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帶領60萬大軍遠征,按兵不動,用2年時間將敵國耗死

他帶領60萬大軍遠征,按兵不動,用2年時間將敵國耗死

伴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戰爭主要是各個國家互拼科技,科技力量強的國家擁有強大的軍事武器,在戰爭中也能取得優勢地位。但在古代戰爭中,可以說完全是人與人之間的戰爭,誰勝誰負往往是人數就能夠起決定作用的。雖然也有以少勝多的案例,但也只是一些個別情況。

一場大型戰爭人數至少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如果是在本土作戰,糧草供應比較及時,但要是異國作戰,對後勤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公元前224年,王翦帶軍跋涉上千公里到楚國,而楚國也早已做好準備。這場戰爭持續了兩年之久,在如此大規模的戰爭中,秦軍又是怎麼保證後勤的呢?

這次戰爭中,楚國派出50萬精銳,秦國的部隊也有近60萬人,不過秦國的這60萬也包括了後勤人員,如果按照5個人供養1個士兵來算,秦國真正作戰的也不過10萬人。而在人數差距如此懸殊的情況下,秦國卻依然能夠取得勝利,這也能說明秦軍的實力。當時楚國疆土十分遼闊,10萬部隊就想侵吞其實難度係數很高,所以王翦選擇的是消耗戰。

王翦的軍隊在與楚國對峙一年多的時間,但這期間卻並未出兵。秦昭王在之前與趙國對戰時曾採用就近征糧的策略,但這次卻只能用自己的兵,吃自己的糧。在《宋書》中也對此戰有過記載,平均每個士兵一天就要消耗六升糧食,也就相當於兩斤左右。所以六十萬人每天光是糧食就需要120萬斤,這麼多的糧食都是怎麼運輸的呢?

當時每個民夫的身上都會帶6斗米,士兵可以帶5天口糧,一個民夫能供一個士兵10天的時間。古代交通運輸非常不便,所帶糧食吃完之後,民夫們就會進行運輸,這也是為何5個民夫僅能供養1個士兵。對於如此大的消耗,每個人都抱著勝利的決心。雖然用牲畜運輸會節約人力,但牲畜也需要飼養,草料將會成為另一個難題。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十分重視糧食儲備,每攻下一個地方都會在各地修建大型糧倉。為了更方便行軍,秦國軍隊邊打仗邊修路,黃河、渭河等重要交通位置也停靠了大量船隻,只要戰爭一開始就會動用這些船隻運輸。也正是因為這些重要因素,才使得王翦敢帶兵十萬遠途征戰,對於他們來說補給就是最有利的保障,所以秦國能夠統一天下,就是因為在各方面都做到了最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皮哥說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中,日本除了怕蘇聯,還怕這兩個國家,一個殘暴一個耍無賴
抗美援朝 國民軍官雖已被俘 卻心甘情願為志願軍捐衣炒糧

TAG:皮哥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