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張德芬:四合院里的煙火氣,才是北京的味道

張德芬:四合院里的煙火氣,才是北京的味道

每周一位嘉賓

口述一段關於物件的故事

讀者原創版

等待你的聆聽

合作公號| 惟物論

本期嘉賓 / 張德芬

張德芬,作家,台大企管系畢業,在美國UCLA取得MBA學位。2002年辭去國際知名公司的高薪工作,致力於心靈潛修及寫作,2007年推出的首部作品《遇見未知的自己》,迄今其系列作品總銷量已經超過一千萬冊,被譽為華語世界深具影響力的心靈作家。

我是出生在台灣地區,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到美國去留學,然後又有一個機會能夠在我三十齣頭的時候搬到北京生活。這讓我非常的開心,因為我一直對祖國有非常大的嚮往。

那個時候的北京,我覺得好像感覺比較亂,沒有像現在市容這麼新穎,這麼整齊。有一些老的院落,我那個時候倒是沒怎麼注意。我覺得我真正注意到我們中國的這個院落之美可能是因為一部電影吧。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大紅燈籠高高掛》,鞏俐主演的那個電影。它把那個平遙古城的一個院落拍得非常非常的美。我還記得電影里大雪紛飛的這個感覺。我就更確定了,我為什麼特別喜歡北京,為什麼跟北京這麼有緣,一住就住了二十多年的原因,就是因為喜歡古城的味道。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拍攝地喬家大院

其實,剛過來的時候我就覺得有一些衚衕啊、院落啊還挺有意思的,但並沒有對四合院有那麼大感受。那時候我一直住在公寓裡面,工作也就是在辦公大樓工作,沒有想那麼多。後來呢,中間有三年的時間,我到了新加坡工作,也在那裡生活了三年,但是我對北京一直都非常非常嚮往。我還記得那一年宣布北京贏得了2008年奧運的舉辦權利的時候,我在新加坡淚流滿面特別開心。

後來我就一直想找機會回到北京,終於有一個機會能夠回到我熟悉的這個環境,非常非常開心。那個時候孩子小嘛,還在幼兒園,我們就是住在別墅裡面,都是有院子的,但是對四合院也沒有那麼多的感覺。真的對四合院慢慢有感覺了,並且真的自己想住,還是這兩年的事情。

我們就把辦公室搬到了四合院,一個真正的衚衕裡面的四合院。剛開始的時候可能還不太習慣吧,就覺得好像不太像一個工作的環境。可是搬來以後,我就覺得大家的感覺慢慢地越來越好,就愛上這個工作的地點,很期待上班。尤其是我們這個四合院有一個廚房,所以,我們找了一個很會燒飯的阿姨,每天中午給大家做工作餐,不到中午的時候就可以聞到那個菜香四溢,大家就開始飢腸轆轆的。隔壁的鄰居也很可愛,他會把他們家的內衣褲都曬過來,竹竿一拉就拉到我們門前,我們就要很有禮貌地,很小心翼翼地跟鄰居溝通,說:「大爺,您這個內衣褲可不可以不要曬到我們家門口來?」讓我覺得這隻有在衚衕才能碰到的事情,我覺得特別好玩!

張德芬在微博曬出公司阿姨的手藝

有一次北京下大雨,我們那個院落就變成一個小池塘了,然後,大家在那兒玩水,就覺得很有意思。如果北京出現藍天的時候,大家也不怕危險地爬到我們四合院的屋頂上去拍照片,一直曬這個藍天。我就感覺跟這個地球母親、跟大地、跟這個氣候季節就接上軌了。我自己也是,本來我平常在外面很多的演講,有時候創作在自己家裡,可是,自從我們公司搬到四合院以後,我去辦公室的幾率就高了很多,有的時候我跟別人約見面啊,談話啊或是幹嘛的,就會說:「那我們在公司吃個中飯吧!我們的伙食特別好!」然後我們就在我那個四合院的小辦公室裡面聊天,還可以一邊欣賞這個藍天白雲。我們院里也種了一些花草,感覺就特別特別好。

為什麼我們的古人會蓋這個四合院?我覺得它真的就是讓每一個房間都能夠接到地氣,就是沒有二樓的概念。它的這個屋子就是圍著這個院落,所以中間是院子,我覺得也有一個向心力、凝聚力的感覺。大家要見面的時候都得穿過這個院落,聚在一起的那種感覺。天氣好的時候甚至可以在院子裡面生個火,然後享受一下戶外的空氣和這個氛圍。我就感覺我們古人的智慧真的是不一般的,而且你看四合院,因為它大部分都是北方嘛。那下雪、下雨的時候,它的那個屋頂都是斜的,斜的屋頂也是有一定講究的,它也是特別能夠接地氣,然後能夠把自然的風、自然的空氣以最好的角度,最好的方式帶到你的屋裡面。搬到四合院以後,我覺得整個公司的氛圍變了,大家真的就像家人一樣每日相處,我覺得對於工作效率啊、績效啊以及整體公司的文化向心力,都有很不一樣的促進。

四合院的設計理念體現了古人的智慧

剛來北京的時候,看到的四合院都是去參觀的名人故居嘛。那個時候我就覺得四合院怎麼這麼不方便啊!好像衛生間也都在外面,你在冬天上個洗手間還穿個羽絨服。我就覺得這個房子真的住起來不舒服。古時候的人怎麼住的?當時我心裡有這個隔閡吧。那後來慢慢地我看到了也感覺到它蘊藏的一些底蘊,它的底氣以及內在的一些智慧。我就會覺得它像一個老酒一樣,越存越香啊,就能感覺到它的純度越來越濃厚,這時候我覺得自己能夠開始欣賞四合院了。

我有一個朋友,他是租了一個四合院做餐廳,這個餐廳生意就特別特別好。在試營業的時候就已經爆滿了,到現在幾乎每一餐都是滿的,而且還可以二輪嘛。第一輪呢大部分都是中國人去吃飯,因為中國人吃得早,六點鐘就吃晚飯。然後呢,第二輪就七點半至八點以後,都是老外。因為他那邊也有酒吧,老外就可以吃點東西再喝點酒,生意特別特別好。我看著他租這個四合院,原來是破破爛爛的很舊很舊的,然後他怎麼樣把原來的梁啊,還有房屋的架構都留下來,又做了最現代化的洗手間,做了很漂亮的裝飾,還加上地暖設備,用起來也很舒服,而且看起來又很漂亮,於是生意就特別好。

我這個朋友特別厲害,他可以把周圍的鄰居都搞定,尤其是房東。房東把房子租給他,因為他們這是百年老宅嘛,他絕對不肯賣,但是可能覺得說住在裡面真的也是太舊了,不舒服。那憑你給我的租金,我可以租到很好很現代化的房子,所以就把這個老宅租出去。沒想到我朋友把這個老宅幾乎拆一個精光。架構還在,但那裡面全都打掉了,那個房東很焦慮,天天來看。然後,房東看著他一直做,一直做,而且越做越好,也就放心了。最後,就把這房子弄得這麼好。當然,因為他做生意嘛,有的時候晚上客人走的時候就會吵鬧,可是他也把旁邊的鄰居安撫得很好,平時都能夠去串門子,去問候大爺大媽或是送禮,所以旁邊鄰居的關係都搞得很好。

改造後的四合院也可以讓人們獲得生活上的便利

最好玩的是,這個院子是在一個非常小的衚衕裡面的最底下。然後,出來就是一個公廁,再走出來又是另外一個街道。你會發現因為這家高品質、高素質的餐廳的存在,外面街道的那個門面,大家開店的時候都會走比較高檔的路線。因為這邊常常有一些比較高檔的、高素質的人士進出,他開一家這樣的餐廳,卻把周遭的環境都弄得更好了。所以,我覺得這未嘗也不是一種保存我們古老的建築文化的一種方式。

我們是在現有的的基礎上,不破壞它原來的架構和結構。我看它那個老的房梁都留著,非常非常漂亮。但是因為現代人的需求,我們把這個地熱系統放進去,把底下的磚重換,牆面重做,就弄得讓人使用起來非常舒服和方便。我覺得這是一個現代和古老的技術相結合的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四合院就是這樣的一個東西,它是有年代感的,它是「包漿」過的。你會感覺到住在四合院裡面就是跟別的房子不一樣,它代表著某一個年代累積下來的,沉澱下來的智慧和那個氛圍。因為時代的變遷嘛,有一陣子大家生活條件都不好,所以原來應該住一戶人家四口人的院子可以住二十幾戶人家!全部都擠在裡面,然後加蓋了好多東西,但是,我覺得在這種四合院裡頭長大的孩子,應該也會有特別的感情吧!你想,那個時候人與人之間沒有任何的隱私,那麼的親密,隔壁家人家咳嗽一聲,你就聽得見。然後,人家炒菜,你更別說了,口水都流下來了。大家一起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裡面,那種人與人之間是有溫度的,即使左右的鄰舍可能會吵架有一些衝突,但是那個時候人情是厚重的,是溫暖的!

充滿人情味的衚衕生活

現在我們都住高樓洋房了,你樓上的鄰居和隔壁的鄰居,可能從來都沒有打過招呼,就是在電梯裡頭碰到點點頭就這樣了。我就覺得四合院的感覺還是真的比較好。就像我們公司現在在四合院裡面,所以隔壁的鄰居有時候我們也會去拜訪一下,畢竟還是有人來人往嘛,免得打擾到別人。過年過節的時候,我們會送一些禮,跟街坊鄰居都搞好關係。我看到住在我們旁邊的都是那種道道地地的北京人。他們就過著那種北京人的生活,一大早就拿個鳥籠去遛鳥、散步、遛彎。然後,該吃飯的時候就騎個自行車回家吃飯。北京市井百姓的那種生活,就可以在你每天的生活當中,這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我也覺得很有意思。比你在高樓大廈裡面辦公的感覺好多了!你真的可以看到北京人的生活,是很有煙火氣的那種感覺啊!

所以,很多人嚮往移民,可是我雖然是有移民的條件,在美國住過那麼多年,可是我覺得我還是喜歡我們中國這片土地。我覺得我自己是屬於這塊土地的,透過四合院也跟這塊土地產生了更多的連結,很開心。

下期嘉賓 / 劉建宏

劉建宏,著名足球評論員,騰訊旗下企鵝體育總裁。1996年開始在中央電視台《足球之夜》欄目工作,2003年獲得金話筒獎,2005年被評選為「中央電視台十大優秀播音員主持人」 ,2018年偕團隊打造體育談話類節目《新三味聊齋》。

本欄目合作公眾號 | 惟物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者·原創版 的精彩文章:

哪些時刻讓你覺得還不如單身?
素顏出門全靠這個氣墊,拯救懶癌小仙女

TAG:讀者·原創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