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世凱一次斬首七個清軍,將軍上司來求情,他卻不顧面子這樣做

袁世凱一次斬首七個清軍,將軍上司來求情,他卻不顧面子這樣做

原標題:袁世凱一次斬首七個清軍,將軍上司來求情,他卻不顧面子這樣做


空有一腔抱負的袁世凱,某天對人大發牢騷,而且,正是這一番抱怨,改變了袁氏的一生。他如許喟嘆:我家中有田可耕,衣食無缺,並不是吃不上飯才來從軍的。中國現在正受到列強壓迫——法蘭西侵略安南(越南),擾及我南洋沿海,中法戰爭遲早必起,如對法戰敗,列強或將群起瓜分中國。我當初因吳公把守海防重鎮,亟需人才,正是大丈夫報國之秋,不料到此以後,見吳公溫雅如書生,並無請纓殺敵、投鞭斷流之氣概,所以我也沒有久居此地之意。這話說得真夠慷慨激昂的。這一番表白傳到吳統領的耳朵里,他能不驚喜嗎?於是,未久,袁世凱就開始受到重用,成了吳將軍麾下的營務處幫辦,之後,又隨吳的慶軍一道去駐軍朝鮮了。


那時的朝鮮,與越南、蒙古等周邊小國一樣,是中國的藩屬國。


在朝鮮,袁世凱憑自己的能力,很快就成為吳長慶所倚重的主要佐將。那時,袁世凱才二十三歲,卻表現出了卓爾不群的治軍才幹和靈活而又不失原則的處世手段。



抄兩個有關袁世凱在朝鮮的故事可為佐證。

第一個故事:某清軍軍官因凌辱朝鮮人而違犯軍規,袁世凱欲照章將其處以極刑。他剛入朝時,曾下令一次斬首七個清軍兵勇,因為這些人在「屬邦」擄掠百姓有辱我中華國譽。吳長慶知小袁治軍嚴厲且執法如山,便親至袁的住處說情。吳將軍怕小袁不給面子,就坐著不走。袁請吳公翻閱案上的圖書,自己借故出去了一會兒。等回來後,卻向長官叩頭請罪,稟報自己剛才出去已經把那個軍官斬了。吳長慶倒也不愧為領軍人物,非但不責怪部下不給自己面子,反而大笑贊曰:「執法當如此!」過後,吳大人常告誡在營中當兵的親戚們:可別以為在我手下幹事就可以胡來,即使我能饒恕你們,袁某也不會饒恕你們!



這樣一位鐵腕帶出的軍隊,能不紀律嚴明?敢不奮勇陣前?日後回中國,袁世凱在天津之郊的小站練兵,只四年就帶出了一支海內第一勁旅「新建陸軍」,靠的正是這股子六親不認、執法如山的狠勁兒。第二個故事:彼時朝鮮政局動蕩,偏偏李鴻章為防遼東半島遭日本人染指,命吳長慶率三營人馬回國駐防,餘下三營清軍由吳兆有、袁世凱和張光前三人統領。高麗人內部已有「親清派」與「親日派」之分。日本人正在那裡拚命培植反清勢力,覬覦取中國而代之,故親日派正在磨刀霍霍,風傳將於近日發動政變,推翻親清的現政權。值此危急關頭,朝鮮郵電總局落成,三位中國駐軍最高長官接到參加典禮的邀請。



不言而喻,此為鴻門宴。去則性命難保,不去則有失宗主國之國格,真是進退兩難(不知這一次是不是韓國人利用宴席搞政變的發軔之作,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就有好幾位韓國總統是在吃飯時被部下刺殺從而使江山易主的)。那二位膽怯,稱去不得也。但袁世凱不懼,他懷揣手槍,提前一小時即突現筵席,令對方措手不及。酒席剛開始不久,他又突然起身告辭,並手牽政變頭目朴泳孝一路談笑出了大門。陰謀者的陰謀終於落空。兩天後,圖謀不軌者仍不死心,又宴請了中國駐朝商務與稅務官員和各國公使(偏偏日本公使未受邀請,可見東道主用心之險惡)。席間,果然有人持刀而入,並有武裝叛亂分子沖入王宮!袁世凱聞訊,未待請示中央政府,便親率二百清兵前往彈壓。豈料,朝鮮軍人已直接出面保護宮中的政變分子,雙方對峙起來,情勢萬分危急!好一個袁世凱,親率二百清兵全力攻入宮中,一舉救出被圍困的國王李熙。


袁世凱在日本的傳奇情節,若編成戲文傳唱下來,豈不妙哉?只可惜主角晚年不保,「賣國賊」的腐惡名聲早就熏臭了其整個人生,誰還會記得其早年的壯舉?


袁世凱憑其超人的膽識和能力維護了該國的國政,受到國王的信賴與多數大臣的擁戴,該國的內政外交,一時悉尊袁意。為了維持政局穩定,他還為王室編練了一支「鎮撫軍」。是年,袁氏僅二十五歲。



小袁在兩次政變中表現出的大智大勇,令老領導吳長慶欣慰不已,他曾向分管朝鮮事務的頂頭上司、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為袁氏請功:(袁氏)治軍嚴肅,調度有方,爭先攻剿,尤為奮勇。


朝廷果然授予袁世凱五品同知銜,並賞頂戴花翎。一直恥於沒有功名的袁世凱,終於憑自己的實力,實現了為國效力的理想,並獲得多少讀書人奮鬥多年而不可得的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趙家有女 的精彩文章:

清朝的興衰早有預示,皇子中透漏玄機,盤點會發現稱奇規律
春色滿園關不住,盤點一下古代那些可笑的出軌吧

TAG:趙家有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