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會有的》:苗煒,吃貨遇吃貨,能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麵包會有的》:苗煒,吃貨遇吃貨,能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小說家有兩種,一種是大眾款,人人都喜歡,這種小說大多是或者拍案驚奇的故事,或者心靈雞湯的感情,如果稍微有點兒哲學味道,人性光輝,已經是上品。好比美國的史蒂芬金,台灣的吳念真,你國的張嘉嘉之類。這種大眾款,並不是好的藝術作品。眾所周知,流行的通常都不是什麼精品。
另有一種小說作者,他們不太在意故事,漫不經心的開始,毫無預兆的結束,情節無甚驚奇,吃喝拉撒,行行走走。筆下的人物也沒什麼鮮明的性格,說不出什麼令人感動流涕的對白。但這種小說,作為一個整體,準確的表達了某種情緒,準確的反應了時代特徵。在同一個時空中,他幫助讀者發現生活的某個本質。那是一種你未曾意識到的生活,這樣的作家才最難得。在中國,更是稀有。
苗煒是其中之一,很晚開始發表小說,但出手不凡,先是一本短篇小說集《除非靈魂拍手作歌》,接著就出了風格成熟質素穩定的《黑夜飛行》,我近幾年看到的最好的小說集。一篇《一塊兒肉的覺悟》。苗煒將這篇推倒重寫,於是有了《麵包會有的》這個中篇。寫了各國美食,寫了幾個對吃過分執著的人物,死在蘑菇上的王蘑菇,差點兒死在吃上的楊大衛,還有天賦異秉的女饕朱海倫。它已經演變成和《覺悟》完全不同的故事。但表達的情緒是類近的。
而《土豆燒熟了》可算是《寡人有疾》番外篇,用略顯魔幻的手法去追尋義大利傳教士在南京的活動史。真實,虛構,想像如此完美的交疊,和王小波的《青銅時代》相若。王小波說他寫《青銅時代》的故事時,受到費爾南.布羅代爾的影響,當我讀到他筆下踩著高蹺熟練的在洛陽城的爛泥里跳來跳去的李靖時,有那麼一刻,恍惚之中,我相信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洛陽。同樣,苗煒刻畫了一個亦幻亦真的南京城。美輪美奐的菜譜、美食。
我們來看看在《麵包會有的》里,如何描述兩個吃貨金風玉露一相逢的那一刻:「信,茫茫人海中肯定有同樣能吃的人,平素如放在劍鞘中的一把寶劍,如此深藏不露,是因為寶劍一出,無人可避其鋒芒。那天早上,他凝視朱海倫的牙齒,如廁所瓷磚一般緊密、結實、潔白的牙齒,似乎能反射陽光,一張一合之間就將所有穀物和肉嚼碎,下咽時,細長的脖頸輕微蠕動。楊大衛怕朱海倫看到他變寬的牙縫,衰退的牙齦,咀嚼時多了一分顧慮。他吃下去四道早餐,朱海倫以同樣的節奏,吃下去同樣的分量,兩人心照不宣,都知道對方是天賦異秉的飯桶。」
好的小說,你能感到作者的從容,鎮定,不瘟不火,完全不像那些大眾款的小說,大驚小怪灑狗血,追著流行語拚命抖機靈,嘩眾取寵。認識生活觀察生活的高度,精準把握的時代精神,飽滿的情緒,準確的敘述,豐富的知識,令作者下筆前胸中氣象萬千,已經有足夠的自信。
這種知識分子型小說,首先作者在智力和知識上,是領先時代的。品位和格調上,通常是寫出來給中產階層看的。講個笑話也不是家常那一款。就算講家常笑話,講出來感覺也不同,寫做飯,包含大量的第一手體驗和豐富的文史知識。寫人與人的友情,愛情,也大都舉重若輕。
越是文明地區,中產階層占的比率越大。整體閱讀質素就越高。吳念真的小說是家常款,但吳念真也寫得出《悲情城市》這樣的史詩電影。而在中國,流行的,暢銷的,賺錢最多的永遠都是下三流的作品。我不想貶低某些作家作品,但總覺得,一個渴望生活的人,得稍微有格調和趣味。
※《煮海時光》:朱天文,侯孝賢,昨日街頭混混,今日台灣名導
※《如果牆會說話》:亦舒,女人獨立,並不意味著必須單身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