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多聞如果不修行,也一點用處都沒有

多聞如果不修行,也一點用處都沒有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72

阿難聞已,重複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身雖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窮子,舍父逃逝。

佛說阿難因注重多聞這方面,而受多聞的障礙,忽略定力,所以就沒成聖果。

阿難聞已,重複悲淚:阿難聽見佛這樣講之後,又哭起來了。為什麼哭起來了呢?一方面,阿難自己一想:「啊,自己把光陰都錯過去了,而沒有證得聖果,這是太可惜的一件事!」所以就悲淚。一方面,又聽見佛指示他真心,而生一種殷重感激的心,感激佛指示他真心,所以就悲淚。

五體投地,長跪合掌,而白佛言:於是阿難就又兩手、兩足,加上一個頭,這五體投地叩了頭之後,然後跪在那個地方不起身,合起掌來,就對佛說了。「長跪」,本來叩頭然後站起身,但是他還跪著。阿難連哭帶講地,就像小孩子在外邊受了委屈,受了人欺負,回來對著父母來訴苦了。這阿難現在也好像受了委屈似的,什麼委屈呢?他本來的這種思想令他失望了。他本來什麼思想呢?

自我從佛,發心出家:自從我跟著佛、來侍候佛,發出我的一種心來出家。侍候佛,就是例如佛升座說法,他來服侍佛,幫著佛撩衣服入座,這就叫「侍者」。出家,在前邊已經講過,有出世俗家、出三界家、出煩惱家,這有三種。那麼這阿難是出的什麼家呢?阿難是出這個世俗家,還沒有出三界家,沒有出煩惱家。

恃佛威神:我出家可是出家,拜佛做師父了,但是我的思想還沒有改變;怎麼呢?我就仗著佛這種威德和神通。我想:「啊,我有一個佛的哥哥,你說這世界上誰能有佛的哥哥呢?」這就覺得,喔,不知幾貢高了!貢高,就是好像有所仗恃似的。常自思惟,無勞我修:我就常常這樣想,怎麼樣想呢?「我有個佛哥哥,我不必麻煩再辛辛苦苦去修行了。為什麼?我哥哥都成佛了,我何必再修呢!」你看,現在他自己又想了!又「思惟」了。

為什麼我不必修了呢?將謂如來,惠我三昧:我心裡這樣想:「我有一個佛的哥哥,我這佛哥哥,他可以賜給我定力。」「惠」,就是惠賜給他;他以為這個定力不需要自己去修行,佛就可以給他。你看,這想的是不是很天真呢?我們現在,我相信每一個人都不會這樣想。

不知身心本不相代:我真是不知道,不知道什麼?我不知佛的身是佛的身,我的身是我的身;佛的心是佛的心,我的心是我的心,不能替代的;佛的身心不能替代我的身心,我的身心也不能替代佛的身心。所以我不明白身、心本不相代,我不知道定力要我自己修,我以為佛可以送給我一大堆定力,至少也比旁人都多一點。殊不知身心本不相代,這真是令我太失望了!

失我本心,身雖出家,心不入道:我只知用妄心,把我本有的真心都失去了。這樣我的身雖然說是出家了,做了一個出家人;可是我這個心沒有入道,我沒有得到定力。「入道」,就是得到定力。譬如窮子,舍父逃逝:好像有個比喻。什麼比喻呢?有一個很有錢的大富長者,有個兒子,他不用父親的財產,跑到外邊去受窮去。

這個意思也就是說,我跟著佛出家了,我不修道,沒有定力,就是一個「窮子」。本來佛的家業,我可以承擔的,但是我沒有定力,所以對於佛的財產,我現在還沒有資格承受佛這種的功德法財。為什麼沒有資格呢?就因為自己還沒有定力,定力不具足。所以阿難又痛哭流涕,像個小孩子哭起來了。

今日乃知,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

今日乃知:我現在才知道,之前我不知道的。知道什麼呢?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我雖然知道的東西很多,可是假如多聞而不修行,還和不知道是一樣的。知道的東西是多,但是沒有去做,就好像那個石頭人似的;石頭人說是能說,做就不會做了。這就言其博聞強記,可是實行的功夫呢,沒有!沒有實實在在去做。所以雖然我多聞,如果不修行,也一點用處都沒有。

如人說食,終不能飽:就好像人盡講這個吃的東西,到底是不會飽的。好像吃素的人,就講:「包點素餃子,真好吃!」或者:「蒸點包子也好吃,北方的油餅更不錯!」就數這個吃的東西。吃葷的人呢,說:「中國的那個飯館子,什麼什麼菜做得味道最好,我們到那兒吃中國菜去!」西方人歡喜吃中國菜,大家說起來了,就這麼說這菜的名字;可是單單地說,不去吃,你說會不會飽呢?

有這麼幾句話說得最好:

終日數他寶 自無半錢分

於法不修行 其過亦如是

說是:天天給旁人數錢,數他人的財寶,自己連一個錢都沒有。而你知道多少法,若不修道,也就像數他人的財寶是一樣的。你自己不實實在在去修行,是沒有受用的,所以才說「如人說食,終不能飽」。好像人數菜單,說這個菜怎麼樣,那個菜怎麼樣,數來數去,一口也沒有吃,你說能不能飽呢?自己始終也不會飽的。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纏,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願如來,哀愍窮露,發妙明心,開我道眼。

阿難又稱世尊:說世尊哪!我等今者,二障所纏:我們這在會的所有大眾,都被二障纏住了。什麼叫「二障」呢?一個我障,一個法障;也就是一個我的這個障,一個所知的障。我障就是「煩惱障」,煩惱障著我自性,不論遇著什麼事情,就看不破,也放不下;因為看不破,放不下,什麼事情都生出一種執著。生出一種執著,煩惱就隨著來了,所以叫煩惱障。

法障,就是「所知障」,我知道多了,這也是障。不是人說學的東西多了,知識就高了;學的東西一多了,他就被這個知識障住了,又生出一種障礙。怎麼障呢?他就生出一種貢高心:「你看我!哼,你們都不知道的,我知道!我比你們,你看,高得太多了!你們不能和我比,你們這些個人都是沒有知識的!我這個學問,在世上簡直就是獨一無二的,所謂天上少有,地下更找不著!」一生出這種貢高的心來,這就叫「所知障」。

這二種障礙,把我們在會的大眾都障住啰!這個「纏」,就是纏住了。被這兩種的障礙纏住了,就得不到解脫,得不到自由。為什麼沒有自由呢?就因為有這兩種的障礙障住了。良由不知,寂常心性:為什麼我被障住了呢?就因為不知道我這個寂然不動常住的這種心性。

惟願如來,哀愍窮露:我因為不明白這種道理,希望如來憐憫我們這些無知的人。「哀」,是悲哀;「愍」,是憐憫;就是叫佛可憐可憐我們這些大眾。中國有句話:「你可憐可憐我吧!」這是令人生出一種可憐心。阿難尊者這還有一種依賴性,沒有獨立的性,叫佛可憐他。什麼叫「窮」?沒有楞嚴的這個定,就叫窮。什麼叫「露」呢?沒有得到楞嚴定這種法服,就叫露。露,就是赤身裸體。他因為沒有得到楞嚴的定,這就是等於窮人一樣;也沒有得到楞嚴這種法,沒有穿這個法服。

發妙明心,開我道眼:請如來您憐憫我,發明這個妙明的真心,令我阿難道眼也早一點開,我好能智慧增加,早證聖果;這個主要就是要證聖果。

即時如來,從胸卍字,湧出寶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塵,普佛世界,一時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寶剎,諸如來頂,旋至阿難,及諸大眾。告阿難言:吾今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眾生,獲妙微密,性凈明心,得清凈眼。

在這部經典上,前邊佛在面門上放光,放出來這個光,「其光晃耀,猶如百千日」,好像百千個日的光。這是表示什麼呢?表示破妄,破那個妄想心。現在從胸前卍字上放光,這是表示顯這個真心。

即時如來,從胸卍字,湧出寶光:當時,世尊從胸口這兒的卍字上,湧現出來寶光。你看見佛像上這兒都有個卍字,這個卍字表示什麼呢?就表示萬德莊嚴,佛這種德行都圓滿了。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塵,普佛世界,一時周遍:這寶光晃來晃去的,其中光的顏色互相夾雜,有百千種那麼多。佛這種寶光,不是僅僅在這娑婆世界,還遍至十方微塵那麼多的普佛世界,這些光都在同時周遍了。

遍灌十方所有寶剎,諸如來頂,旋至阿難,及諸大眾:有佛的地方,叫「寶剎」。佛的光,遍滿十方所有這有佛的地方;照到所有微塵那麼多佛國這些佛的頂,就互相交光。照十方如來完了之後,佛這種光又從十方回來,照到阿難的頂上,和所有在法會的大菩薩、大阿羅漢、大比丘、國王、大臣、長者,這些人的頂。佛放這種光,表示叫每一個人都明白自己的常住真心性凈明體,所以佛在胸前卍字上放大光明。

告阿難言:佛就告訴阿難,吾今為汝建大法幢:「吾」是佛自稱。我現在為阿難你建一個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眾生:我不單為你建這個大法幢,也令十方一切的眾生,獲妙微密,性凈明心:這句有的書上標成「獲妙微密性。凈明心」,這樣「凈明心」應該加一個「妙」,「妙凈明心」;和前面的意思是一樣的,經上沒有這個「妙」字。這句也可以說是「獲妙微密。性凈明心」,這個文要是這樣讀,這就順下去了,這個圈,圈到「性」上,把「性」搬到下邊去。

「獲妙微密」,「獲」是得著,得著什麼呢?得著最妙最妙那個微密的因。這個密因,前面不是在經題講這密因?這種微密的因,沒有經過佛指示的時候,一般人都不知道,好像在這地裡頭有金礦,沒有經過地質學家發現,一般人也不知道這兒有金礦。這個「微密性」也可以比做金礦,這就容易明白了。那麼有人給發現了,地質學家到那兒一測驗,說:「喔,這地方有金礦!」我們這才知道開採。這個密因也就像這樣子。

「性凈明心」,「性」是清凈的,是光明的。因為你性凈明心,就得清凈眼:怎麼叫「清凈眼」呢?清凈眼,也就是前邊阿難所問的那個「開我道眼」,又叫「智慧眼」。「清凈」,是一點塵染都沒有;言其這個智慧的眼,見理見得清楚、見得真。無論什麼理,有這種智慧眼是不會有障礙的,不會不明白的,所以這叫「清凈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怎麼叫「六種震動」
什麼叫般若波羅蜜?

TAG:正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