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新時代國門行(27):劉公島屈辱不會再現

新時代國門行(27):劉公島屈辱不會再現

原標題:新時代國門行(27):劉公島屈辱不會再現


   參考消息網11月19日報道(文/梅世雄 沈丹琳)「劉公島,不僅僅是個島。」


劉公島的這句旅遊宣傳語乍聽上去讓人有些摸不到頭腦。為什麼說不僅僅是個島?對於不了解劉公島歷史的人而言,劉公島只是山東省威海市威海灣內的一個彈丸小島,面積僅有3.15平方公里。然而,這座小島有太多的歷史積澱,它是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北洋海軍的誕生地,也是北洋海軍在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的國殤之地,還是慘遭英國殖民42年之久的屈辱之地。劉公島,這座扼守渤海、被稱為「不沉軍艦」的小島,見證了近代以來中國的國運興衰和滄桑巨變。

位於劉公島上的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梅世雄 攝)


甲午海戰警示國人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100多年前的晚清時期。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喚醒了做著「天朝上國」美夢的清朝統治者,他們痛下決心對舊式水師進行改革。1866年,清廷批准了閩浙總督左宗棠的奏摺,在福建馬尾設立總理船政事務衙門,並開設造船廠和水師學堂,邁出了建立近代海軍的第一步。

自1887年起,清政府在劉公島相繼建成北洋海軍提督署等重要軍事設施和大批營房,開辦威海水師學堂。1888年10月,清政府批准《北洋海軍章程》,北洋海軍正式成軍。到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前夕,北洋海軍的艦艇總數達到42艘,噸位4.5萬餘噸。


然而,成軍僅六年之後,這支龐大的北洋海軍竟然在大本營劉公島全軍覆沒,原因何在?


走進劉公島上的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講解員李翠翠回答說,雖然北洋海軍成軍初期確實規模一度為世界第八、亞洲第一,但由於軍事預算頻遭宮廷擠壓,至中日甲午戰爭時除噸位外已全面落後,加上清王朝體制陳舊、腐敗嚴重、戰略短視,戰敗實屬必然。


「一支軍隊的衰敗,大都是從滋生和平積弊開始的。硝煙味日淡、生活味漸濃,憂患缺失、忘戰怠戰,這樣的軍隊必然走向滅亡。」駐紮在劉公島上的北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海防連原連長張茂春這樣理解戰敗的原因。如何以甲午海戰為鑒,讓歷史不再重演,是該連官兵練兵備戰中一直思索的問題。


甲午戰爭結束後,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除巨額賠款外,又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和澎湖列島給日本,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

劉公島的屈辱史並未就此結束。甲午戰爭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進一步掀起了瓜分中國、搶佔租界的狂潮。其中,劉公島和威海衛於1898年一起被英國從日本手中強租。直到1930年中國才收回威海衛,1940年收回劉公島。


「海上鋼釘」捍衛海疆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的命運徹底改變。與國家同發展,與時代同進步,劉公島舊貌換新顏。如今的劉公島風景優美,是國家5A級景區,有著「海上仙山」「世外桃源」之稱,前來遊玩的遊客絡繹不絕。


6月12日,劉公島迎來一位特殊的客人,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劉公島教學區。習近平登上東泓炮台遺址,了解北洋海軍威海衛基地防務情況和威海衛保衛戰、劉公島保衛戰歷史。隨後,習近平來到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參觀甲午戰爭史實展。習近平語重心長地說,我一直想來這裡看一看,受受教育。要警鐘長鳴,銘記歷史教訓,13億多中國人要發憤圖強,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好更強大。


風景美了,海防也強了。作為「一艘永不沉沒的軍艦」,劉公島的戰略位置不言而喻。劉公島上的海防連是一支誕生於抗日戰爭時期的英雄連隊。近年來,連隊緊貼實戰錘鍊精兵,不斷提升控海守島的核心軍事能力,兩次榮立集體一等功。連隊雖歷經多次整編轉隸,但官兵們始終銘記國恥,枕戈待旦,捍衛海疆。

連隊有一句代代相傳的口號:「這裡有我,屈辱不會再現!」記者在營區看到一個名為「海上鋼釘」的雕塑,該連指導員金柏樹解釋說,這是他們自己創作的,表達了戰士們作為一枚鋼釘牢牢守住祖國海疆的願望。


轉眼間,往日的屈辱已經成為歷史,中國如今以嶄新的姿態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而新時代的劉公島,也隨著國家的發展迎來了更美好的明天。 (程宇航對此文亦有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台媒關註:帛琉高官預期兩年內與台「斷交」
英媒稱特朗普打貿易戰讓美蘋果農戶焦慮:怕步櫻桃果農後塵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