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中國人對龍既愛又怕,但為什麼還把龍視為中華圖騰呢

中國人對龍既愛又怕,但為什麼還把龍視為中華圖騰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圖騰一詞並非漢語原生辭彙,而是來源於北美印第安人厄爾吉布族語"totem"的音譯,意思為「親屬」,「標記」。後被西方人類學家引用,在清末之後引入中國的。

原始社會中由於認知世界有限,出於對自然的崇拜和敬畏,人們認為本氏族人起源自然界某種生物或者神靈,將生存至今的成果歸功與該圖騰,祭祀膜拜。

遠古克拉族稱老鼠為「亞拉」,意為爺爺的爺爺,就是這種祖先膜拜的典範。在苗族、瑤族、畲族等少數民族更是將盤瓠(狗)視為祖先,留下了很多離奇的傳說。認為自己是上古高辛帝的女兒與盤瓠結合後,生下六男六女,並再次結合繁衍的後人。

龍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圖騰,據考證,夏族的旗幟就是龍旗,一至沿用到清代。其年代久遠,誕生過程相當複雜,也相當模糊。早在遠古時期,夏朝未誕生前,以大禹為領導的部落以蛇(伏羲)作為圖騰,在之後部落兼并戰爭中,每攻克吞併一個大部落,就會從其圖騰取下一部分,融為新的圖騰,最終定型為一個蛇身、鹿角的龐然大物。

龍圖騰充分說明了華夏文明並非單枝獨源,而是博各家精華融合,是文明的兼并延續,所以歷代以龍圖騰作為大一統權利的象徵,加以崇拜。

龍的讀音是怎麼來的呢?

在古人看來,世界萬物神秘莫測,颳風下雨,日起月落都是神靈的操控,控制著各種天氣變化,從而風調雨順,養育了植物,動物,人類才有了棲身的必備環境。

每當天氣發生重大變化時候,總是會烏雲洶湧,電閃雷鳴,伴隨的隆隆雷聲,而海潮漲落,泥石流下山,也會發出「隆隆」的聲響;那些兇猛的生物,如老虎、獅子也會發出類似「隆隆」的聲音。

「隆隆」低沉、渾厚、悠遠,給人恐怖、神秘、不可冒犯的感覺。所以人們取其聲,將龍圖騰以「隆」這個音呼之。來表達對上天的敬畏之心。

同時,人們也發揮豐富的想像,認為龍這個生物,既然與雷,與猛獸有關。那麼體型一定是巨大的,模樣一定是恐怖的,有頭有尾的,能上天入地,善於變化的,並且生活在水中,和雨水有著密切關係。

有了發音,如何定字呢?

中國的文字以象形為主。繁體的龍就是無數字的組合變化結果。在最開始的時候,有許多種寫法,大多以擬形猛獸,甲骨文和金文中有了各式各樣的「龍」字。經過逐漸演化簡化,才變成如今這個「龍」。

龍圖騰歸根是古人對世界認知的折射,龍是一種藝術加工創造。起源於猛獸和天氣現象,經過無數代人想像發揮之後,從模糊逐漸成型的「史詩級」生物。不同於西方只會噴火的邪惡龍,中國龍凝聚著東方特有的神秘文化情懷。它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然而也有七情六慾,既是神明,也是鮮活的生命。

更多資訊請關注「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國學知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博大精深的國學,只需每天看上一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歌說文 的精彩文章:

襄陽女打虎英雄,殺虎救親夫
清朝皇陵「父子不相見」,只因乾隆一個決定

TAG:酒歌說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