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把心解剖成這7大類,你才能真正了解自己

把心解剖成這7大類,你才能真正了解自己

「自宗云:非新生不欺誑 ( 正確 ) 之了別。為非量識之性相」。

量的定義是「新起非欺誑之了別」,所以非量的定義就是「不是新起非欺誑之了別」。

非量可分為已決智、伺察識 ( 分別意 )、見而未定、疑、顛倒識五種。

伺察識與分別意是一樣的,有時會用伺察意,有時則用分別意。「分別意」好像與分別心差不多,但是二者不同。

接著是見而未定、疑、顛倒識有這五個。將這五個加上現量和比量,所以總共有七個,這就是心類學裡常提到的七種心法。

五種非量裡面的已決智,在現量或比量生起後接著生起的都是,它是量後面生起的識。剩下來的四個是還未生起量之前的識。若前後來看,好像有一種因果的關係,已決識在量的後面生起。其他的四個非量是在量生起之前,大概要這樣想。

伺察、見而未定、疑、顛倒,其中和現量完全相違的是顛倒識。顛倒識要怎麼樣接近量呢?首先顛倒識要慢慢變成疑,疑再慢慢變成伺察意。至於見而未定,它沒有什麼特別專註,沒有什麼對錯,好像沒有什麼定,見而未定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變化在裡面。

在四個非量中,行者要以三個為主,也就是要將顛倒識慢慢變成疑,疑再變成伺察意,伺察意慢慢變成比量!再將比量慢慢培養到瑜伽現量。

整個過程大致是這樣的變化,現在只是簡單的說明,這其中有很多複雜的細節。比如說,以顛倒識變成疑而言,疑可分三個:

1. 負面的想法比較多一點;

2.平等的;

3. 正面的想法比較多一點。

比如:1. 一切有為法應該是常法吧?這就是負面的想法多一點;

2. 一切的有為法是常法還是無常?心裡不太確定,是一種平等的想法;

3. 應該是無常,但還是不太能確認,比較正面一點。在疑的階段就有三種。

從顛倒到疑,我們會慢慢地分析,然後會慢慢偏向正面,那是比較正向的疑。

之後慢慢轉成伺察意,伺察意的階段又可細分為五。比如說:現在對於有解脫、有佛的果位等的看法,可能是在疑的階段,亦可能在伺察意的階段。若是處在伺察意的階段,伺察意又細分為五,我們會慢慢往上進步,當進步到剛剛所講的執因心,心裡能夠接受的正確的因,在執因心的階段之後就會變成比量。比量是在資糧道和加行道這兩個階段要修持,之後才能變成瑜伽現量。心類學內容蠻多的。

問: 若我聽不懂法,是不是我不夠量?

答: 剛剛講的,雖然覺得聽不懂,但是心續里還是有很多印象進來。當下會覺得好像很不清楚,但是可能明天再重講一遍,你會覺得這些好像聽過了,這就會有不同,你會比較適應。

所以聽的時候有什麼樣不懂,還是將它猜一猜,一直猜一直猜,這樣做下去就會懂確實它是這樣的東西。第一次聽,誰都很難聽懂,若第一次就能懂,那麼一下子就會通達五部大論,那是不可能的。

僧眾的學習開始時也是從老師那邊聽聞,之後有同學一起,每天大概花五、六個小時,一直講一直講,慢慢地就會懂。現在最起碼了解量有兩個現量、比量。

問: 是不是給我們出個思考題?

答: 思考題這裡我們就講到,剛剛所講的分類,分類就是思考的意思。在心裡將它仔細地分析,這樣的分析就是增長智慧,增長智慧不是一下子好像有一個東西就能砍的樣子。增長智能是慢慢試著去做分析,智能就會增長,論典裡面教我們的也是一種分析的方法。

問: 要怎麼樣觀察我們自己的心?現在我們知道一些名詞和它的一些意義,最後還是要去了解我們的心。能一層一層的上去,要怎麼做呢?

答: 現在講的是我們心裡有多少是量的部分?哪一部分是量?哪一部分是非量?哪一部分是現量?哪一部分是比量?有時候我們認為是比量,實際上並不是。

現在知道比量的定義,知道應該要小心,不要誤解。若是真正的比量,它是我們可以依靠的,因為它是量,所以我們可以跟著心,它可以增長。在心裡要去分析哪個是有道理的,哪個沒有道理,沒有道理的就不是比量,沒有道理的錯誤道就是顛倒識,它跟量完全相違,這個 「量」指的就是比量的意思,與比量完全相違就是顛倒識,顛倒識是完全不可靠的,有時候當下並不了解這是錯的,但是到後面知道這是錯,此時我們會了解,之前的認知是顛倒識,是不可靠的,這就能引導我往生起量的方向走。

問: 已經錯了才知道?沒有錯之前不會知道?

答: 比如說:我們有執著,但還沒有造業,我知道這個執著是錯的,它錯在哪裡?它會慢慢影響,到最後就會造惡業,所以它是錯。執著心為什麼是錯的?原因是它後面有錯,所以它是錯。

如此推理,所以這裡要斷執著、要擋住它。若發現到自己錯了,不可以認為已經來不及了。雖然發現到自己錯了,下一次就能擋住,這已經很好了。若發現到錯,但還是不能擋,此時應該思惟:錯還是有好處,它會給我們痛苦。輪迴的好處是它不會給我們快樂,它會給我們痛苦。

它會給我們痛苦,所以我們不能接受。若我們能接受,那就不對了。當它錯的時候,要如此思惟:哦!感謝你,你表現出自己是不對的。在正向的方面,由於它表現出錯誤,讓我能認識到它是錯誤的,讓我能啟開智慧,讓我還更明白輪迴的苦事,這好像也是好處!

要不然眾生會很懶惰,也不會想修行,也不會想成佛,什麼事情都不想。所以它看起來很好,慢慢地它讓我們發現到痛苦,我們才會發現它能讓我們開智慧,也提醒我們,或是讓我們了解,它的真相是什麼。

所以主要是在推理,我們人身的心續是非常有智慧的,它能夠推理。所以宗大師說的觀察修,就是要從推理開始,這樣才能有智慧。若只有看眼前,這是不對的,要看得遠,看得廣。能夠很有邏輯地一直推,這就是有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九讀佛 的精彩文章:

縱然不能生起慈悲,也不要產生憤怒
現證空性是意現量,但不叫意現量

TAG:老九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