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界上最強大的民族,若是不跟這個民族融合、學習,早晚都會滅亡

世界上最強大的民族,若是不跟這個民族融合、學習,早晚都會滅亡

五胡十六國前期,中原分裂,北方游牧民族趁虛弱而入,正式登上了中華文明的舞台。游牧民族與漢族殺伐征戰、掠奪資源,劃地而居,短短百年間,出現二十多個政權。在這期間,中國陷入長久動亂,北方戰亂基本沒有平息過。

因「魏」字具有美好偉大之意並且是「神州上國」之名而定為國號,為別於此前的曹魏政權,某些史書因此別稱為「後魏」,但是,由於史學界不稱曹魏為「前魏」,故「後魏」之稱很少使用。又以其皇室姓拓跋,後因其改姓元,故又被稱為:拓跋魏、元魏等。

北魏統一北方之後,鮮卑政權正式建立。為了便於統治,促進鮮卑與漢族交流往來,北魏實行了一系列民族共和政策。初期政策是禁止官吏欺壓百姓,獎勵勞作,促進農業發展,之後的田地均分,這是安撫百姓的最有效的辦法。

史學家認為,孝文帝之所以採用漢化制度,主要還是認為漢文化在當時社會,屬於最為先進且高效的一種文化體系。而反觀鮮卑文化,無論是姓氏還是語言,再到服裝、部落,都顯得要落後雜亂,缺少漢文化的統一、成熟等特點。

經過一系列政策實施與調整,北方民族與漢族逐漸消除隔閡,開始嘗試相處交流。

之後,隨著彼此了解的加深,生活習慣的接近,北方民族與漢族之間的差異正在逐步消除。在漢族文化的影響下,北方民族率先開始轉變,開始正式去「胡」化,比如:將他們的複姓改為單姓,像漢族的姓氏靠攏。

由於北方民族與漢族的語言差別甚大,成為影響兩族人民溝通的最大障礙,於是,在孝文帝時期,索性下令禁止使用鮮卑語,兩族人民全部使用漢語溝通交流,此舉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北魏的穩定發展。

在婚姻方面,鮮卑族也打破了階級束縛,允許鮮卑的貴族,與漢族平民通婚。而且游牧民族也正式廢除了原本的階級劃分,採用漢族官制,穿漢朝的官服。

兩方由殺伐征戰到和平共處,變化背後離不開孝文帝的功勞。他是最早的一位採用漢族文化的皇帝。公元496年,他率先領頭,將名字改為單姓「元」,全名元宏。其他民族紛紛效仿,如:獨孤氏改為姓劉,步六孤氏改為姓陸。

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北方民族改掉的姓氏多達一百多個。

不過,並不是所有同族都贊同孝文帝的做法,部分同族的上層貴族不願被漢族同化,意圖企圖以鮮卑文化奴役漢族,只是因孝文帝態度強勢,這些人未敢公開反對。但是,此刻北魏政權隱患已經埋下,之後的洛陽政變以及北魏的分裂都與這些原因有關。

眾所周知,五胡十六國處於一個大分裂時期,豈是一個「亂」字能形容,孝明帝時期的北魏政權,恰好是五胡十六國的縮影。公元528年,皇權傳到孝明帝手裡,但是,因孝明帝尚處年幼,便由太后胡氏掌權。代孝明帝長大後想要重新奪回皇權,然而發現,卻沒有那麼簡單。

在多次與胡太后周旋無果後,雙方關係矛盾加深,為了奪回皇位,孝明帝私下召集爾朱榮,意圖殺入皇宮。胡太后知曉後,將明帝殺掉。然而,此刻為時已晚,爾朱榮率兵攻入洛陽,很快便打進皇宮,殺死胡太后,立傀儡皇帝孝庄帝。

公元530年,孝庄帝不願為爾朱榮賣命,最後私下除掉。爾朱榮侄子爾朱兆發現後,藉助為親人復仇為名,殺入皇宮,孝庄帝毫無意外的一命嗚呼。而爾朱兆則重新扶植了一個傀儡皇帝。兩年後,高歡起兵征討,於韓兆之地,會戰爾朱兆軍隊。

雙方大戰半日後,爾朱兆不敵,遂逃跑,而後被高歡追上斬殺,洛陽城再次易主,而傀儡皇帝則被先廢后殺,扶植孝武帝上台。

然而孝武帝如之前幾個皇帝一樣,不願成為別人的傀儡。經過兩年準備,孝武帝舉兵征討高歡,由於實力懸殊,孝武帝大敗,潰逃到長安,被長安當時的大將軍宇文泰所殺。高歡則回到洛陽,重新立了皇帝孝靜帝,此刻北魏已經名存實亡。

兩個人明爭暗鬥,都打出了自己的旗號,先是北魏更換都城,建立了東魏政權。宇文泰也不甘落後,緊隨著在第二年,扶植新的傀儡方便自己控制,後來人稱為西魏。兩個國家都城相隔很近,經常摩擦不斷,這一對峙就是十幾年。

關於高歡的民族,歷史書籍上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帶著漢人血脈的外族,也有人說他是帶著外族血脈的漢人。而關於宇文泰的民族,就顯得明朗了許多。有明顯的證據可以證明他就是漢化的鮮卑人。

高歡死後沒多久,其子高洋便奪取了東魏的政權,國號曰齊,史稱北齊。十年之後宇文泰三子宇文覺奪權,國號曰周,史稱北周。

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後,留在草原上的力量空虛。敕勒趁機入侵,佔領了大片地域,但是,並沒有引起鮮卑方的注意。而柔然則把觸手伸到了陰山附近,已經到達鮮卑族邊緣,威脅甚大。這下孝文帝自然不能放過,在建立北魏之後,終於得以抽身,率領大軍前往征討。

很快,柔然不敵北魏軍隊,倉皇逃走。至此,陰山重新回到鮮卑族手裡。然而柔然對於此次敗走記恨在心,數年來一直在潛心等待機會,進行報復。終於,機會來了,待北魏陷入北方戰爭時,柔然捲土重來,與後秦姚興結成軍事聯盟,意圖吞併鮮卑。

隨後,北魏太武帝再次出兵征討,而柔然再次沒有意外的慘敗收場。北魏軍隊還乘勝追擊,徹底降服敕勒族,並將其趕至漠南貧瘠之地。公元552年,盤踞在阿爾泰山的突厥族突然崛起,開始變得日益強大。突厥先後打敗柔然,征服漠南漠北,成為草原一霸。

突厥族在北方草原氣勢如虹,北周北齊都看在眼中,但他們礙於突厥族強大的實力,再加上不願消耗自身兵力,採取了示弱態度,以納貢和親換取雙方和平,直到北周滅北齊後,被隋朝取代,至此,古代重新迎來統一。

關於孝文帝漢化,從鮮卑人的角度來說,必然帶有不利影響。

當時,漢化政策實施後,鮮卑內部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鮮卑貴族和部落跟隨孝文帝來到中原定居,與漢族通婚交流,接觸到很多先進漢族文化;而另一部分鮮卑族仍然留在北方,由於長期遠離政權中心,再加上沒有漢文化的促進交流,北方鮮卑人發展越來越滯後,一定程度上被南遷的鮮卑甩在身後。

這就造成了南北兩方的矛盾加劇,從而導致了之後的北部內亂。

六鎮起義造成嚴重的民族內鬥,導致鮮卑族實力大幅下降,人口銳減,最後只能通過與漢族人口通婚來緩解困境,然而終究只夠解燃眉之急,在當時,鮮卑族人口減少已不可逆轉,與漢人不斷通婚,導致鮮卑族最終消失,對於孝文帝改革,是錯是對,一直以來爭論不斷。

有人說,孝文帝是鮮卑族的千古罪人,認為他的漢化政策,導致的鮮卑族的滅亡。有人說,孝文帝只是提前讓鮮卑族走上了正確的道路。鮮卑族並非滅亡,而是融入漢文化,成為其中一部分。

筆者覺得,第二條頗為中肯。

如果,鮮卑族當時不接受先進的文化熏陶,早晚還是要被取代。其實以鮮卑族的實力,是無法在中原站穩腳跟,更別說在此立國。因為五胡16國時期,中原處於大分裂,漢人經歷幾場大仗,還未緩過氣來。一旦漢人休養生息完畢,北魏政權還是保不住,更別提鮮卑人了。

孝文帝當初所想,應該是想利用政策,讓鮮卑族向漢人學習先進文化,以便促進鮮卑文化的發展。無奈,之後北方叛亂出現,鮮卑族人口銳減,除了被漢族同化,別無二選。

通過歷史證明,孝文帝的漢化政策還是相當有效的,其他民族沒有積極吸取先進的漢族文化,後果都是從此沒落。比如:五胡滅亡後,所有五胡的人,全都不復存在。蒙古人在中原統治了幾十年,待朱元璋重新奪回政權後,蒙古卻再也沒有出現過大人物。滿清統治中國數百年,現在滿人也徹底沒落... ...

反觀鮮卑族,縱然北魏滅亡數百年,也就是在隋唐時期,鮮卑族仍然是當時朝代中的中堅力量,許多人在朝代中身居要職,出將入相,人才輩出。甚至,到了400年之後,元氏仍然是貴族門第,這便是漢文化帶給鮮卑的好處。

筆者非常佩服孝文帝的魄力,當他面對一個先進的文明時,究竟要承擔怎樣的壓力,去低下姿態做出這種改革。要知道,當時中原動亂,鮮卑族是以勝利者的姿態入主中原,卻要去學習戰敗者的文化,這也不怪乎部分鮮卑人會反對。

或許孝文帝也想過吞併漢文化,但是,顯然以鮮卑的力量是做不到的,本身鮮卑族人數就少,加上連年征戰,人口達到歷史低值,如果不漢化,早晚會走向死路,所以,孝文帝索性徹底放開,使鮮卑族融入漢人文明。

綜述來說,北魏的滅亡,直接原因是因為未能好好安撫伐北六鎮的居民,導致之後的禍端。這一點孝文帝雖有責任,但算不上主要責任,主要責任在北魏後期君臣與舊的門閥勢力身上,在統治後期,官僚集團矛盾已經超越了族群矛盾,這才是最致命的。

參考資料:

『《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北魏分裂》、《資治通鑒·晉紀第三十二》、《拓跋史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大師魏巍83歲高齡諍言:毛主席晚年不是嚴重錯誤的,而是光輝的!
皇帝一天比常人繁瑣多了,若是讓你當了皇帝,各種規矩能把你煩死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