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中美在亞太的影響力「交換場地」
參考消息網11月19日報道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17日發表華盛頓中美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蘇拉布·古普塔的文章稱,在亞洲峰會季的高潮時期,特朗普沒有出現在新加坡舉行的東盟會議或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自從奧巴馬2013年為應對國內的政府停擺取消了對東盟東道主的訪問以來,這是美國總統首次缺席地區峰會。
2018亞太經合組織會議
文章稱,在特朗普缺席的情況下,副總統邁克·彭斯闡明了他的「老闆」在貿易政策上奉行的單邊主義的「美國優先」立場。
文章認為,儘管彭斯堅定地重申了美國對該地區的承諾,但華盛頓和北京似乎正在亞太地區交換影響力位置。中國的周邊外交正處於一個在後冷戰時代史無前例的有利位置。中國在亞洲的每一個重要雙邊關係都在周期性上揚。從日本到東盟再到印度和朝鮮半島,所有重要的雙邊關係都有堅實的基礎,都處在不斷升溫的軌道上。
文章指出,中國的地區重要雙邊關係同時步入升溫軌道,這是該地區地緣政治中的全新現象。
文章指出,隨著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最終進入加速軌道,以及中國-東盟對這片海域的管理更加穩定,實現雙贏戰略接觸的大門已經敞開。
文章提到,就新德里而言,北京是印度外交政策戰略的關鍵支點,印度各屆政府在北京的迅速崛起中看到了更大的智慧。瓦傑帕伊以來的每一位印度總理上任之初都與華盛頓展開了熱情友好的接觸;但每一位印度總理在任職中期都調整了與北京的關係。納倫德拉·莫迪也不例外,而唐納德·特朗普的粗魯、有時甚至是嘲弄加速了這次校準。
文章稱,美國今後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戰略所面臨的挑戰不應該被輕視。特朗普2017年1月宣誓就職時,人們擔心特朗普的個人冷漠以及他的外交政策團隊對亞洲外交關係的不干涉態度(除了朝鮮事務)會削弱美國在該地區的非盟友夥伴對美國決心的信心,尤其是在東南亞。
文章稱,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猶豫不決和漫不經心的態度會讓人對美國發揮領導作用的持久力產生懷疑——接下來,這些非盟友性的地區夥伴在與北京的關係中也會更加敞開大門。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過去兩年事情的發展方式,就連極度保守的(且是美國盟友的)東京安倍晉三政府也在尋求兩面下注。還有兩年任期的特朗普政府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果沒有一個在「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之外更具建設性和經濟參與性的泛地區戰略,特朗普不出席未來的多邊地區峰會將是華盛頓在該地區地緣政治中的影響力最不值得擔憂的事。
※俄媒:歐洲不能沒有中國太陽能 否則倒霉的是消費者
※美墨達成新貿易協議 特朗普「暗示」加拿大別掙扎:最好快些來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