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天內中科院數個科創合作協議密集落地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中國矽谷」

十天內中科院數個科創合作協議密集落地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中國矽谷」

粵港澳大灣區科創短板正在加速補齊,十天內中科院數個科創合作協議密集落地。

11月8日,香港特區政府和中科院簽署《關於中國科學院在香港設立院屬機構的備忘錄》,中科院將在香港設立院屬機構開展研發工作,並推動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協調中科院與本地大學的合作,以及進行科技教育和推廣工作。

11月16日,深圳市與中科院簽署協議書,合作共建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同日,深圳市還與國家信息中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共同推進全國大數據中心體系及數字基礎設施、積極探索大數據綜合應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產業發展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11月17日,廣州市與中科院簽訂院地合作協議,將共同支持建設省實驗室等一批重大創新平台、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和科技成果投資基金等,促進中科院重大科研成果及科技創新企業落地廣州。

11月18日,廣東省與中科院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同爭取建設珠三角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共建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高水平科研機構、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平台、廣深科教融合園區,推動重大科研任務與成果落地轉化,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字頭科研院所這一系列動作說明粵港澳大灣區以打造「中國矽谷」為主要目標的思路得到中央的認可,而國家科研院所可以確保這個思路的落實,保障各種科技資源的配置,提升「中國矽谷」的國際水平。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科創水平層次還不夠高、不夠全面,廣深港的合作還有提升空間,此次『國家隊』的介入是一個整合因素,平台建設有了共同點。」彭澎說。

在今年4月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期間,馬興瑞曾表示,與東京、紐約、舊金山三大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差距最大,這也是未來的主攻方向。

馬興瑞說,基礎設施的互利合作是可以做到的,人流物流的便捷流動也能夠突破,但如果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我們的科技創新能力如果趕不上東京和紐約,粵港澳大灣區就很難可持續地提高競爭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11月15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圍繞充分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將積極推動六方面工作。

其中,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被擺在首位。據悉,國家發改委將積極吸引和對接全球創新資源,建設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為主軸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創新極。

彭澎表示,此番一系列合作協議的簽署將給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帶來巨大的幫助,首先在項目的立項安排上就可以瞄準一些「卡脖子工程」、「顛覆性技術」,也就是站在世界科技的前沿。

「開展聯合攻關,還可以調動更廣泛的科技資源,減少失誤和重複,同時有利於推進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彭澎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美元指數破97創16個月新高,突破100指日可待?
上海長寧四醫聯動樣本:這裡沒有因貧而看不起病的人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