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血管通路要定期評估?
梁付桂,解放軍306醫院,腎內科
品牌質量管理辦公室 左天宇 編輯
目前維持性血液透析通路主要有三種類型:自體動靜脈內瘺(AVF)、人工合成移植內瘺(AVG)和隧道式中心靜脈導管(CVC)。理想的永久血管通路應該能夠滿足以下條件:1)長期使用,且感染和栓塞併發症發生率低。2)可提高血流量以滿足設定的透析參數。與人工移植內瘺和隧道式中心靜脈導管相比,使用自體動靜脈內瘺者發生感染、血栓等併發症、住院率均較低,因此,目前多個國家的指南將自體動靜脈內瘺作為首選通路。
AVF或AVG一旦發生通路併發症就會限制了透析治療的實施,所以,血管通路併發症是影響血液透析患者生存及生活質量主要決定因素。常見的併發症有:
1. 早期功能障礙:未使用或是在使用3個月內失效,自身血管條件差內瘺成熟不良或是新內瘺穿刺多次失誤造成。
2. 晚期功能障礙:即正常使用一段時間後出現的障礙。由於靜脈狹窄引起血流阻力上升、血流緩慢形成血栓,造成內瘺閉塞。靜脈狹窄造成腫脹手綜合症。反覆穿刺同一部位,血管壁結構被破壞造成假性動脈瘤。動靜脈通路的形成及動脈狹窄導致的竊血綜合症。
3. 流量過高造成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定期評估,全面監測,早期干預是提高內瘺壽命的重要方法,為維護內瘺的通暢度,達到透析充分性,醫護和患者應共同配合,要做到:
1. 每次透析穿刺前,上機護士充分評估動靜脈內瘺,如手觸內瘺震顫感、聽診器聽診血流通暢度、觀察瘺體有無紅腫等感染跡象。
2. 每1~3個月患者定期做血管超聲檢查,以及時發現是否存在狹窄、血栓等,及時通過藥物溶栓、外科手術或是介入方法保留內瘺。
3. 盡量做到內瘺成熟8周後再使用,過早的使用容易造成動脈瘤的形成。內瘺成熟不良者在吻合口拆線後及早進行功能鍛煉。
※釐清靜脈血栓的形成機制和干預方法
※顱中窩入路|Spetzler教授腦幹手術入路
TAG:醫學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