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快樂教育理論背後的疑惑:我們到底怎樣做,才能教育好孩子?

快樂教育理論背後的疑惑:我們到底怎樣做,才能教育好孩子?

我國自古就有「孟母三遷」「曾子煎豬」「陶母責子」等嚴於教子的佳話,但是近年來受到「快樂教育」,「快樂學習」理念的影響,家長們困惑不已:


我們到底怎樣做,才能教育好孩子? 是嚴格還是嚴厲?

「嚴」於教子是否會壓抑孩子的天性,阻礙孩子健康發展?

在我看來,教育孩子應該嚴格,而非嚴厲,嚴格和嚴厲是有區別的。

我們一直提倡的因材施教,順其天性其實跟嚴格要求並不相悖,甚至可以說受到嚴格要求孩子,能夠使其天性和特長能夠得到更好的釋放和發揮。

快樂教育理論背後的疑惑:我們到底怎樣做,才能教育好孩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01

在國慶節期間,一則「9歲男孩偷拿奶奶2000元玩手游,被罰撿『廢品』還債」的視頻引發熱議。

重慶永川9歲男孩航航,因偷拿奶奶2000元錢去買手游裝備,被父母懲罰撿廢品「還債」。

他已經幹了兩個多星期的活,為了還清債務,他會到鄰居家熟練地收拾好廢紙板,然後運走。

他說干一上午的活大概賺100元,要還完債還要「很久很久」,在那之前都不會再進行任何娛樂活動。

對於父母的這種懲罰方式,他也覺得教訓很深刻。在這條視頻獲得清一色的「好評」,網友們紛紛為航航父母的教育方式點贊。

快樂教育理論背後的疑惑:我們到底怎樣做,才能教育好孩子?

近年來類似新聞屢見不鮮,熊孩子偷刷父母的卡買裝備,少則幾千,多則上萬,這些新聞提醒我們要提高警惕,加強教育,但是到底該怎麼教育,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航航的父母無疑是嚴格的,讓9歲的孩子利用課餘時間收廢紙還債,在債務還完之前,他將不會有時間進行任何娛樂活動。

但他們確實清醒而又明智,他們清楚地知道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讓孩子改掉陋習,打罵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手段。

至少在視頻中我們看到一個戴著手套「工作」起來一點也不含糊的航航,而在視頻的最後他本人也表示這次教訓很深刻。

相信他在經過這次難忘的打工還債經歷以後能夠深刻認識到賺錢不易,即使是奶奶的錢也不能隨便亂用吧。

02

「江蘇黃橋某公寓一母親將9歲親生兒子打死了,疑因孩子把手機弄丟了」,年初時候這則新聞非常轟動。

9歲男孩明明不小心將平時與媽媽聯繫的手機弄丟了,「易燃易爆」的媽媽失手將明明打死,此後,媽媽小陳承認,當天她用膠布將明明的手腳、身體捆了起來。從傍晚6點打到深夜11點。打了歇歇了打,大概打了5次。

快樂教育理論背後的疑惑:我們到底怎樣做,才能教育好孩子?

這則新聞現在想起來還讓人痛心不已,尤其是在後續報道中看到九歲明明在雪地里徘徊著找手機的小小身影,更讓人心裡難受。

快樂教育理論背後的疑惑:我們到底怎樣做,才能教育好孩子?

作為媽媽,肯定是希望孩子好,愛孩子的,但是明明媽媽從晚6點到深夜11點打孩子5次,並最終讓孩子喪命,在這個過程中明明媽媽的憤怒可想而知。

這種憤怒實際上並不完全來源於孩子所犯的錯誤,也來源於因為孩子的錯誤而產生的挫敗,最終這股憤怒的洪水噴涌而出成為傷害孩子的罪魁禍首。

這兩則新聞中的家長都是「嚴」於教子的,但是教育方式和教育結果又是截然不同的,為什麼?

這大概就是嚴格和嚴厲的不同。

從字面上來看,「嚴格」是指嚴肅而認真,一般指遵守規定或掌握標準時認真,不放鬆。嚴格,關鍵在「格」,格就是事前的規則,契約,是恰當而明確的要求,一旦違約,須懲罰。

而「嚴厲」指嚴肅而厲害。一般指做錯事情後給予的厲害的、高層度的懲罰。當孩子表現不好時,「嚴厲」通常表現為一種情緒,是色厲內荏,因失敗而憤怒,從而遷怒於孩子,懲罰孩子。

簡而言之,嚴格是就事論事,而嚴厲則是對事又對人。

03

前段時間劉國梁「回歸」的消息引起不小的轟動,劉國梁是中國乒乓球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作為運動員,是大滿貫獲得者,作為教練,培養出了數個大滿貫獲得者,可以稱得上是功勛教練。

劉國梁在之前的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都在安心的陪伴著孩子,指導他的女兒你訓練高爾夫而且還跟著他滿世界比賽。

劉國梁有一對雙胞胎女兒,兩個女兒都有運動天賦。

大女兒贏贏僅僅八歲就在今年的七月份獲得了人生第一個世界冠軍,在最近的滙豐青少年冠軍賽總決賽的最後一輪比賽中,劉宇婕(贏贏)以117桿的成績奪得U9年齡組的總冠軍。

賽後接受採訪的時候, 提到對女兒的要求時,劉國梁表示:「有的時候要求她可能某些階段比馬龍張繼科更嚴格,因為孩子的認知和大人是不一樣的,她的自覺性也不一樣,我覺得這對她來說,在小時候也是一個起點,我希望她能夠對自己要求更高一些。」

快樂教育理論背後的疑惑:我們到底怎樣做,才能教育好孩子?

在訓練上對女兒嚴格要求,日常生活中卻也能和女兒打成一片。打完球以後,開心的贏贏有時會粘著爸爸索要禮物,劉國梁會精心準備,他想讓女兒體會到付出後收穫的快樂。

而當贏贏被問到和爸爸在一起愉快多還是生氣的多?女兒開心的說愉快多。

雖然對女兒嚴格要求,但是並未造成親子關係的對立,反而在這種嚴格要求中提高了孩子的自覺性,更好的幫助孩子發揮潛能。

嚴格的父母,最少摻雜負面情緒,最大限度贏得孩子的尊重,這也是最不容易引起對抗的溝通方式,因此,孩子能比較平順地把嚴格內化成自己的標準和要求,形成自律。

培養職業運動員如此,培養孩子也當如此,我們常常都在孩子受挫時後悔為何沒有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其實,嚴格最容易形成好習慣。

04

朋友是一個三歲孩子的媽媽,以前對孩子十分任性,脾氣急躁,大人稍有不合她心意的地方她就要撒嬌哭鬧,動手打人。

她經常會感到束手無策,焦頭爛額,也試過「以暴制暴」地打回去,結果卻發現孩子反抗地更加激烈。

快樂教育理論背後的疑惑:我們到底怎樣做,才能教育好孩子?

經過反思以後,她開始慢慢轉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從放任自由到適度管教,當孩子哭鬧不止,讓人心煩意亂的時候,不再生氣憤怒,盡量心平氣和地與孩子相處。

剛開始,孩子哭鬧得更加變本加厲,但一段時間以後,孩子雖然偶爾還會有像從前那樣任性哭鬧的時候,但是次數明顯少多了。

其實我們很多人教育孩子的出發點是「嚴格」,卻由於孩子的抵觸,反抗而束手無策,又因為憤怒和無奈轉而懲罰、羞辱和打罵孩子,逼迫孩子去做某些事情,最終演變為了「嚴厲」。

嚴厲的教育,很可能會滑落為某個極端,以至於讓孩子心理或者生理上或多或少會受到傷害。這大概是很多人將嚴厲教育視為失敗教育的原因。

我們講順應孩子天性,給孩子快樂教育,並不是放任自流,讓孩子野蠻生長。而是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用最適合孩子的方式去跟他溝通,幫助他成長。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教會他一些他那個年齡段可以接受的規則,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根據孩子自身情況定立了近期及長遠的目標,具體的行動計劃,在目標及規劃明確的情況下,就要嚴格執行。

作為父母的我們,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但是什麼才是最好的?

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這些最美好的品質不會自然而然的獲得,而需要我們日復一日地培養,而這個過程離不開嚴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