃衛生、搬搬抬抬的活兒。打零工時他看到一塊木料經過木匠的手變成一個木鐘,感覺很有意思。因此高中畢業當了兩年兵回來,他就進了幸福的一家傢具廠上班,後來又去了福山一家傢具廠,到進楓林紅木之前乾的都是機械木工。
十個木匠九不全。他的左手食指受過四次傷,都是在干機械木工時傷的,程俊偉說其實都是自己不遵守操作規範吃的虧,現在技術熟練了,也注意按著操作規範來,就不再吃虧了。
程俊偉說這是最簡單的榫卯結構
這種榫卯結構要複雜一些
複雜的榫卯結構
這種榫卯結構叫燕尾榫
兩塊木板靠榫卯結構連結在一起
複雜的榫卯結構散發著幾千年傳統木匠文化的魅力
抱肩榫把床腿和床圍緊密連結在一起
今年36歲的程俊偉是一個80後,從他到楓林紅木起就一直是廠子里最年輕的木匠,雖然也不斷有年輕人來廠里上班,但干不上幾個月就跑了,到現在他一直還是最年輕的木匠,其他的木匠一般都在五十歲開外。在別的年輕人看來又臟又累的木工活,程俊偉卻幹得很有趣味,「我喜歡這一行,天天和木頭打交道,看著它們在我手裡變成一件件傢俱,就很有成就。而且整天在車間里走來走去地幹活,還鍛煉身體,快樂工作、快樂生活嘛。」
版權聲明:由於部分文章來源於網路,另外有些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
取得聯繫。若涉及以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刪除或處理。
木工刀具論壇「zjwoodtools」[微信號]
承接|刀具廣告|軟文推廣|求職招聘|微信推送
※木工刀具設計:硬質合金材質選取注意要點
※定製傢具,水很深!
TAG:木工機械刀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