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阜外竇克非等研究:8%冠脈介入患者血小板減少,中重度減少者預後差

阜外竇克非等研究:8%冠脈介入患者血小板減少,中重度減少者預後差

阜外竇克非等研究:8%冠脈介入患者血小板減少,中重度減少者預後差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擇期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患者中,獲得性血小板減少的發生率有多高?對於後有何影響?

阜外醫院竇克非、劉帥等進行的研究回答了這個問題:患者PCI後獲得性血小板減少發生率較高約 7.91%。

隨訪30個月的研究結果顯示,與血小板正常組相比,血小板減少組其全因死亡率(2.3% vs 1.0%,P=0.0086)及心原性死亡率(1.2% vs 0.5%,P=0.0261)明顯增加。

此外,該研究中獲得性中、重度血小板減少發生率低為0.24%。

但與血小板正常患者相比,中、重度血小板減少的患者術後 30 個月心原性死亡率增加約 13 倍、支架內血栓發生率增加約 7 倍、心肌梗死發生率增加約11 倍。

採用多元 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低肌酐清除率水平、低基礎血小板數值及糖尿病史均為患者PCI 術後血小板減少發生的獨立預測因素。

研究者指出,獲得性血小板減少症影響患者預後的可能原因如下:

1血小板減少直接引起患者出血和輸血率增高,而出血與輸血是冠心病患者缺血事件、死亡等不良事件風險增加的明確預測因子。

2抗栓治療中並發肝素誘導血小板減少症和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患者易發生冠狀動脈血栓,進而引起缺血、心肌梗死和死亡。

3血小板減少症導致患者停用標準的抗血小板治療或其它指南推薦的治療,從而引起血小板激活、凝血級聯反應及炎症反應,最終誘發支架內血栓與心肌損傷,造成不良事件的發生。

研究者指出,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治療措施如抗缺血、抗栓、血運重建以及在危重患者中施行的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等操作和治療手段均會直接或間接導致血小板減少,早期明確血小板減少原因並採用正確的治療措施對改善患者預後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共納入擇期 PCI 冠心病患者 8271 例,其中穩定性心絞痛及無癥狀心肌缺血者約佔50%。根據術後血小板計數水平,分為血小板正常組(血小板計數≥ 150×109/L,n=7617)和血小板減少組(血小板計數<150×109/L,n=654)。

其中634 例(7.67%)為輕度血小板減少(100×109/L ~150×109/L),20 例(0.24%)為中、重度血小板減少(<100×109/L)。平均隨訪30個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循環雜誌 的精彩文章:

出生僅14天,還有致死性先心病,阜外醫院也能妙手回春
「阜外學院」8月24日(周五)節目預告

TAG:中國循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