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不願意相信馬蓉?因為她語文差
古往今來,從來沒有一次娛樂圈爆料,像馬蓉的「八點見」這麼枯燥無聊,以至於這裡想放點什麼總結,都不知道從何說起,信息量幾乎為零。
接連發出的8條微博在很多網友看來並不算對其有利的「實錘」,反倒尷尬得讓人懷疑,她是不是就想發幾條帶圖的原創微博,好參加王思聰的抽獎。
甚至覺得馬蓉這個人吧,只是看著精明,實際上語文不好,數學也很差。
前一點表現在微博配文亂七八糟的,發出來的內容像小學生剛學會用排比句,又碎又啰嗦,不會組織語言,讓圍觀群眾沒有繼續看下去的慾望;
後一點是她邏輯有硬傷,一邊說王寶強騙大家自己沒錢、實際賬上幾百萬;一邊曬出來的銀行流水恰恰證明,在第一筆工作室款項匯入前,王寶強的賬上真沒什麼錢,確實需要借錢請律師;還不小心給陳思成打了個軟廣——
第一時間借給寶寶300萬,並留言「兄弟加油」。
陳思成做夢都想不到,他上熱搜的原因居然不是被罵。
王寶強恐怕也沒反應過來,自己怎麼突然被捧成了「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都沒錢打官司離婚了,還不忘按時繳稅
總之,這一波操作讓圍觀群眾都替她著急,說她還不如直接發條微博:大家好,我要爆料,你們都覺得王寶強曾經被我逼得借錢打官司,實際上不是這樣的,證據1234,以上,謝謝大家。
多省事兒,多優秀,大伙兒也喜聞樂見,哪像現在,瘋狂自錘+給對家圈粉,王寶強陳思成估計都恨不得給她發個微信紅包表示感謝。
就本吃瓜小編而言,下次再看到馬蓉的「八點見」,估計就是這個表情了
沒辦法,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需要交流,而語言表達能力欠佳的人,不管是微博撕比、還是日常社交都很吃虧,這是經過多次實踐得出的真理。
很少有人會對一個話都說不清楚的成年人產生好感,並且想要繼續接觸。
美妝博主大概是唯一的例外,雖然大多數在視頻里只會說「這個很好用,這個炒雞好用,那個非常非常好用」,但長得好看的人是有特權的,看到那些如花似玉的臉就知道,這個東西應該是真的好用。
回想一下,娛樂圈裡因為會吵(si)架(bi)而拉好感的優秀案例並不少。比如一對一開撕的李雨桐,在微博上的發言邏輯清晰、條理分明,讓前男友的粉絲求錘得錘,被網友親切地封為「錘神」;
比如為了湊齊火箭少女101不惜打官司的騰訊,二話不說直接走法律程序維護自身權益,辦事乾脆利落,網友們看著也開心,甚至編起了段子——過去的鵝已經死了,是x華親手殺死了它,現在站在你面前的是鈕鈷祿·鵝。
只要不違法亂紀,這些懂得如何表達自己所思所想、不委屈自己的行為,在網友們眼裡都是會做人的表現,幹得漂亮,活得優秀。
但要說娛樂圈的反面教材,也不是沒有。
明星上節目應該是最容易暴露自己表達能力的時候了,特別是《奇葩說》《吐槽大會》這類看嘴炮力和反應力的綜藝,會不會一句話冷場、讓主持人都接不上話,就看這人嘴皮子利不利索。
所以跟這些節目屬性契合的,要麼是大張偉這種自帶笑點的,要麼是陳學冬這種會聊天的,又或是春夏那種說話真誠有思考的。
除了毫無邏輯像醉酒的咆哮帝、防守過度沒話聊的魏瓔珞,能以一己之力讓整個節目都尷尬起來的明星,多了去了,就連以嘴上功夫出名的papi醬,在節目里都是一副很拘謹、放不開的樣子。
「上節目」不是唯一展示自己語文成績的渠道。
對於明星來說,遇到口碑危機需要緊急公關的時候,更需要通過得體的言辭、清晰的表達來請求公眾的諒解與支持。
就像前段時間某明星的致歉信,不到千字錯誤百出,被杭州一中學老師當作改錯例題帶進了語文課堂,詳細分析其中出現的標點錯誤、語法錯誤,可謂貽笑大方,還怎麼讓大伙兒看到她的誠懇和悔過呢?
另一方面,某些明星被多年吐槽的點裡,日常發言也佔了很大的比例,比如以「劉言菲語」、「靳言靳語」和「爽言爽語」為代表的幾大聽不懂語系。
意指劉亦菲早期接受採訪時的答非所問、靳東的「恆」古不變和諾貝爾數學獎等常識性錯誤,以及鄭爽在微博上說的那些粉絲都不一定看得懂的話。
說句實話,作為爽妹子的顏粉,看她漂漂亮亮地出現在熒幕上就心滿意足了。
但考慮到她今後在演藝界的發展,是真希望她在提升台詞功底的同時,好好學習下正確發音,否則沒有字幕的情況下真的很難聽清她在嘀咕什麼。
不止她一個人這樣,很多明星都有點「口齒不清」,講話時給觀眾的感覺就是「黑人問號臉.jpg」,因為他們的發音習慣跟大多數人不一樣,尋常人根本聽不清。
混跡娛樂圈、需要應付各路神仙妖魔的明星尚且如此,我們普通「交流障礙者」的日常就更困難、言行就更容易被誤解了。
一個表達能力欠佳的人,碰上一個理解能力不達標的人,往往會造成一種奇特卻常見的社交現象——我心裡想著A,嘴上說著B,別人聽成C,最後理解為D。
簡單的「1+1」變成了格雷戈里的反正切級數,雙方都要被活活氣死。
行走江湖,會說話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
像諸葛亮為了拉攏孫權一起抵抗曹操,把東吳諸謀士反駁得啞口無言;
像呂秀才用一個哲學問題說死了姬無命,從落魄書生搖身一變成了關中大俠;
像格林德沃滿歐洲親力親為地跑路演,靠一場ppt演講就籠絡無數人心……
而語言表達能力為負的我們呢,小時候不敢跟班花校草搭訕,上大學做小組作業不願意上台做presentation,畢業了都害怕跟曾經混過辯論隊的人打交道。
這種「交流障礙」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詞不達意,嘴巴跟不上腦子、不能完全復刻所有內容,心裡可能想到了整個太平洋,但說出來的只有那麼一兩滴。
不管是出於緊張的心理活動,還是因為淚點極低的生理結構,這都會導致一個慘痛的故事結局——每次說是跟人吵架,其實都是單方面挨罵。
等到夜深人靜躺床上才想起來當時該怎麼還嘴,到了第二天雄赳赳氣昂昂地重啟「戰爭」,發現還是說不過人家,就算腹稿都打過好幾遍了,一開口仍要抖上三抖,甚至還沒張嘴就忍不住紅了眼圈,那叫一個委屈。
第二種情況就是啰嗦絮叨,本質上還是語言組織能力不行。
十句話里必須有30個「嗯……」「那個……」「然後……」才能打句號,本來2分鐘就可以說完的劇情梗概硬是讓人從盤古開天闢地聽起。
跟這類人面對面聊天,會浪費自己很多時間,還要注意別忘了第一句說的啥,要是等ta把說的轉換成文字就更蹉跎時間了,你這邊看了10分鐘的「對方正在輸入……」,那邊還在摳著腦殼想怎麼跟你開頭。
說話啰嗦,跟第一種情況下憋出來的那點話也沒什麼區別,雖然聽著有一籮筐,但信息量極少,傳遞情緒都夠嗆,更別說給人畫面感了。
就像開頭馬蓉爆的料,不會說話的人就是有這麼一種神奇的能力——語言貧瘠、思維混亂,再有意思的內容都能被他們說得很枯燥。
跟會說話的人對比就更顯慘烈了。
一個是舌燦蓮花、字字珠璣,說出的每個金句都像汪洋大海一樣向你襲來;一個是口若懸河、水分卻在空中蒸發,讓人乾巴巴的難受到龜裂。怎麼玩兒?
唯一值得慶幸的,大概是跟後者聊什麼電影都不怕被劇透。
他們只會重複簡單的敘述,不會概括全片、更抓不住重點,明明說了很多,卻讓聽的人一頭霧水,「啥啥啥?你說的都是些啥?」懵得可愛。
聽朋友講侏羅紀世界(via.@-布朗雲-)
說了這麼多,可能會有人覺得,誒,這些表達能力不好的人內心世界這麼好玩兒呢;但其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其中的痛苦經歷和血淚教訓。
對於他們來說,不管真實的工作能力和學術成績有多好,從小到大,所有上台演講、求職面試、推銷產品這些要跟人溝通、表達想法的語境都是一場噩夢——自己說不清楚、別人也不能理解,像隔著一堵厚厚的牆。
可學校又很少有教人怎麼說話、怎麼系統鍛煉口才和邏輯思維的課程,他們除了靠厚著臉皮、多加練習來攻克心魔以外,也不知道如何從噩夢中醒來。
但毋庸置疑,適當少說、學會總結錯誤經驗總是沒問題的。
※大衛·柯南伯格:Cult大師的任性與純真
※有些人的愛是鋯石戒指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