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之後,還能拼事業嗎?
Sheryl Sandberg的Lean in《向前一步》出版於2013年,當時我剛博士畢業不久,處於職業剛開始的前端,讀著受益匪淺。5年過去了,Sandberg的丈夫已因病去世,她又出版了一本新暢銷書了。我已經在職場上積攢了經驗,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1歲的女兒。但身處職業家庭的鬥爭漩渦間,重讀Lean in依然有不同的新感受。
1
不要主動退出
Sandberg提到,女性在選擇職業方向時,通常會因為對自己照顧家庭的考慮而選擇退守職業機遇。她將此稱為「身還在,心已遠」。一個小有成就的女性雄心勃勃走在職業前進的道路上,心理卻不停念叨著:「我會有孩子,我無法接受職業挑戰。」於是,這些女性開始有意無意地不去爭取前進的機會,或者在面對機遇挑戰時猶豫不前,自動選擇退居二線。這使得在她真的擁有孩子之後,由於職業的停滯不前,一受社會環境鼓勵,她就會放棄雞肋職業而照顧家庭。這直接導致了職場上男女高管的畸形比例。
即使Sandberg自己也出現了這個情況。她曾經得到成為Linkedin CEO的offer,但當時她正在備孕第二個孩子,知道自己孕期有嚴重的妊娠反應,會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她拒絕了這個offer。幾個月之後,她的孩子出生了,她又得到了Facebook的offer。這次她再也不想錯過機會,在孩子剛剛出生時就上崗了。
Sheryl Sandberg
如果把職場比作一場備受磨鍊但回報豐厚的馬拉松比賽,在我們剛剛畢業時,一聲槍響,意氣風發的男女畢業生都投入了比賽。男生會一直聽到加油的口號聲,而女生則一直會聽到各種不同的評論:
「女生還是要以家庭為重」
「這工作可能不適合你以後帶孩子」。
當職場進行到一定階段,無論男女都開始疲於應對職場挑戰時,男生通常聽到的是「堅持下去!不要放棄!」
而女生則會聽到更多質疑:
「你要生孩子了不行的!」
「你孩子誰帶的?」
外界的反對於女性的影響非常深遠,讓女性不由得放慢了腳步,甚至完全退出比賽。
雖說是否離開職場原本是一個個人選擇的問題,但這種選擇永遠夾雜著社會壓力和現實考量。社會的習俗傳統、同輩壓力、家人的期許、現實的「誰帶孩子」的安排,都會對女性是否選擇繼續就業造成巨大影響。社會鼓勵女性離開職場,將生活重心放在家庭上,而並不是讓女性們自己真正做出決定:「如果沒有家庭育兒負擔,我願意工作而取得個人成就嗎?」
Sandberg認為,對自己有職業期許的女性在打算要孩子之前,會有一個接受新工作挑戰的好時機。如果這份工作很有吸引力,會更鼓勵這些女性在產後返回職場。而如果沒有接受挑戰,使得事業停滯不前,產後放棄職業的機會成本不夠高,就更會促使原本可以更有作為的女性離開職場。所以女性在生育之前,更應全力以赴投入工作,爭取獲得更多的機會。這樣在生育之後,可以更好抵禦世俗的質疑,完成自己的夢想。
如果你希望在職業上有所發展,又很幸運地獲得工作機會,不要因為自己或他人的「你以後要生孩子」的說法而退卻。只有勇往向前,為自己爭取得更多成就,這樣在你必須為職業和家庭之間做出選擇時,你才能更正確地作出屬於自己的決定。
圖片來源:Pixabay
2
不要想成為「完美媽媽」
今天的社會裡,人們認為一個「好媽媽」需要一直圍繞在孩子身旁,無微不至地關懷孩子。社會學家稱此為「高強度養育」(Intensive Mothering),這種文化強調母親必須花費大量時間跟孩子在一起,為孩子準備三餐,陪孩子學習,了解孩子的朋友,參加學校的活動。這和職業婦女的日常工作生活完全相悖,於是,職業媽媽總讓人覺得活得很失敗。
2006年,美國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經過15年對1000多個孩子的研究,發表了研究結論:由全職媽媽照料的孩子與其他有他人共同照料長大的孩子,在個體發展上並無不同,在認知能力、語言表達、社交能力、人際關係及母子感情上都沒有差距。而父母的行為(包括父母婚姻親密度、父親是否有責任心、父母是否積極樂觀等)對孩子的影響,相比起母親是否全職照料的影響要多出2-3倍。研究更是指出:母親的照料與孩子發展關聯性不大,母親不需要認為自己選擇工作就會影響孩子發展。」
Sandberg認為,職業女性因為自己不在孩子身邊而感到焦慮,這種情緒更多是因為母親自己的因素,而不是因為孩子真的非常需要母親。因為工作原因,職業女性經常會錯過孩子成長的一些點點滴滴,而為此覺得特別難過。但這個問題並不困擾父親。在訪問中,父親認為自己經常回家吃晚飯,就已經是個好爸爸了,而母親會因為自己上一天班而不能陪孩子,而自責認為自己不是個好媽媽,儘管整個晚上都是她在陪孩子!
對於職業女性而言,控制負罪感和時間管理是同樣重要的功課。世上無完人,生活也從來不可能完美。我們的重點是要時刻問自己:在工作和家庭里,我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然後把心態放平努力做好,這會比沉溺於無謂的掙扎更有意義。我們不要追求完美,而要追求一個可以長期持續的計劃,讓自己在事業上有所得,又能讓自己享受家庭幸福。這也許是減少一些工作時間陪孩子,也可能是放手讓孩子給保姆照看而自己專心工作。無論具體舉措是什麼,我們只能放下負罪感,竭自己所能去努力。只要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少給孩子做一頓飯並不重要。
關於「要花多少時間陪孩子」的問題,我也有很多個人體會。桃子出生不久後我就開始到處出差。儘管我盡量把行程安排得非常緊湊,桃子出生後的第一年,我依然有一半時間是在旅程中度過的。為了補償,當我在家的時候,我幾乎包攬了所有帶孩子的時間:每個周末都陪桃子玩,桃子生病時、日托放假時,永遠都是我推掉工作在家陪她。即使如此,我依然難過得不行:愛孩子不就是要花時間陪她嗎?一個經常工作的媽媽是不是好媽媽?
馬克因此列了張時間清單,記錄了三個月內我倆分別照看孩子的時間。結果發現,雖然馬克出差很少,每天晚上都回家帶孩子吃飯睡覺,但他陪孩子的時間比我還少得多。但馬克根本不認為自己不是好爸爸,連我們家人、甚至微博粉絲們都認為馬克是個好爸爸。馬克理直氣壯:工作上班多麼正常,下班時間都給孩子了就足夠建立親子關係了。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為啥要沒事找事質疑自己?
馬克和桃子
在此之後我就丟掉我的「完美媽媽負罪感」了。父親能輕裝前行,母親也能。不要讓社會偏見給你增加不必要的負擔,不要讓那些看不見的莫須有問題影響了你的判斷。只要孩子和你都健康快樂,你就是最好的完美媽媽!
排版:Ruiying
題圖來源:pixabay
文章來源: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作者本人公眾號「伊甸園的桃子」,轉載請聯繫原賬號。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 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當媽之後,還能拼事業嗎?
※癌症帶走了李詠,早期篩查是否能帶走癌症?
※在美國,與科學松鼠會來一場美麗的邂逅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