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服消失於清代?清代:這個鍋我不背!記漢服與滿服的融合與傳承

漢服消失於清代?清代:這個鍋我不背!記漢服與滿服的融合與傳承

文|娘娘說歷史

歷史上,隨著多爾袞擊敗李自成的大軍,清軍順利進入山海關後,當即發布了剃髮易服令。大家都知道,女真的服飾和我們傳統漢服是有很多不同的。在我國歷史上,每到朝代更迭之際,「易服色」便會被拿出來用一用,作為宣示正統的慣用模式。可要是有人說漢服是因為清代消失不見的,娘娘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這是為什麼呢?容我細細道來。

滿服

到了清代,為了一改服制,手段之毒辣,令人不忍,「剃髮易服」令之下,不知沾染了多少血跡斑斑。剃髮的範圍,從小兒到老翁,無一例外,甚至在一段時間連道士都在此列中。在嚴苛的執行制度下,很多人開始反抗。

漢服

很多人或許會認為,經歷這種劫難,是不是漢服的傳承會就此中斷掉?此時清廷為了緩和剛剛平定下來的局勢,不得不在之前的制度上加以讓步。實行了著名的十從十不從,例如男從女不從、生從死不從等等。婦孺吏伶婚喪還保持原有的漢服式樣。這次的讓步,變相將滿服推上了主流的舞台。雖然我們說,滿服的服飾制度,可以稱為有史以來最周密複雜的制度,但其中也借鑒了很多明朝的禮法。

剃髮易服

滿服在不同場合的著裝上,對式樣、款式、紋樣都有嚴格的規定,等級制度嚴格,不得隨意僭越。可是在這些紋樣當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漢服的影子,例如馬蹄袖的官服,雖然馬蹄袖是清代的特色,但是上邊的補子,來源於明代文武官身上的紋綉。明清官服的主要差異在於圖案和結構,清代的補子同樣是織在長袍外邊的長褂上。與明代的不同之處是,清代的褂子是對襟的,補子一分為二,一邊一半,而明代的是一體的。

補子

最為令人關注的自然是皇帝的衣著,帝王衣服上的龍紋,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但是一直到清代,才將龍袍作為專有名稱列入制度列表中,此時的龍袍多為圓領、右衽、箭袖,顏色主要是明黃色,偶爾也有杏黃、金黃等顏色,袍子上綉著五爪金龍和五色彩雲,彩雲中,分布著「十二章紋」,這十二章紋,承襲了之前統治者漢服的服制。

十二章紋

只不過,如此精美絕倫的滿服,如此細緻冗雜的制度,最終在時代變遷下,變得不利於生產,不利於競爭。於是放足、斷髮、易服,漸漸不得不與歐美同俗。可是清代之後,漢服真的就消失了嗎?我們民族的文化傳承比我們想像中更頑強。下次咱們就來聊聊漢服在民國時期的傳承吧!歡迎關注娘娘說歷史!

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娘娘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只愛藝術不愛江山,活活被皇位拖累的大藝術家

TAG:娘娘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