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秀為何要廢郭氏而立陰麗華為後,不是因為愛情,而是為國計民生

劉秀為何要廢郭氏而立陰麗華為後,不是因為愛情,而是為國計民生

光榮與艱辛——努力中興漢光武(62)

主筆:江湖閑樂生

當年,漢高祖剷平最後一個異姓王英布,自以為天下大定,因而衣錦還鄉,唱出了感動中國、感動歷史的《大風歌》。光武帝也有類似的事迹,建武十七年十月,劉秀榮歸故里,乃免除徭役,修宗廟祠堂,改建舊宅,設為皇帝故居;又回到自己當年種地的田間參觀遊覽,細問農桑,乃至換衣下田親事稼穡,感受著腳下濕潤的泥土,他彷彿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耕讀時光,不由倍感親切,感慨萬千,隨即又置酒作樂,賞賜父老宗親。這正是往事歷歷在目,數不盡的滋味齊上心頭,劉秀雖無法完全體會高祖的慷慨與悲涼,卻也華麗麗的生出了一腔豪邁之氣,自覺天地在我心,未來在腳下。

宴席間,舂陵劉氏的幾個大嬸大媽於酒酣耳熱之際,不由八卦起了她們這位從小看著長大的家族之光:「文叔少時謹信,不擅應酬,性情亦柔順率真,不意今日竟能如此!」

是啊,誰能想到,當年舂陵鄉下一個老實厚道、柔順率真的農夫,竟有一天能當上皇帝!我們看歷朝歷代的開國君王,嬴政、劉邦、曹操、劉備、司馬懿、趙匡胤、李世民、朱元璋,哪個不是雄才大略、剛強大氣的梟雄,劉秀站在他們身邊,感覺就像一個異類,怎麼也不像同道中人。

然而,劉秀在旁聽聞,卻不以為忤,反哈哈大笑道:「吾治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憑啥開國帝王就要剛,我劉秀偏偏要不走尋常路,以柔道來治天下。

問題來了,柔道,何謂柔道?當然不是奧運會項目。真要弄清楚,我們來看建武十二年東漢基本完成統一大業後,劉秀的一系列所作所言吧。

建武十六年,劉秀遣使解散了各郡流民盜賊,給他們土地、糧食,讓他們安心生產;並實施度田,著力解決日趨嚴重的土地兼并問題。

天下事得之於疏,而失之於密,故治盜之法,在緩不在急——再大的盜,從前也是良民,王莽不懂這一點,所以把良民整成了盜賊;劉秀懂得這一點,所以能把盜賊變成良民。這才是真正的「天下無賊」。 至此,天下大定,牛馬放牧,單車露宿,道無拾遺,夜不閉戶,一片昇平景象。

自舂陵起兵,劉秀跨馬操兵,行伍倥傯,已十餘載矣,每一發兵,不覺美須鬢髮如霜,每一用武,便有親朋勛舊故去,好不容易天下太平,卻只見秋風四起,人事全非,回頭萬里,故人長絕,劉秀真的再也不想打仗了。在他心中——

只願投戈講藝,馬放南山;只願息兵論道,百姓萬全;只願時光靜好,家國平安;只願天下美眷,歲歲年年。

有一次,皇太子劉疆向劉秀請教兵法、講講當年的征戰事迹,劉秀卻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一聲長嘆:「昔衛靈公問聖人以攻戰,孔子不對。此事非爾所及也!」而也就是因為這件事,讓劉秀起了改立太子之心,劉秀髮現,劉疆對軍事顯得過於熱衷,常常表現出日後要開疆拓土、掃平四方蠻夷的想法,劉秀對此很無奈,他雖然是個軍事天才,但多年的南征北戰、血腥殺戮、萬民塗炭、生離死別,已讓他對戰爭厭倦到了極點;而劉疆對於武力與功業的極度渴望只讓劉秀感到絕望,他不敢想像自己百年之後劉疆會幹些什麼,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什麼。

事實上,劉秀此前的廢后之舉,並不完全是因為對陰麗華感情更深(不然何必要等十幾年),而是因為他想要換太子,但想要成功換太子就必須先換掉皇后,否則如劉邦、萬曆那般只想換太子而不敢換皇后,又怎麼可能成功呢?

圖:電視劇《秀麗江山》郭聖通劇照

所以,劉秀一定要換皇后、換太子,以延續自己的施政方針。據史料記載,漢平帝時天下尚有人口五千九百多萬,可幾十年的內亂一折騰,只剩了一千萬不到,後經多年休養生息,至建武末年,天下人口還只剩兩千一百多萬而已,並未恢復元氣。當此之時,天下疲耗,人心思定,為蒼生計,東漢帝國至少要保證近百年的和平發展時期才行。

自古知兵者不好戰。只有真正了解戰爭實質的大軍事家,才真正明白戰爭對於民眾的巨大傷害。是故善戰而不好戰,聖人是也。

另外,劉秀多年經略北方,他修造了一種戰車,可駕數牛,上作樓櫓,置於塞上,以震匈奴。不久匈奴便因內鬥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內附,東漢拓地千里,時人見之,都議論說:「讖言漢九世當卻北狄地千里,豈謂此邪?」至建武二十七年,北匈奴也終於服軟,遣使來與漢朝和議,不料臧宮、馬武二人堅決主戰,他們上書道:「胡人貪利,無有禮信,窮則稽首,安則侵盜。北匈奴今連年旱蝗,赤地千里,草木盡枯,人畜飢疫,死耗大半,不當中國一郡。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豈宜固守文德而墮武事乎!今不如以厚利誘高句麗、烏桓、鮮卑攻其左,發河西四郡、天水、隴西羌胡擊其右,如此,北虜之滅,不過數年也。臣恐陛下仁恩不忍,謀臣疑惑,以至萬世刻石樹碑、流芳千古、比肩漢武衛霍之功而不能立於當代聖世也。」

可劉秀卻下詔回復道:「《黃石公記》曰:『柔能制剛,弱能制強。舍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百姓驚惶,人不自保,而復欲遠事邊外乎!孔子曰:『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且北狄尚強,而屯田警備,傳聞之事,恆多失實。誠能舉天下之半以滅大寇,豈非至願!苟非其時,不如息民。」

看來,劉秀所謂柔道,其實也就是一種儒家思想與黃老思想的雜糅。他在教育上特別注重儒學與風俗教化;在政治上則嚴以察吏,寬以馭民;在文化上則敦厲名實,尊崇節義;在經濟上則加強社會福利制度,釋放奴婢,救助貧民、輕徭薄賦(劉秀時田租為三十稅一,為封建王朝最低)。最厲害的是,劉秀真正做到了精兵簡政,他竟然罷州郡兵,複員百萬,以縮減國防開支,恢復生產;又省郡十三,並縣四百、裁汰掉了政府90%的官員(只這一點驚世駭俗,它意味著國家行政開支可以縮減90%讓利於民,史稱「費減億計」。這可是超越了多少時代的行政高效!實在令人驚嘆。)

看來,劉秀作為一代明君,是真正做到了盡職盡責,愛民如子;他不愛飲酒,不喜奢侈,甚至不好女色,後宮妃嬪人數還不如鄉間的一個小地主;他唯一的愛好,除了讀書,便是工作——他當農夫的時候便鑽研稼穡,當將軍的時候則勤于軍務,當皇帝的時候自然就勤於國事,史書稱其理政之勤,往往清晨視朝,日仄乃罷,完了還要召集公卿、學士講論儒家的經學義理、探討儒家的治國之道,常常夜半方寐,皇太子劉庄勸他注意身體,劉秀卻道:「我自樂此,不為疲也!」(成語「樂此不疲」典出於此)頗有些孔子「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味道。

於是,上承光武數十年勵精圖治之餘緒,東漢帝國在「明章盛世」(第二任漢明帝與第三任漢章帝)之後,中國南部大開發,社會經濟呈現出空前繁榮之景象。人口達到六千餘萬,耕地達到七億餘畝,全國每個農業勞動力每年生產穀物一千餘公斤,人均佔有糧食約三百二十公斤,此經濟成就已遠超「文景之治」(據《後漢書 仲長統傳》,東漢中後期農田畝產達到九十公斤,比西漢高出一倍多),直與後世的「貞觀之治」看齊。就算到近代,我國的農業勞動生產率也一直在這個水平線上下徘徊。也就是說,東漢一朝已將中國古代小農經濟帶到了巔峰狀態。

當然,所謂物極必反,由於劉秀過於提倡偃武修文,結果導致其後世帝王沒能體會他「苟非其時」的真意,而在國勢強盛之時,仍然不事擴張,反將北方百姓多遷南方,而徙異族進入內地,進一步加劇了民族矛盾與土地緊張,並使得北邊並、幽、涼三州胡多漢少(西漢盛時,三州尚有近九百萬漢人,至東漢盛時,僅剩三百萬),政府控制力迅速減弱。董卓之亂與五胡亂華皆由此萌芽。

事實上,東漢一朝邊患從未停止,但政府卻極其忽視軍隊建設,多次裁減兵員,甚至逐漸放棄了秦漢以來的地方民兵訓練與演戲制度(都試)與軍功激勵制度(軍功爵制),以至後來朝廷實在缺兵,竟每年徵發各郡死囚攜妻兒老小去北邊屯戊,其兵員軍事素質之低下可想而知。所幸東漢中前期國力雄厚,其名將又個個不俗,能將一群羊帶成獅子,這樣才在對外戰爭中得佔上風。

看來東漢一朝風俗雖美,上下皆敦厚信義,為歷代之最,卻畢竟少了些勃勃生氣。當然這對內地老百姓也未嘗不是件好事兒,和平發展才是硬道理嘛!更重要的是,東漢上承西漢,對於北方胡族有著強大的心理優越感,認為無需強力軍備,也可輕鬆搞定他們,這種優雅的自信是東晉以降的中國人所不具備的,所以我們後世憤青才覺得難以理解。

其實關於治國,劉秀太學本科修習的《尚書》上有這麼句話:「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我覺得這句話太棒了,這國家就跟人生一樣,需要張弛有道。太鬆了就要緊,太緊了就要松,這樣才有彈性。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劉秀在一種幾乎瘋狂的工作狀態之中去世了,享年六十三歲。不久,皇太子劉庄即位,是為漢明帝。群臣又奏謚劉秀為光武皇帝,廟號世祖。謚法曰「功格天下曰光,克定禍亂曰武。」這兩個字實至名歸。至三月初五,光武皇帝的靈柩被薄葬於洛陽城北的原陵(在今河南省孟津縣白鶴鎮鐵謝寸西南),頭枕黃河,腳踏邙山,永遠的睡去了。

圖:原陵

劉秀的陵墓很寒酸,高只六丈六,要知道秦始皇陵高五十丈,漢武帝茂陵高二十丈,漢陵的平均水平也有十二丈;但他們誰也無法遮擋光武帝劉秀的光芒,他這一生,以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他做到了,他通過他一生艱苦卓絕的攻戰與經營,終於在他身後留下了一個揚帆啟航的中興大漢。前方風光,更加明媚無比。

參考資料:《後漢書》,《後漢紀》,《東觀漢記》,《八家後漢書輯注》,《後漢書補註》,《後漢書集解》,黃留珠教授所著《劉秀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名將英雄夢 的精彩文章:

劉秀與陰麗華的愛情,充滿政治黑幕與互相利用,我看不見半點純愛
東漢開國第一名將,21歲誓以控弦萬騎掃天下,韓信霍去病集合體

TAG:千古名將英雄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