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產生學習積極性,不能用逼迫法,不逼迫是最大的動力和鼓勵
在生活中,有這樣的兩種父親:一種是事業型父親,害怕別人在背後指指點點,說一些「錢賺再多有什麼用?孩子變成那副德行,也不好好管管」之類的話;另一種是家庭主夫型父親,也害怕別人在背後指指點點,說一些「作為一個父親,真沒用!讓女人出去賺錢,在家裡養孩子……養出的孩子成績還那麼差!」之類的話。
在這樣極端觀念中,事業型父親和家庭主夫型父親便找到了同一戰線一—逼迫孩子學習,生怕孩子在教育程度上落後於人。可是這樣的做法,很容易對孩子造成一些負擔和恐懼感。
其實,對於健康成長中的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比別人多認識幾個字,或是有著優秀的家庭教師,而是需要一種舒適、安穩的心理狀態。如果總是帶著不安和煩惱上學,那無疑會讓孩子無法集中精神,並會對今後的學習有著難以彌補的影響。因此,父親不應該一味強迫孩子學習,而是應該了解孩子對什麼事物感興趣,並帶他進入相關領域體驗,從而正確地引導孩子對學習產生積極性。
希望下面這位父親的所見所聞,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兒子4歲那年,我們全家來到了美國。在這裡,我留下了一段段美麗的回憶,尤其是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讓我對美國教育有了親身的體會和感悟。
我的鄰居威特先生,是一位出色的幼兒園老師。在他的介紹下,兒子順利入學了。可能是因為威特先生的孩子也在這個幼兒園,我對他有一種特別的感覺,是為人父的親切感。
當父母們把孩子送到學校的時候,威特先生會蹲下來先問徵求孩子的意見:你願意留下來嗎?爸爸可以離開嗎?當孩子點頭同意後,他才會讓父母們走。
接下來的日子,威特先生不僅給我做了一個好父親的啟示,也做了一個好老師應該具備的事情。兒子剛入學那會兒,我很擔心孩子不懂英語,交流有問題,會不會交到朋友?會不會受欺負?會不會……等等,不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兒子已經把威特先生當成了自己的父親,並且每天都是開心的。
當我再次見到威特先生時,就會問起兒子的情況,威特先生總會說他很聰明或是機靈,沒有任何問題。不久後,在一次家長與孩子的互動課上——在海邊。我留意到,威特先生並沒把兒子當成是特別需要照顧的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威特先生也沒有要求所有孩子都跟上來一起玩。或許正是這種教育方法,讓每個孩子都覺得很自在,就連一句英文都聽不懂的兒子,也玩得十分興奮。
在一年的時間裡,兒子已經學會了簡單的英文,並能和孩子簡單地交流了。上幼兒園大班時,他的書包總是空空的,從來沒有見到什麼書啊、本子啊、筆啊之類的東西,由於那些學慣用具是學校免費提供,所以不用帶回家裡來。而且最令人奇怪的是,威特先生從來沒有布置過家庭作業。
有一次兒子帶回來一本書,說是威特先生讓自己挑選的,而且什麼時候看完都行,還了以後可以再借。在每本書的背後還附有小冊子,上面有一些把小朋友寫下的感受,就是畫畫都行,非常自由。
後來,兒子還挑選了一本叫《假如我是動物園的管理者》的書,書上說如果我是動物園的管理者,我不會讓動物園和別的的動物園一樣,養著獅子呀老虎呀!那太普通了!我會去養一些比較奇特的動物,比如要脖子很長很長呀,吃一口食物,需要3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胃裡。哈!那真是了不起的想像力,在知識的熏陶和對事物的好奇心下,兒子自覺地養成了喜歡讀書的好習慣。
通過和威特先生的接觸,我發現他的教育秉著一個原則,那就是:不逼迫孩子。無論是他的兒子還是我的兒子,還是其他的小朋友們,都非常喜歡這個威特父親。因為在他的教育下,孩子們非常健康快樂,也喜歡學習。
看完這個故事,不由得欣慰起來。在年幼的時候,孩子如果能遇上像威特先生這樣的父親和老師,那該是多麼有趣和幸福的一件事啊!無論是在學習還是成長中,不逼迫就是最大的動力和鼓勵。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教育,正是孩子們建立健康身心的關鍵時期。因此,父母的教育方式尤為重要。
當然了,也有家長會說:那是人家美國的教育方式!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教育氛圍,那教育理念和方式肯定不同。當然了,文化差異是存在的,但每個父母愛孩子的心是不會改變的。如果想讓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那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很重要。如果孩子在逼迫下出現故意拖拖拉拉、故意讓父母生氣、不去上學、不喜歡學習等逆反心理,那可就糟糕了。
如果父親希望孩子能夠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那首先就是要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使他們有個穩定的情緒。有了父母給予的足夠的愛,那孩子自然而然不會辜負父母的信任及期待。
試想一下,我們自己在別被人逼迫做一件事的時候,你的內心是什麼感受呢?會感覺到開心嗎?會感覺到有無窮的興趣和動力嗎?
給孩子不逼迫的愛,那才是真正的愛,愛不是逼迫來的。
每日持續分享有價值的育兒經驗與心得,讓我們與孩子一同成長。歡迎評論區留言轉發,收藏,關注本賬號。
※快樂儲存不了,在童年把快樂給孩子,別讓孩子失去了快樂的資格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能缺少競爭能力的培養,爸爸更不能缺席
TAG:一同成長的粑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