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溫多上升僅僅0.5度,損失將超乎你想像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撰文 | 楊梟
責編 | 蔣海宇
「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C以內,並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之上1.5°C以內 [1]。」這是「巴黎協定」締交的內容。
「巴黎協定」要求各國聯合起來,共同遏阻全球氣候變暖。然而,一直以來,都有像美國總統特朗普這樣的人,認為巴黎協定束縛了美國,遏阻全球變暖會為其帶來經濟損失。
究竟是氣候變暖會造成損失,還是遏制氣候變暖才會帶來損失?
8月16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刊登了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團隊參與發現的研究成果 [2]。研究顯示,如果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達到2°C,相比於上升1.5°C,乾旱給中國帶來的經濟損失將會翻倍,預計高達800億美元。
「保持全球平均溫度增幅低於或等於工業化前水平1.5°C,可以將每年的乾旱損失減少數百億美元。」 [3]這篇文章的通訊作者、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姜彤教授說。
乾旱是氣候變化帶來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2010年以來,我國原本潮濕多雨的南部地區頻繁遭遇乾旱,因此,科學工作者開始在近幾年關注乾旱氣候的成因與影響。
以往研究結果顯示,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我國濕潤與乾旱氣候區域的過渡帶出現了明顯的乾旱趨勢,而降水量減少是其主要原因 [4-5]。大多數研究認為,中國的升溫速度快於全球的平均速度 [6],而且可能會受到全球變暖引發的災害的嚴重威脅。
以前的研究主要結合乾旱參數的變化和靜態的社會經濟模型來預測氣候變暖對中國的影響。這種情況下,乾旱損失的預測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物理乾旱參數的變化,比如陸地的儲水量、土壤濕度、徑流數據等等。
這項新的研究基於中國31個省市自1986年來30年的損失統計數據,通過應用不同的社會經濟途徑多模型情景比較分析,以及基於事件的損失估計方法,來預測中國未來的乾旱損失,並確定了中國乾旱事件的強度、面積和持續時間。
儘管1.5°C和2.0°C看起來相差並不大,但是研究發現,兩者造成的乾旱影響卻有顯著差別。當升高溫度僅僅再升高這0.5°C,降雨量、土壤水分蒸發量、標準化降水蒸散髮指數和Palmer乾旱指數都具有顯著的變化。後兩者為目前國際普遍認可的乾旱評定指數,如圖1。
圖1 上層圖片為升溫1.5°C情況下,下層為2°C情況下。從左到右各列依次為降雨量(A,E)、土壤水分蒸發量(B,F)、標準化降水蒸散髮指數(C,G)和Palmer乾旱指數(D,H),顏色越紅程度越高(圖片來源:Su et al. 2018)
近年來,全球乾旱損失顯著增加,中國約20%的直接經濟損失是由乾旱造成的。
在1949年至2017年期間,受乾旱影響的作物面積平均每年高達209萬平方公里,相當於耕地總面積的1/6。根據2015年的價格水平,1984年至2017年的年度直接經濟損失達到70多億美元。
在1986-2005年的參考期間中,中國的年平均乾旱損失約為42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0.23%,隨著國內生產總值的加速增長和適應能力的提高,乾旱損失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在2006-2015年降至0.16%。
預測未來的乾旱損失並不只是參考過去數據這麼簡單。評估氣候影響時往往要考慮特定歷史時期的經濟發展狀況。
之前的研究中採用的靜態社會經濟模型,並不能很好地反應現實發展狀態,因而這項研究中作者引入了包括五種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可持續發展世界,持續歷史趨勢,強烈支離破碎的世界,高度不平等的世界和增長導向的世界。
結果表明,無論在哪一種經濟發展模式下,中國的乾旱損失都會增加。但是,2攝氏度遠比1.5攝氏度的損失高出許多。如果經濟發展模式是以增長為導向的,那麼增幅2°C後的年平均乾旱損失甚至是1.5°C的兩倍。
這樣看來,即使在氣候變暖的控制上實現零點幾度的突破,我們都可以獲得幾百億的收益。
參考鏈接:
[1] 聯合國.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J].京都議定書.http://unfccc. int/resource/docs/convkp/kpchinese. pdf, 1992.
[2] Su B, Huang J, Fischer T, et al. Drought losses in China might double between the 1.5° C and 2.0° C warming[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8, 115(42): 10600-10605.
[3] https://phys.org/news/2018-10-drought-losses-china-soar-global.html
[4] Fischer T, Gemmer M, Lüliu L, et al.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trends and dryness/wetness pattern in the Zhujiang River Basin, South China, 1961–2007[J].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2011, 244(2): 138-148.
[5] Chen H, Sun J. Changes in drought characteristics over China using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J]. Journal of Climate, 2015, 28(13): 5430-5447.
[6] 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Working Group I contribution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商務合作請聯繫
business@zhishifenzi.com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觀點:青年學者依附資深科學家團隊,不利於獨立創新
※專訪孫劍:計算機視覺研究,如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