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國家食葯監徵集AI醫療器械信息,尚無相關產品申報註冊

國家食葯監徵集AI醫療器械信息,尚無相關產品申報註冊

本文轉載自「21世紀經濟報道」。

國家食葯監徵集AI醫療器械信息,尚無相關產品申報註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上述通知稱,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迅猛,與醫療器械結合的產品開始出現,為此審評中心已著手開展相關研究。

通知中所稱「人工智慧醫療器械」特指在產品的工作流程優化、數據處理、輔助診斷等方面採用「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的醫療器械,其中「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指以深度學習、神經網路為代表的採用數據驅動方式訓練演算法的技術。

希望有上述產品研發、生產或註冊申報的生產企業積极參与配合工作。由於目前尚無相關產品申報註冊,為方便聯繫以進一步做好相關工作,現面向境內、外徵集相關生產企業信息。

以下企業不在本次信息徵求範圍之內:產品未採用上述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的;將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用於產品研發或生命周期管理,而不是產品本身的;不屬於醫療器械的。

由於AI技術迭代很快,與監管存在著巨大鴻溝。今年4月,美國FDA批准了首款使用人工智慧檢測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的醫療設備IDx-DR;5月24日,Imagen公司的OsteoDetect軟體也獲FDA批准,該軟體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分析二維X光圖像,通過識別患者手腕前後和側面X光圖像判斷該患者是否骨折。

從國內監管層面來看,如何審評審批一款醫療AI產品路徑還未明朗,也未有產品正式獲批。

此前,根據2017年9月國家食葯監總局發布的新版《醫療器械分類目錄》(下稱「新《分類目錄》」),2018年8月1日起開始施行,其中出現了對診斷功能軟體的界定,這意味著醫療AI影像公司有了「持證上崗」要求,不能再停留在醫院「免費試用」階段,對推動產業規範化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根據新《分類目錄》,診斷功能軟體風險程度按照其採用演算法的風險程度、成熟程度、公開程度等為判定依據,不僅依據處理對象(如:癌症、惡性腫瘤等疾病的影像)為判定依據。

若診斷軟體通過其演算法,提供診斷建議,僅具有輔助診斷功能,不直接給出診斷結論,在診斷目錄中相關產品按照第二類醫療器械管理。若診斷軟體通過其演算法對病變部位進行自動識別,並提供明確的診斷提示,則其風險級別相對較高,在診斷目錄中相關產品按照第三類醫療器械管理。

「國內AI在醫療應用方面發展快很多,但目前的確還沒有一款通過CFDA監管審批的產品,CFDA內部也有一個工作組在考慮怎麼監管審批,現在還沒有相關細則。」波士頓科學大中華區首席醫務官兼法規事務部副總裁、前美國食品葯政管理局(FDA)器械中心醫務官張明東此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中國也在學習美國如何監管,並考慮中國實際情況。傳統醫療器械由於起步快慢原因,中美之間的審批要求差異比較大,但在人工智慧類的器械,大家起步時間差不多,監管思路應該會非常接近,國際上也有醫療器械監管聯盟在進行協調,我相信中美在這方面的監管差異不會太大,且協同性會更高。」

以FDA的經驗為例,今年繼對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檢測的AI產品IDx-DR獲批之後,FDA又批准了一款影像AI產品OsteoDetect軟體。Imagen公司向FDA提交了一份包括1000張X光圖像的研究,評估了OsteoDetect這款檢測手腕骨折的圖像分析演算法的獨立性能,以及其識別骨折的準確性,並將演算法得出的結果與三位專業骨科醫生的判斷結果進行比較。同時還提交了另外一份關於200例患者的回顧性研究。

「監管和審批的難點跟人工智慧的特點有關係。」張明東認為,其難點在於不能像傳統器械,「醫療器械本身更新快,AI器械更新更快,因此監管這類醫療器械不能延續傳統的監管思路,需要做一些調整。但相同的理念是基於風險的基礎,即不管哪類醫療器械,都要考慮風險性。」

FDA局長Scott Gottlieb在華盛頓舉行的2018 Health Datapalooza大會表示,在保護患者的前提下,FDA正在擴大數字醫療工具的機會,並積極開發新的監管框架,用新的方法來審查人工智慧。

FDA預計未來幾年將會有越來越多基於AI工具提交審核申請,首當其衝的是醫療影像設備。FDA對AI的態度也將著重關注其處理現實世界數據的方法,包括來自病理幻燈片、電子病歷、可穿戴設備和保險索賠數據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

為此FDA對AI制定和採用了Pre-Cert計劃,可以允許公司對其設備進行一些小更改,而不必每次都提交審核申請。而且,FDA將確保監管框架的其它方面(如新的軟體驗證工具)具有足夠的靈活性,以跟上這個迅速發展領域的獨特屬性。FDA對AI的監管要確保這些新技術能夠達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標準。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華領醫藥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交易
酸鹼體質理論是騙局!創始人Robert O.Young被罰1.05億美元

TAG:生物探索 |